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样品
进行纤维原丝检测时,首先需要从生产批次中抽取代表性样品。这些样品应当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能够充分反映纤维原丝的整体质量。在样品选择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抽样均匀性:样品的选择应随机且具有代表性,避免偏差。
- 样品数量:根据生产批次的大小,合理确定抽样数量,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 样品存储:在样品采集后,应避免样品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项目
纤维原丝的检测项目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重要指标:
- 强度:纤维原丝的强度是评估其耐用性的重要指标,常通过拉伸试验来测定。
- 延伸率:即纤维原丝在拉伸过程中能够延展的百分比,这直接影响纤维的柔韧性和织物的舒适性。
- 捻度:捻度反映了纤维原丝的结构特点,它与纤维的强度、弹性及加工性有着密切关系。
- 直径与均匀性:纤维原丝的直径均匀性影响其最终产品的织造性能和织物的视觉效果。
- 吸湿性:吸湿性是纤维原丝在特定环境下的吸水能力,决定了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 抗静电性:抗静电性决定了纤维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容易吸附灰尘,影响到纺织物的清洁度。
检测仪器
为了确保纤维原丝检测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使用高精度的检测仪器至关重要。常用的检测仪器包括:
- 电子拉力机:用于测定纤维原丝的强度和延伸率,通过拉伸力学原理获得纤维的物理性能。
- 捻度仪:捻度仪用来检测纤维原丝的捻度,这一数据对于纺织工艺至关重要。
- 显微镜:用于检查纤维的直径及其均匀性,提供微观层面的检测数据。
- 吸湿性测试仪:通过这一仪器可以精确测量纤维原丝的吸湿能力,为产品的舒适度和穿着性能提供数据支持。
- 静电测试仪:用于测定纤维原丝的抗静电性能,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检测方法
纤维原丝的检测方法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
- 拉伸试验:使用电子拉力机进行拉伸试验,按照GB/T 2641标准进行测定,评估纤维的强度和延伸性能。
- 捻度测量:采用捻度仪,按照GB/T 14344标准测定纤维的捻度,以判断其适用性及加工性。
- 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纤维的直径及结构,按照国际标准ISO 13934进行评估。
- 吸湿性测试:采用吸湿性测试仪,按照GB/T 22762标准测量纤维的吸湿率。
- 抗静电性测试:通过静电测试仪测量纤维的抗静电性能,确保其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
检测标准(部分)
《 FZ/T 50043-2018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 含油率试验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 含油率试验方法
- 标准号:FZ/T 50043-2018
- 中国标准分类号:W50
- 发布日期:2018-10-22
-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60
- 实施日期:2019-04-01
- 技术归口: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 标准分类: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纤维FZ 纺织制造业人造纤维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 含油率试验方法》由纺织工业化学纤维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标准规定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含油率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其他纤维可参照执行。
《 FZ/T 50032-2015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残留溶剂试验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残留溶剂试验方法
- 标准号:FZ/T 50032-2015
- 中国标准分类号:W50
- 发布日期:2015-07-14
-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60
- 实施日期:2016-01-01
- 技术归口: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 标准分类: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纤维纺织纤维综合制造业FZ 纺织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残留溶剂试验方法》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标准规定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残留溶剂测试方法--气相色谱法(方法A)、比色法(方法B)和汞盐滴定法(方法C)。方法A和方法B适用于以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仲裁时采用方法A。方法C适用于以硫氰酸钠(NaSCN)为溶剂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
《 FZ/T 54065-2012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
- 标准号:FZ/T 54065-2012
- 中国标准分类号:W52
- 发布日期:2012-12-28
-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60
- 实施日期:2013-06-01
- 技术归口: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 标准分类: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纤维FZ 纺织人造纤维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标准规定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有机溶剂生产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其他溶剂生产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可以参照执行。
《 GB/T 23442-2009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结构和形态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结构和形态的测定
- 标准号:GB/T 23442-2009
- 中国标准分类号:Q23
- 发布日期:2009-03-25
- 国际标准分类号:83.120
- 实施日期:2010-01-01
- 技术归口: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 标准分类:橡胶和塑料工业增强塑料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结构和形态的测定》由TC39(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本标准规定了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原丝结构和形态的测定。本标准适用于测定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原丝(以下简称原丝)的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共聚组成、立构规整性、晶区取向函数、表面元素组成、表面形貌及表面粗糙度、微孔洞缺陷、玻璃化转变温度、预氧化热效应和热失重。也适用于测定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元素组成、表面形貌及表面粗糙度和微孔洞缺陷。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纤维原丝作为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料,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先进的检测仪器及严格的标准,可以确保纤维原丝的各项性能符合要求,为纺织品的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纤维原丝的检测技术也不断创新,为行业提供更高效、更精确的质量保障。未来,纤维原丝检测将继续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推动纺织行业迈向更高的质量标准。

检测资质(部分)




检测实验室(部分)
合作客户(部分)





检测报告作用
1、可以帮助生产商识别产品的潜在问题或缺陷,并及时改进生产工艺,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可以为生产商提供科学的数据,证明其产品符合国际、国家和地区相关标准和规定,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产品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减少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4、可以帮助生产商构建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信誉度,并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
5、可以确定性能和特性以及元素,例如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物理性能、热学性能等,从而为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参考。
6、可以评估产品是否含有有毒有害成分,以及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从而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检测流程
1、中析研究所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
2、客户可选择寄送样品或由我们的工程师进行采样,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我们的工程师会对样品进行初步评估,并提供报价,以便客户了解检测成本。
4、双方将就检测项目进行详细沟通,并签署保密协议,以保证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行测试试验.
5、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将与客户进行密切沟通,以便随时调整测试方案,确保测试进度。
6、试验测试通常在7-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时间根据样品的类型和数量而定。
7、出具检测样品报告,以便客户了解测试结果和检测数据,为客户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为纤维原丝检测:全面解析其质量与性能的检测内容,如需更多内容以及服务请联系在线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