中析研究所荣誉资质证书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体检测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体检测简介

发布时间:2023-04-19 07:41:06

更新时间:2025-09-25 09:29:08

咨询点击量:

发布来源:其他检测中心

第三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体检测机构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科研分析中心作为综合性研究所检测中心,旗下实验室拥有CMA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7-15个工作日便可出具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体检测报告。检测样品包含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体等。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体检测内容

检测项目(部分)

阻燃性

抗静电性能

几何尺寸

抗拉强度

抗剪强度

尾部连接部位,尾部螺纹及螺母承载力

托盘承载力

锚固力

扭矩

检测样品(部分)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体

检测标准(部分)

行业标准 MT/T 1061-2008 树脂锚杆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体及附件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树脂锚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体及附件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rn本标准适用于煤巷护帮锚杆支护用的树脂锚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体(以下简称杆体)及附件。
【中国标准分类】  D97  矿山机械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73.100.10-巷道掘进和敷设管道设备
国家标准 GB/T 35056-2018 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锚杆支护施工质量检测及锚杆支护监测。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岩巷、煤巷及半煤岩巷的锚杆支护。
【中国标准分类】  D97  矿山机械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73.100.10-巷道掘进和敷设管道设备
行业标准 MT/T 1104-2009 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煤巷锚杆支护监测及煤巷锚杆支护施工质量检测。rn本标准适用于煤矿煤巷锚杆支护,也适用于半煤岩巷锚杆支护。rn
【中国标准分类】  D97  矿山机械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73.100.10-巷道掘进和敷设管道设备
国家标准 GB/T 27-2013 六角头加强杆螺栓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螺纹规格为 M6~M48 、产品等级为 A 级和 B 级的六角头加强杆螺栓。
【中国标准分类】  J13  通用零部件 【国际标准分类】  21.060.10-螺栓、螺钉、螺柱
国家标准 GB/T 28-2013 六角头螺植带孔螺栓 细杆 B级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螺纹规格为M6~M20、细杆、B级的六角头螺杆带孔螺栓。rn 该螺栓是在GB5784的杆部制出开口销孔。
【中国标准分类】  J13  通用零部件 【国际标准分类】  21.060.10-螺栓、螺钉、螺柱
国家标准 GB/T 32.2-1988 六角头头部带孔螺栓 细杆 B级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螺纹规格为M6~M20、细杆、B级的六角头头部带孔螺栓。rn 该螺栓是在GB 5784的头部制出金属丝孔。
【中国标准分类】  J13  通用零部件 【国际标准分类】  21.060.10-螺栓、螺钉、螺柱
国家标准 GB/T 119.1-2000 圆柱销 不淬硬钢和奥氏体不锈钢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称直径d=0.6~50mm、公差为m6和h8、材料为不淬硬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圆柱销 。
【中国标准分类】  J13  通用零部件 【国际标准分类】  21.060.50-销、钉
国家标准 GB/T 119.2-2000 圆柱销 淬硬钢和马氏体不锈钢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称直径d=1~20 mm、公差为m6、材料为钢:A型(普通淬火)和B型(表面淬火),以及马氏体不锈钢的圆柱销。
【中国标准分类】  J13  通用零部件 【国际标准分类】  21.060.50-销、钉
国家标准 GB/T 120.1-2000 内螺纹圆柱销 不淬硬钢和奥氏体不锈钢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称直径d=6~50mm、公差为m6、材料为不淬硬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内螺纹圆柱销。
【中国标准分类】  J13  通用零部件 【国际标准分类】  21.060.50-销、钉
国家标准 GB/T 120.2-2000 内螺纹圆柱销 淬硬钢和马氏体不锈钢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称直径d=6~50mm、公差为m6、材料为钢:A型(普通淬火)和B型(表面淬火),以及马氏体不锈钢的内螺纹圆柱销。
【中国标准分类】  J13  通用零部件 【国际标准分类】  21.060.50-销、钉
国家标准 GB/T 223.81-2007 钢铁及合金 钙和镁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适用范围】GB/T223的本部分规定了用电感 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钙和镁含量的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钢铁及合金中质量分数为0.0002%~0.0035%的钙和0.0003%~0.05%的镁含量的测定。
【中国标准分类】  H11  金属化学分析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77.080.01-黑色金属综合
国家标准 GB/T 223.88-2019 钢铁及合金 钙和镁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适用范围】GB/T 223的本部分规定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纯铁、铸铁、钢及高温合金中钙和镁含量的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质量分数为0.0005%~0.006%的钙含量和质量分数为0.0005%~0.20%的镁含量的测定。
【中国标准分类】  H11  金属化学分析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77.080.01-黑色金属综合
国家标准 GB/T 223.90-2021 钢铁及合金  硅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硅含量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生铁、铸铁、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及合金钢中质量分数为0.01%~5%的硅含量的测定。
【中国标准分类】  H11  金属化学分析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77.080.01-黑色金属综合
国家标准 GB/T 328.18-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8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撕裂性能(钉杆法)
【适用范围】GB/T 328的本部分规定了沥青屋面防水卷材撕裂性能(针杆法)的测定方法。
【中国标准分类】  Q17  建材产品 【国际标准分类】  91.120.30-防水
国家标准 GB 402-1978 本色粘胶纤维纯纺纱线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N13  棉纺织 【国际标准分类】  75.180.30-容积测量和容积设备
国家标准 GB/T 744-1989 纸浆纤维素的测定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J13  造纸 【国际标准分类】  21.060.10-螺栓、螺钉、螺柱
国家标准 GB/T 903-2019 无色光学玻璃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色光学玻璃(以下简称:光学玻璃)的术语和定义,系列、类型、命名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8mm≤最小边长≤150mm以条(棒)料、块料等形式为产品的光学玻璃毛坯。
【中国标准分类】  N05  仪器、仪表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81.040.30-玻璃产品
国家标准 GB/T 903-1987 无色光学玻璃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直径或边长不大于300mm,厚度不大于60mm的无色光学玻璃毛坯(以下简称为玻璃)。
【中国标准分类】  N05  仪器、仪表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81.040-玻璃
国家标准 GB/T 1001.1-2021 标称电压高于1 000V的架空线路绝缘子 第1部分:交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元件 定义、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
【适用范围】本文件界定了架空线路用瓷或玻璃绝缘子元件(以下简称绝缘子)的术语和特性,规定了检验特性规定值的条件、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
本文件适用于标称电压高于1000V、频率不超过100Hz交流架空电力和牵引线路用瓷和玻璃绝缘子,以及直流架空电力牵引线路用绝缘子的定义、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
本文件也适用于绝缘子串元件、架空线路刚性绝缘子和变电所用的类似结构的绝缘子的定义、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
本文件不适用于构成电气部件的绝缘子,或电气结构中的部件,以及GB/T8287(所有部分)中所包括的支柱绝缘子的定义、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
绝缘子串和绝缘子组的试验方法(如,湿操作冲击电压)和接收准则在GB/T1001.2-2010中论述。
注1:本文件不包括人工污秽试验,其试验方法在GB/T4585-2004中论述。
本文件不包括有关按特定运行条件选择绝缘子的要求。
注2:在污秽条件下选择绝缘子的导则见GB/T26218.2-2010。
绝缘子的特性值在相应的产品标准中规定。
【中国标准分类】  K48  输变电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29.080.10-绝缘子
国家标准 GB/T 1001.1-2003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架空线路绝缘子 第1部分:交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元件——定义、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
【适用范围】 GB 1001的本部分适用于标称电压高于1000V、频率不超过100Hz交流架空电力和牵引线路用瓷或玻璃绝缘子。rn 本部分也适于直流架空电力牵引线路用绝缘子。rn 本部分适用于绝缘子串元件、架空线路刚性绝缘子和变电所用的类似结构的绝缘子。rn 本部分不适用于构成电器部件的绝缘子或电器结构中用的部件,以及GB 8287.l《高压支柱瓷绝缘子 第1部分:技术条件》中所包括的支柱绝缘子。rn 绝缘子串和绝缘子组的试验(如湿操作冲击电压)在GB 1001的第2部分中论述。rn 本部分的目的是:n ——定义使用的术语;rn ——规定绝缘子的特性和规定检验这些特性规定值的条件;rn ——规定试验方法;n ——规定判定准则。rn 本部分不包括用于特殊条件的绝缘子的选用要求。rn 绝缘子的特性数值在相应产品标准中规定。
【中国标准分类】  K48  输变电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29.080.10-绝缘子
国家标准 GB/T 1033.1-2008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适用范围】GB/T 1033本部分规定了非泡沫塑料密度的三种测定方法:rn— 方法A:浸渍法,适用于除粉料外无气孔的固体塑料。rn— 方法B:液体比重瓶法,适用于粉料,片料,粒料或制品部件的小切片。rn— 方法C:滴定法,适用于无孔的塑料。rn本部分适用于模塑的或挤出的无孔的非泡沫塑料,以及粉料、片料和颗粒状非泡沫塑料。rn注:本部分适用于各种无气孔的粒料。密度通常用来考察塑料材料的物理结构或组成的变化,也用来评价样品或试样的均一性。塑料材料的密度取决于试样制备的方法,这种情况下,试样的制备方法应包含在材料相关标准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33.2-2010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2部分:密度梯度柱法
【适用范围】  GB/T 1033的本部分规定了用密度梯度柱测定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模塑或挤出的无孔非泡沫塑料固体颗粒。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33.3-2010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3部分:气体比重瓶法
【适用范围】GB/T 1033的本部分规定了内部不含孔隙的任何形状的固体非泡沫塑料的密度或比容的测量方法。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塑料
国家标准 GB/T 1034-2008 塑料 吸水性的测定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平板或曲面形状的固体塑料在厚度方向吸水性的方法。本标准也规定了当试样浸入水中或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测量规定塑料试样尺寸的吸水量。对单相材料假设通过试样厚度方向上具有恒定吸水性的费克扩散行为,那么可以测定通过厚度方向的水分扩散系数。该模型对均质材料和增强聚合物基料在玻璃化温度以下的试验是有效的。然而一些两相基料,如固化的环氧树脂可能要求多相吸收模型,不包含在本标准范围内。rn材料的吸水性和(或)扩散系数适于比较塑料暴露于相同条件下的平衡吸水量。若在非湿度平衡条件下比较材料的性能,就不局限于单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塑料
国家标准 GB 1034-1986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36-1989 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塑料
国家标准 GB/T 1037-2021 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 杯式增重与减重法
【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的两种杯式测定方法——增重法和减重法。
本文件适用于塑料薄膜与薄片的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纸张、无纺布、人造革等材料的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可参照使用。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140.10-薄膜和薄板
国家标准 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装有干燥剂的试验杯中测定塑料材料的透水蒸气性。 本标准适用于塑料薄膜(包括复合塑料薄膜)、片材和人造革等材料的透水蒸气性的测定。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140-橡胶和塑料制品
国家标准 GB/T 1038.1-2022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差压法
【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在压差条件下,测定塑料薄膜和薄片以及多层结构材料的气体透过性的两种试验方法——压力传感器法和气相色谱法。
本文件适用于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的测定,其他材料的气体透过性测定可参照使用。
注:差压法通常也称为压差法。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140.10-薄膜和薄板
国家标准 GB/T 1038.2-2022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压差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压差法测定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量和气体透过系数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空气或其他试验气体。
【中国标准分类】  G33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140.10-薄膜和薄板
国家标准 GB 1038-1970 塑料薄膜透气性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塑料
国家标准 GB/T 1040.1-2018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
【适用范围】GB/T 1040的本部分规定了在规定条件下测定塑料和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一般原则,并规定了几种不同形状的试样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这些材料在本标准的其他部分予以详述。
本方法用于研究试样的拉伸性能及规定条件下测定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其他方面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
本方法适用于下列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见3.12和3.13)热塑性模塑、挤塑和浇铸材料,除未填充类型外还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混合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片材和薄膜;
--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板材,包括层压板;
--混入单向或无定向增强材料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这些增强材料如毡、织物、无捻粗纱、短切原丝、混杂纤维增强材料、无捻粗纱和碾碎纤维等;预浸渍材料制成的片材(预浸料坯);
--热致液晶聚合物。
鉴于ISO 1926,本方法一般不适用于硬质泡沫材料或含微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40.1-2006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
【适用范围】1.1 GB/T 1040的本部分规定了在规定条件下测定塑料和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一般原则,并规定了几种不同形状的试样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这些材料在本标准的其他部分予以详述。
1.2 本方法用于研究试样的拉伸性能及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其他方面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
1.3 本方法适用于下列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模塑和挤塑材料,除未填充类型外还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混合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片材和薄膜;
——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板材,包括层压板;
——混入单向或无定向增强材料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这些增强材料如毡、织物、无捻粗纱、短切原丝、混杂纤维增强材料、无捻粗纱和碾碎纤维等;预浸渍材料制成的片材(预浸料坯);
——热致液晶聚合物。
本方法一般不适用于硬质泡沫材料或含有微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
1.4  本方法所用试样可以按所选尺寸模塑而成,也可以从模塑件、层压板、薄膜、挤塑或铸塑片材等成品或半成品中用切削、冲切等机加工方法制成。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多用途试样(ISO 3167:1993 《塑料—多用途试样的制备和使用》)。
1.5 本方法所用试样的优先选用尺寸。用不同尺寸或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试样进行试验,其结果不可比。其他因素,如试验速度和试样的状态调节,也能影响试验结果。因此,当需要进行数据比较时,必须严格控制并记录这些影响因素。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40.2-2022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适用范围】本文件在GB/T1040.1的基础上规定了用于测定模塑和挤塑材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条件。
本文件适用于下述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的热塑性模塑、挤塑和铸塑材料,包括经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增强填充材料如短纤维、细棒、小薄片和细粒料,不包括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见GB/T1040.4和GB/T1040.5) “硬质塑料”和“半硬质塑料”的定义见GB/T1040.1-2018中第3章;
——硬质和半硬质的热固性模塑和铸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纺织纤维增强材料
(见GB/T1040.4和GB/T1040.5)除外;
——热致液晶聚合物。
本文件不适用于硬质微孔材料或含有微孔材料夹层结构的材料,见GB/T9641。
本文件不适用于厚度小于1mm的柔性薄膜和片材,见GB/T1040.3。
本文件所用的试样既可模塑成规定尺寸,也可由注塑和压塑的板材经机加工、切割或冲压而成。优选多用途试样(见GB/T37426)。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40.2-2006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适用范围】1.1  GB/T 1040的本部分在第1部分基础上规定了用于测定模塑和挤塑塑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条件。
1.2  本部分适用于下述范围的材料:
 ——硬质和版硬质的热塑性模塑、挤塑和铸塑材料,除未填充类型外还包括例如用短纤维、细棒、小薄片或细粒料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不包括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和铸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纺织纤维增强材料除外;
 ——热致液晶聚合物。
本部分不适用于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微孔材料或含有微孔材料夹层结构的材料。
1.3 本部分所用试样既可以模塑成规定尺寸,也可由注塑或压塑的制件或试片经机加工、切割或冲压而成。应优先选用多用途试样(见ISO3167:1993,塑料 多用途试样)
 注:ISO3167:1993,已被ISO 3167:2002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40.3-2006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适用范围】1.1  GB/T 1040的本部分在第1部分基础上规定了测定厚度小于1mm的塑料薄膜或薄片拉伸性能的试验条件。
注:厚度大于1mm的片材由GB/T 1040.2规定。
1.2  见GB/T 1040.1-2006中的1.2。
1.3  本部分通常不适用于测定以下材料的拉伸性能:
a)泡沫塑料;
b)纺织纤维增强塑料。
1.4  见GB/T 1040.1-2006中的1.5。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40.4-2006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4部分: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
【适用范围】 1.1 GB/T 1040的本部分在第1部分基础上,规定了测定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条件。rn 对单向增强复合材料的规定见GB/T 1040的第5部分。rn 1.2 见GB/T 1040.1-2006 中的1.2n 1.3 本部分适用于下列材料:n ——混入非单向增强材料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所用的非单向增强材料如毡片、机织物、无捻粗纱织物、短切原丝及上述增强材料的组合物、混杂纤维、无捻粗纱、短切或磨碎纤维或预浸渍材料(预浸料)等(对于直接注塑试样,见GB/T 1040.2-2006 中的1A 型试样);rn ——带有单向增强材料的上述材料复合制品和用单向层压片材构成的多向增强材料,所提供的层压片材应是匀称的;rn ——由这些材料制作的成品。rn 涉及到的增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聚芳酰胺纤维或其他类似纤维。rn 1.4 本部分应使用按ISO 1368 或其他等效方法制作的试板或从带有合适平面的成品或半成品经机加工制成的试样。rn 1.5 见GB/T 1040.1-2006 中的1.5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40.5-2008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5部分: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
【适用范围】GB/T 1040的本部分在第1部分基础上规定了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条件。rn见GB/T 1040.1-2006中的1.2。rn本部分适用于用单向纤维增强的,并满足GB/T 1040本部分测试要求(包括破坏模式)的所有聚合物复合材料。rn本部分适用于用热塑性材料或热固性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包括预浸渍材料(预浸料)。涉及到的增强材料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聚芳酰胺纤维或其他类似纤维。涉及到的增强材料几何形状,包括单向(即完全成一条直线的)纤维、无捻粗纱以及单向织物和窄带织物等。rn本部分不适用于
【中国标准分类】  G32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40-1992 塑料 压缩性能的测定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标准条件下测定塑料压缩性能的方法。规定了标准试样,但其长度可以调整,以防止其压缩翘曲而影响试验结果,以及试验速度的范围。rn本标准用于研究试样的压缩行为并用来测定在标准条件下压缩应力-应变与压缩强度、压缩模量及其他特性的关系。rn本标准适用于下述材料:n—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模塑和挤塑材料,包括用短纤维、小条、小片或颗粒填充的增强复合材料以及未填充的复合材料或半硬质的热塑性片材;n—硬质或半硬质的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或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或半硬质的热固性片材;n—热致液晶聚合物。rn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体检测

检测资质(部分)

荣誉 荣誉 荣誉 荣誉 荣誉 荣誉 荣誉 荣誉 荣誉 荣誉

检测优势

检测实验室(部分)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合作客户(部分)

客户 客户 客户 客户 客户

检测报告作用

1、可以帮助生产商识别产品的潜在问题或缺陷,并及时改进生产工艺,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可以为生产商提供科学的数据,证明其产品符合国际、国家和地区相关标准和规定,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产品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减少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4、可以帮助生产商构建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信誉度,并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

5、可以确定性能和特性以及元素,例如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物理性能、热学性能等,从而为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参考。

6、可以评估产品是否含有有毒有害成分,以及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从而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检测流程

1、中析研究所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

2、客户可选择寄送样品或由我们的工程师进行采样,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我们的工程师会对样品进行初步评估,并提供报价,以便客户了解检测成本。

4、双方将就检测项目进行详细沟通,并签署保密协议,以保证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行测试试验.

5、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将与客户进行密切沟通,以便随时调整测试方案,确保测试进度。

6、试验测试通常在7-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时间根据样品的类型和数量而定。

7、出具检测样品报告,以便客户了解测试结果和检测数据,为客户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体检测的检测内容,如需更多内容以及服务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