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试验检测:如何确保设备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电磁兼容试验检测:如何确保设备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简介

发布时间:2025-04-04 13:40:46

更新时间:2025-05-09 11:10:11

咨询点击量:9

发布来源:检测资讯中心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表现能力,确保设备在该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电磁兼容试验是检测设备是否满足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抗干扰(EMS)要求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设备种类的增多,电磁兼容性试验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它不仅关系到设备性能的稳定性,还关乎到设备对其他电子系统的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电磁兼容试验的相关检测项目和方法,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电磁兼容性检测的科学性与必要性。
电磁兼容试验检测:如何确保设备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内容

检测样品

在电磁兼容试验中,检测样品通常是需要进行认证或投放市场的电子设备。样品可能包括家电、通信设备、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这些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不仅影响其自身功能,也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干扰,因此检测样品必须严格按照标准选择。在选择样品时,要确保其能够代表产品的一般使用条件,避免因特殊配置或环境因素导致的检测偏差。

检测项目

电磁兼容试验涵盖多个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辐射发射测试:评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超过规定限值。
  • 传导发射测试:检查设备通过电源线或其他电气连接线传导的电磁干扰。
  • 抗辐射干扰能力测试:评估设备对外界电磁辐射的抵抗能力。
  • 抗传导干扰能力测试:检测设备在遭受电源线传导干扰时的正常工作能力。
  • 静电放电(ESD)测试:模拟设备遭遇静电放电的情况,检测其对静电干扰的敏感度。

检测仪器

为了准确评估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试验需要借助一系列仪器。常见的电磁兼容测试仪器包括:

  • 频谱分析仪:用于测量设备辐射的频率特性,检查设备发射的电磁波是否符合标准。
  • 电磁干扰接收器:检测和分析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并与标准限值进行比对。
  • 模拟信号发生器:用于模拟外部电磁波或干扰信号,测试设备对这些干扰信号的响应。
  • 静电放电模拟仪:用于模拟设备遭受静电放电的情况,检测其抗干扰能力。
  • 天线系统:用于辐射和接收电磁波,辅助进行发射与抗干扰测试。

检测方法

电磁兼容试验的检测方法分为两大类:辐射干扰检测和传导干扰检测。辐射干扰检测通常在特定的屏蔽室内进行,测试设备通过空气传导的电磁波。传导干扰检测则多采用传导干扰测试平台,设备通过电源线或连接线传导的电磁波进行测试。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

  • 开场测试:在实验室内设置一个标准的测试环境,对样品进行初步的辐射和传导干扰测试。
  • 现场测试:在设备实际使用的环境中进行测试,确保设备在真实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性。
  • 连续监测:通过长时间监控设备的电磁环境变化,评估设备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磁兼容性。

这些方法能够全面、细致地检测设备的电磁兼容性,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检测标准(部分)

《 GB/T 17626.30-202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0部分:电能质量测量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0部分:电能质量测量方法
  • 标准号:GB/T 17626.30-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L06
  • 发布日期:2023-12-28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00.99
  • 实施日期:2024-07-01
    技术归口: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T 17626.30-2012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电磁兼容性()有关电磁兼容性的其他方面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0部分:电能质量测量方法》由TC246(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46SC2(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频现象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规定了标称基波频率为50 Hz的交流供电系统中电能质量参数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的处理。
    各有关参数的测量方法均采用能提供可靠且可重复的结果的术语描述,但不涉及测量方法的实现手段。本文件涉及的是现场测量方法。
    本文件所涵盖的参数测量仅限电力系统中的传导现象。本文件涉及的电能质量参数是指电网频率、供电电压幅值、闪烁、供电电压暂降和暂升、电压中断、瞬态电压、供电电压不平衡、电压谐波和间谐波、供电电压中的载波信号、快速电压变化以及电流。2 kHz~150 kHz范围内的传导发射的考虑参见附录C,正偏离和负偏离的考虑参见附录D。根据测量目的的不同,可对上述全部参数或部分参数进行测量。
    注1: 关于本文件的符合性测试方法见IEC 62586-2。
    注2: 供电系统和仪器之间传感器的作用众所周知,因此在本文件中没有详细叙述。在IEC TR 61869-103中有关于传感器应用的指导。

《 GB/T 17626.39-202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9部分:近距离辐射场抗扰度试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9部分:近距离辐射场抗扰度试验
  • 标准号:GB/T 17626.39-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L06
  • 发布日期:2023-12-28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00.20
  • 实施日期:2024-07-01
    技术归口: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电磁兼容性()抗扰度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9部分:近距离辐射场抗扰度试验》由TC246(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46SC1(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频现象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规定了电气和电子设备暴露在近距离使用的射频(RF)发射机的辐射电磁能量下的抗扰度要求。建立了试验等级和所需的试验程序。适用频率范围为9 kHz~6 GHz。考虑了暴露于便携式发射装置的固定安装设备,暴露于固定发射装置的移动设备,以及暴露于其他移动发射装置的移动设备。
    本文件旨在建立一个通用的基准,以评估暴露于近距离辐射源的射频电磁场中的电气电子设备的抗扰度要求。本文件并不取代IEC 61000-4-3和IEC 61000的其他部分规定的电气电子设备对辐射电磁能量的一般抗扰度要求,仅适用于设备或系统暴露于近距离骚扰源时。
    本文件中,“近距离”一般是指发射源和受影响设备间的距离,频率高于26 MHz时距离不大于200 mm,频率低于26 MHz时距离不大于500 mm。
    本文件的试验方法描述了评估设备或系统在各自的频率范围内对特定现象抗扰度的一致方法。产品委员会将考虑试验的适用性,且在必要时,根据受试设备(EUT)、频率范围、骚扰源等,选择适用的试验方法。
    注:按照IEC GUIDE 107里的描述,本文件是为产品委员会所用的基础电磁兼容(EMC)标准。正如IEC GUIDE 107声明的,产品委员会负责确定是否采用本文件,如果采用,他们负责确定适当的试验等级和性能判据。
    本文件涉及与RF磁场和电磁场相关的抗扰度试验,这些电磁场来自于任何靠近其他电气电子设备或系统的源。
    本文件为独立的试验方法。当宣称符合本文件时,不宜采用其他试验方法来代替本文件提出的方法。

《 GB/T 17626.3-202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部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部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标准号:GB/T 17626.3-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L06
  • 发布日期:2023-12-28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00.20
  • 实施日期:2024-07-01
    技术归口: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T 17626.3-2016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电磁兼容性()抗扰度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部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由TC246(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46SC1(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频现象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适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要求,规定了试验等级和必要的试验程序。
    本文件的目的是建立电气电子设备受到射频电磁场辐射时的抗扰度评定依据。在本文件中给出的试验方法描述了评估设备或系统对来自非邻近受试设备(EUT)的射频源的射频电磁场的抗扰度符合性方法。试验环境在第6章有明确规定。
    注1:如IEC GUIDE 107所述,本文件是供产品委员会使用的基础电磁兼容(EMC)出版物。同时在IEC GUIDE 107中规定,产品委员会负责确定此抗扰度试验标准是否适用,如适用,他们有责任确定适合的试验等级及性能判据。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6)及其分会与产品委员会合作,以评估对其产品的特定抗扰度试验的试验等级及性能判据。
    注2:IEC 61000-4-39中定义了邻近EUT的射频源抗扰度试验。
    特别关注以防护来自数字无线电话和其他射频发射装置的射频辐射。
    注3:本文件规定了评估EUT在电磁辐射状况下受影响程度的试验方法。电磁辐射的模拟和测量对定量确定这种影响程度是不够准确的。所定义试验方法的宗旨是为定性分析建立一个对各种EUT均获得良好重复性测量结果的方法。
    本文件是一个独立的试验方法。不能使用其他试验方法替代来声称符合本文件。

《 DB43/T 2431-2022 离心机电磁兼容试验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离心机电磁兼容试验方法
  • 标准号:DB43/T 2431-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A55
  • 发布日期:2022-09-09
    国际标准分类号:17.220
  • 实施日期:2022-12-09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 标准分类:计量学和测量、物理现象制造业湖南省电磁兼容性()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离心机电磁兼容试验方法》,主管部门为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文件规定了离心机电磁兼容试验方案、发射试验与抗扰度试验。本文件适应于额定最高转速不大于30000r/min的离心机(以下简称离心机)。

《 GB/Z 17626.33-202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3部分:高功率瞬态参数测量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3部分:高功率瞬态参数测量方法
  • 标准号:GB/Z 17626.33-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L06
  • 发布日期:2023-05-23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00.10,33.100.20
  • 实施日期:2024-06-01
    技术归口: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3部分:高功率瞬态参数测量方法》由TC246(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46SC3(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功率暂态现象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提供了这些波形的测量方法和特征参数的信息,但没有提供有关测量具体等级要求的信息。

《 GB/T 17626.11-202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11部分:对每相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16 A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11部分:对每相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16 A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 标准号:GB/T 17626.11-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L06
  • 发布日期:2023-05-23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00.20
  • 实施日期:2024-06-01
    技术归口: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T 17626.11-2008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电磁兼容性()抗扰度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11部分:对每相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16 A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由TC246(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46SC2(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频现象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规定了与低压供电网连接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对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方法和优选的试验等级范围。本文件适用于额定输人电流每相小于或等于16A且连接到50Hz交流网络的电气和电子设备。本文件不适用于与400Hz交流网络相连接的电气和电子设备。这些网络的试验将在以后的标准中涉及。本文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评价电气和电子设备在经受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时的抗扰度通用准则。

《 GB/T 17626.12-202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12部分:振铃波抗扰度试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12部分:振铃波抗扰度试验
  • 标准号:GB/T 17626.12-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L06
  • 发布日期:2023-03-17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00.20
  • 实施日期:2023-10-01
    技术归口: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T 17626.12-2013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电磁兼容性()抗扰度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12部分:振铃波抗扰度试验》由TC246(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46SC1(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频现象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描述了运行状态下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对公共或非公共网络中低压电源、控制和信号线产生的振铃波的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文件的目的是为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对振铃波的抗扰度建立共同基准。本文件规定的试验方法描述了评估设备或系统对已定义现象的抗扰度的一致性方法。

《 GB/T 17626.19-202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19部分:交流电源端口2kHz~150kHz差模传导骚扰和通信信号抗扰度试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19部分:交流电源端口2kHz~150kHz差模传导骚扰和通信信号抗扰度试验
  • 标准号:GB/T 17626.19-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L06
  • 发布日期:2022-12-30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00.20
  • 实施日期:2023-07-01
    技术归口: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电磁兼容性()抗扰度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19部分:交流电源端口2kHz~150kHz差模传导骚扰和通信信号抗扰度试验》由TC246(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46SC2(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频现象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规定了电气和电子设备对交流电源端口2kHz~150kHz差模传导骚扰和通信信号的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文件的目的是建立电气和电子设备交流电源端口经受差模传导骚扰和通信信号试验的通用和可重复性准则。本文件规定了:试验波形;试验等级范围;试验设备;试验布置;试验程序;验证程序。

《 GB/T 17626.1-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抗扰度试验总论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抗扰度试验总论
  • 标准号:GB/T 17626.1-1998
    中国标准分类号:L06
  • 发布日期:1998-12-31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00
  • 实施日期:1999-12-01
    技术归口: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T 13926.1-1992被GB/T 17626.1-2006代替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电磁兼容性()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
  • 内容简介:

    本标准是EMC(电磁兼容)基础标准。它考察了电气和(或)电子设备(装置和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在与电力、控制和通讯网络相连设备的抗扰度试验中,对传导及辐射现象都作了考虑。 本标准的目的是: --为有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其他团体、电气和电子设备的用户和制造厂商提供有关EMC抗扰度规范和试验的通用的、全面的参考资料; --就这些试验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一般性指导。

《 GB/T 17626.31-2021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1部分:交流电源端口宽带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1部分:交流电源端口宽带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标准号:GB/T 17626.31-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L06
  • 发布日期:2021-12-31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00.20
  • 实施日期:2022-07-01
    技术归口: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电磁兼容性()抗扰度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1部分:交流电源端口宽带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由TC246(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46SC1(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频现象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是关于电气和电子设备对来自150kHz~80MHz频率范围内有意和/或无意宽带信号源产生的电磁骚扰的传导抗扰度要求。本文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通用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交流电源端口在遭受有意和/或无意宽带信号源产生的传导骚扰时的抗扰度。本文件规定的试验方法描述了评估设备或系统对已定义现象的抗扰度的一致性方法。不具备至少一个交流电源端口的设备不在要求之列。不准备连接到交流电源配电网络上的电源端口认定为非“交流电源端口”,因此也不在要求之列。本文件仅适用于额定输人电流≤16A的单相设备;多相设备和/或额定输入电流大于16A的单相设备的宽带骚扰适用方法还在考虑中。

《 GB/T 17626.7-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
  • 标准号:GB/T 17626.7-2008
    中国标准分类号:L06
  • 发布日期:2008-05-20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00.20
  • 实施日期:2009-01-01
    技术归口: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T 17626.7-1998被GB/T 17626.7-2017代替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电磁兼容性()抗扰度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由TC246(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46SC2(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频现象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7626的本部分适用于测量叠加在50Hz或60Hz电力系统基波上的,高达9kHz的频谱分量的测量仪器。从实际角度考虑,本部分对谐波、谐间波以及其他超过谐波范围直至9kHz分量是加以区分的。本部分定义了依据相关标准中给定的发射限值对设备逐项进行试验的测量装置;还定义了对实际供电系统中的谐波电流和电压进行测量的装置。用于测量谐波频率范围以上,直至9kHz的测量仪器,是暂时性规定。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电磁兼容试验在确保电子设备正常运行、降低设备间干扰及提高环境友好性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系统的检测方法与先进的检测仪器,制造商可以确保其产品符合国内外电磁兼容性标准,减少产品故障率,提升市场竞争力。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兼容试验的标准和技术也将不断升级,未来的电磁兼容性试验将更加精确、高效,推动电子产业的持续发展。

电磁兼容试验检测:如何确保设备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检测资质(部分)

荣誉 荣誉 荣誉 荣誉

检测实验室(部分)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合作客户(部分)

客户 客户 客户 客户 客户

检测报告作用

1、可以帮助生产商识别产品的潜在问题或缺陷,并及时改进生产工艺,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可以为生产商提供科学的数据,证明其产品符合国际、国家和地区相关标准和规定,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产品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减少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4、可以帮助生产商构建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信誉度,并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

5、可以确定性能和特性以及元素,例如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物理性能、热学性能等,从而为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参考。

6、可以评估产品是否含有有毒有害成分,以及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从而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检测流程

1、中析研究所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

2、客户可选择寄送样品或由我们的工程师进行采样,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我们的工程师会对样品进行初步评估,并提供报价,以便客户了解检测成本。

4、双方将就检测项目进行详细沟通,并签署保密协议,以保证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行测试试验.

5、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将与客户进行密切沟通,以便随时调整测试方案,确保测试进度。

6、试验测试通常在7-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时间根据样品的类型和数量而定。

7、出具检测样品报告,以便客户了解测试结果和检测数据,为客户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为电磁兼容试验检测:如何确保设备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的检测内容,如需更多内容以及服务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