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样品
黄芪的检测样品通常包括其干燥根部、提取物以及与其相关的成品药物。不同样品的检测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干燥根部,重点检测的是其含有的有效成分,如黄芪多糖、黄芪苷等;而提取物和成品药物则关注其浓度、纯度以及可能的杂质或污染物。
在采集样品时,确保从正规渠道购买,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或篡改,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获得代表性数据,通常会随机抽取多个样品进行分析。
检测项目
黄芪的检测项目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 有效成分检测:如黄芪多糖、黄芪苷等。黄芪的药效成分主要是多糖类物质,因此其含量是评价质量的重要标准。
- 重金属检测:由于黄芪通常生长在土壤中,检测重金属(如铅、汞、镉等)的含量非常重要,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 农药残留检测:中草药在种植过程中可能受到农药的污染,因此必须检测是否有超标的农药残留。
- 微生物检测:检测黄芪中是否含有病原菌或霉菌,确保其安全性。
- 水分含量检测:水分含量过高可能导致黄芪的霉变或品质下降,因此水分的检测是必要的一项。
检测仪器
黄芪的质量检测需要依赖于多种高精度仪器,常见的检测仪器包括:
-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用于有效成分(如黄芪多糖、黄芪苷)的定量分析,是常用的检测设备。
- 气相色谱仪(GC):用于农药残留等挥发性物质的检测。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用于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的检测。
- 分光光度计: 用于测定黄芪中有效成分的光吸收度,进而推算其含量。
- 微生物培养设备: 用于培养和检测黄芪中的微生物,以确保其不含有病原菌。
检测方法
黄芪的检测方法通常是基于不同检测项目采用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
- 有效成分检测:一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结合标准品定量分析,确保每批次黄芪的有效成分含量稳定。
- 重金属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分析,确保黄芪中重金属含量不超标。
- 农药残留检测:使用气相色谱法(GC-MS),结合多次净化提取,准确测量黄芪中的农药残留。
- 微生物检测: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培养黄芪样品中的微生物,并进行菌落计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 水分含量检测:通常采用烘干法,在一定温度下去除水分,最终通过差重法计算水分的含量。
检测标准(部分)
《 T/NAIA 0347-2024 黄芪中7种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黄芪中7种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标准号:T/NAIA 0347-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7
- 发布日期:2024-12-12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 实施日期:2024-12-31
- 团体名称: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
- 标准分类:农业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黄芪中黄酮类物质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槲皮苷、木樨草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金丝桃苷、芒柄花苷和芒柄花黄素的液相色谱法测定。本文件的方法检出限: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金丝桃苷、芒柄花黄素的方法检出限为0.075mg/kg,槲皮苷、木樨草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芒柄花苷的方法检出限为0.15mg/kg。
《 T/HBCIA 024-2024 中药材基地种植规范 黄芪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中药材基地种植规范 黄芪
- 标准号:T/HBCIA 024-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7
- 发布日期:2024-09-14
-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20
- 实施日期:2024-09-18
- 团体名称:河北省特色产业协会
- 标准分类: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黄芪基地种植的地块选择、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追溯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黄芪基地种植。
《 T/ZFDSA 19-2024 黄芪蒸鸡制作标准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黄芪蒸鸡制作标准
- 标准号:T/ZFDSA 19-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H621
- 发布日期:2024-08-14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20
- 实施日期:2024-08-17
- 团体名称:郑州食品药品监督协会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H 住宿和餐饮业
- 内容简介:
此次发布的文件是由郑州食品药品监督协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标准委、民政部《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联〔2019〕1号)和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规定了黄芪蒸鸡的术语定义、制备方法、技术要求、实验方法、储存及运输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加工和销售黄芪蒸鸡类产品。该文件可供郑州食品药品监督协会内所有成员单位自愿采用,在协会登记备案。非会员单位需要得到书面授权方可使用。由郑州食品药品监督协会负责解释。文件名称及编号:T/ZFDSA19—2024《黄芪蒸鸡制作标准》
《 T/CACM 1374.141-2021 黄芪仿野生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黄芪仿野生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
- 标准号:T/CACM 1374.141-2021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7
- 发布日期:2021-10-15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 实施日期:2021-10-15
- 团体名称:中华中医药学会
- 标准分类:农业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确立了黄芪仿野生的规范化生产流程,规定了黄芪仿野生生产基地选址、种质要求、种植、采收、产地初加工、包装、放行、储运等阶段的操作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黄芪仿野生规范化生产
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黄芪仿野生规范化生产流程 35黄芪仿野生规范化生产技术 4附录A(规范性)禁限用农药名单 8附录B(资料性)蒙古黄芪种子质量分级及黄芪商品规格等级 9参考文献 10
《 T/HQSY 026-2024 黄芪饮料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黄芪饮料
- 标准号:T/HQSY 026-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X51/C139
- 发布日期:2024-06-20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60.20
- 实施日期:2024-06-20
- 团体名称:包头市固阳县黄芪食用标准化协会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黄芪饮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黄芪饮料
其他饮料可参照执行
5.2生产加工5.2.1加工工艺将符合5.1要求的原辅料,经萃取、配料、混合、杀菌、包装,制成供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的饮品。5.2.2食品添加5.2.2.1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的要求。5.2.2.2生产过程中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GB14880的要求。5.2.2.3生产过程中添加乙醇的,其含量应不超过总质量分数的0.5%。5.2.3安全卫生生产过程中安全卫生要求,应符合GB/T12801的规定。5.3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感官要求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外观 具有各产品固有的色泽,饮料状态均匀,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 目测法气味、滋味 具有该产品应有的滋味和气味,无异味,无异嗅。 感官辨别5.4卫生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卫生指标项目 采样方案a及限量 检验方法 n c m M 菌落总数b,CFU/mL≤ 5 2 102 104 GB/T4789.2大肠菌群,CFU/mL≤ 5 2 1 10 GB/T4789.3平板计数法表3(续)霉菌,CFU/mL≤ 20 GB/T4789.15酵母,CFU/mL≤ 20 GB/T4789.15沙门氏菌,CFU/mL≤ 5 0 0 / GB/T4789.4a样品的分析及处理按GB/T4789.1和GB/T4789.21执行。b不适用于活菌(未杀菌)型乳酸菌饮料。5.5食品安全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4食品安全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锌、铜、铁总和a,(mg/L)≤ 2.0 GB/T5009.13或GB/T5009.14或GB/T5009.90氰化物(以HCN计)b,(mg/L)≤ 0.05 GB/T5009.36脲酶试验c≤ 阴性 植物蛋白饮料按GB/T5009.183检验苯甲酸及钠盐(以苯甲酸计),g/kg≤ 1.0 GB/T5009.28第一法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g/kg≤ 0.5 GB/T5009.28第一法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g/kg≤ 0.65 GB/T5009.97第一法糖精钠(以糖精计),g/kg≤ 不得使用 GB/T5009.28第一法安赛蜜,g/kg≤ 0.3 GB/T5009.140注:浓缩饮料按产品标示的冲调比例稀释后应符合本文件要求。a仅适用于金属罐装果蔬汁饮料。b仅适用于以杏仁为原料的饮料。c仅适用于以大豆为原料的饮料。
《 T/HQSY 025-2024 黄芪代用茶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黄芪代用茶
- 标准号:T/HQSY 025-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X55/C139
- 发布日期:2024-06-20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 实施日期:2024-06-20
- 团体名称:包头市固阳县黄芪食用标准化协会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黄芪代用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黄芪代用茶
其他代用茶可参照执行
5.2生产加工5.2.1生产工艺将符合5.1要求的原辅料,经选料、配料、混合、包装、杀菌,加工制成的采用冲泡(浸泡或煮)方式饮用的黄芪代用茶。5.2.2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的规定。5.2.3安全卫生生产过程中安全卫生要求,应符合GB/T12801的规定。5.3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感官要求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外观 具有各产品固有的色泽,同一产品应大小均匀,无劣变、无霉变、无杂质。 目测法汤色 具有各产品固有的汤色。 目测法香气 具有各产品固有的香气,无异味。 嗅觉辨别滋味 具有各产品固有的滋味,无异感。 味觉辨别5.4卫生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3卫生指标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叶类 花类 果(实)类 根茎类 混合类 总砷(以As计)/(mg/kg)≤ 0.5 GB?5009.11铅(以Pb计)/(mg/kg)≤ 5.0 GB?5009.12镉(以Cd计)/(mg/kg)≤ 0.5 GB?5009.15黄曲霉毒素B1/(ug/kg)≤ 5.0 GB?5009.22霉菌(CFU/g)≤ 1×103 GB4789.155.5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农药残留限量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叶类 花类 果(实)类 根茎类 混合类 六六六/(mg/kg)≤ 0.2 GB?5009.19滴滴涕/(mg/kg)≤ 0.2 GB?5009.19注:其他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茶叶类食品和单一原料产品的规定。
《 T/HQSY 002-2024 黄芪食用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规范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黄芪食用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规范
- 标准号:T/HQSY 002-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B00/A019
- 发布日期:2024-06-20
-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20.20
- 实施日期:2024-06-20
- 团体名称:包头市固阳县黄芪食用标准化协会
- 标准分类:社会学、服务、公司(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行政、运输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黄芪食用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的对象、基本要求、评价规则、评价管理、评价服务
本文件适用于食药两用黄芪生产加工、销售经营者、行业组织、第三方机构等作为开展正北黄芪食用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的依据
其他相关评价活动也可参照使用
本文件的评价对象适用于食药两用黄芪初级农产品,配料加工的食品、保健品,药用加工的中药饮片;不适用于中药经方的黄芪中药材
评价指标食药两用黄芪评价,应符合见表1给定的指标。表1食药两用黄芪评价指标规格 等级 感官指标 理化指标 区别点 相同点 规格 有效成分仿野生食药两用黄芪 特等 表皮粗糙,根皮绵韧.断面皮部有裂隙,木心黄,质地松泡,老根中心有的呈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 干货,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表面淡棕黄色或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长>45cm,头部斩口下3.5cm处直径>1.8cm; 水分5.0%-10%;总灰分5.0%-10%;黄芪甲苷≥0.080%;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030%浸出物≥23.0% 一等 长>40cm,头部斩口下3.5cm处直径1.4-1.7cm; 二等 长>35cm,头部斩口下3.5cm处直径1.2-1.4cm; 三等 长>30cm,头部斩口下3.5cm处直径1.0-1.2。 移栽食药两用黄芪 大选 表皮平滑,根皮较柔韧,断面致密,木心中央黄白色,质地坚实。 长>30cm,头部斩口下3.5m处直径>1.4cm 水分5.0%-10%;总灰分5.0%-10%;黄芪甲苷≥0.040%;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020%浸出物≥20.0% 小轩 长>30cm,头部斩口下3.5m处直径>1.1cm; 通货 长短不分,粗细不均匀,头部斩口下3.5cm处直径>1.0cm
《 T/HQSY 001-2024 食药两用黄芪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药两用黄芪
- 标准号:T/HQSY 001-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B38/A019
- 发布日期:2024-06-20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 实施日期:2024-06-20
- 团体名称:包头市固阳县黄芪食用标准化协会
- 标准分类:农业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食药两用黄芪的术语和定义、生产要求、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食药两用黄芪质量分级,食药两用要求
其他黄芪可参照执行
4生产要求4.1栽培生产食药两用黄芪采用移栽和仿野生两种方式栽培。应符合T/GVEAIA015.1-2020第5.2章的要求。4.2食药两用黄芪食药两用部位,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黄芪食药两用部位名称 植物名 拉丁学名 所属科名 食用部位 药用部位黄芪 蒙古黄芪 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 豆科 全草 根部5技术要求5.1规格等级仿野生和移栽两种栽培不同方式的规格,以黄芪长度为依据,在斩口下3.5cm处直径的不同进行分级,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规格等级划分规格 等级 性状描述 分级指标 共同点仿野生食药两用黄芪 特等 长>45cm,头部斩口下3.5cm处直径>1.8cm; 表皮粗糙,根皮绵韧.断面皮部有裂隙,木心黄,质地松泡,老根中心有的呈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 干货,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表面淡棕黄色或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一等 长>40cm,头部斩口下3.5cm处直径1.4-1.7cm; 二等 长>35cm,头部斩口下3.5cm处直径1.2-1.4cm; 三等 长>30cm,头部斩口下3.5cm处直径1.0-1.2。 移栽食药两用黄芪 大选 长>30cm,头部斩口下3.5m处直径>1.4cm 表皮平滑,根皮较柔韧,断面致密,木心中央黄白色,质地坚实。 小轩 长>30cm,头部斩口下3.5m处直径>1.1cm; 通货 长短不分,粗细不均匀,头部斩口下3.5cm处直径>1.0cm 表2(续)注1:黄芪传统以野生供药用,无规格之分,等级划分较多。但现时黄芪食药两用主流商品为栽培黄芪,主要产区在甘肃、内蒙古等地,药材长度与直径较均匀,形状差异较小,划分选货与统货的方法基本一致。目前野生和仿野生黄芪总产量较小,药材长度明显大于栽培黄芪,故设仿野生黄芪与栽培黄芪两个规格。野生和仿野生黄芪不同生长年限和同一根的上下段间直径差异较大,根据商品现状以长度和直径为指标划分为不同等级。因仿野生黄芪年限较栽培黄芪长,且人工干预相对少,因此品质优于栽培黄芪。注2:本文件规定的黄芪以栽培蒙古黄芪为主,其他品种市场上有川黄芪流通,其来源为豆科植物梭果黄芪AsragalusemestiComb.、多花黄芪AstragalusfloridusBenth.、金翼黄芪A?tragaluschrysopterusBge.的干燥根,应注意区别。5.2理化要求理化指标见表3。表3理化指标序号 项目 指标1 内在质量 水分,(%)≤ 10.02 总灰分,(%)≤ 5.03 黄芪甲苷(C41H68O14),(%)≥ 0.0804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22H22O11),(%)≥ 0.0305 浸出物,(%)≥ 23.06 重金属限量 铅(以Pb计),(mg/kg)≤ 57 镉(以Cd计),(mg/kg)≤ 0.8 砷(以As计),(mg/kg)≤ 29 汞(以Hg计),(mg/kg)≤ 0.210 铜(以Cb计),(mg/kg)≤ 2011 农残限量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mg/kg)≤ 0.212 五氯硝基苯,(mg/kg)≤ 0.113 总六六六(a-BHC、β-BHC、γ-BHC、δ-BHC之和),(mg/kg) 不得检出14 总滴滴涕(pp'-DDE、pp'-DDD、op'-DDT、pp'-DDT之和),(mg/kg) 不得检出5.3食药两用要求5.3.1食用要求5.3.1.1食药两用黄芪作为食用时,应按照传统方式适量食用。传统方式指仅对原材料进行粉碎、切片、压榨、炒制、水煮、酒泡等。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不推荐食用。应符合《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5.3.1.2食药两用黄芪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时,应符合《食品安全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有关保健食品的管理要求。5.3.2药用要求食药两用黄芪作为中药材使用时,应当按中药材有关规定管理。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479黄芪的要求。
《 T/NXS 0112T-2024 黄芪有机种植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黄芪有机种植技术规程
- 标准号:T/NXS 0112T-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7
- 发布日期:2024-05-29
-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20
- 实施日期:2024-06-20
- 团体名称:宁夏食品工业协会
- 标准分类: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黄芪有机种植选地整地、繁殖与种植、种子直播、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与加工、包装、贮藏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黄芪有机种植的过程
3.1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3.2有机种植有机种植是一种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也不采用基因工程和离子辐射技术,而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农作、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来培肥土壤、防治病虫害,以获得安全的生物及其产物的农业生产体系。3.3缓冲带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邻近田块的禁用物质漂移的过渡区城。3.4农家肥是指就地取材、就地使用的各种有机肥料。它由含有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生物废物等积制而成,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泥肥、饼肥等。3.5千粒重指黄芪种子质量标准规定水分的1000粒种子的重量。以克(g)为单位。3.6水分含量指把种子样品烘干所失去的重量。用失去重量占供检样品原始重量的百分率表示。3.7净度指完整的黄芪种子重量占检验样品总重量的百分数。3.8发芽率指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长成的正常幼苗数占供检样品总粒数的百分率。4选地整地4.1选地4.1.2有机种植基地应水土保持良好,生物多样性指数高,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基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城区、交通主干线、工矿区、生活垃圾场等。4.1.2有机种植基地与常规种植区域之间有明显的边界和隔离带,以保证有机产品不受污染,隔离带以山和自然植被、路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人工营造的树林和农作物。隔离带的作物按有机农业方式栽培管理,但不得认证为有机产品。4.1.3缓冲带建设和栖息地保护4.1.3.1在有机种植区域周围建立有效的缓冲带或隔离带,防止常规生产区域的污染物污染到有机生产地块,保证有机生产地块不受污染,防止常规地块禁用物质漂移。4.1.3.2在有机生产地块周围设置天敌生物的栖息地,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寄居的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控制能力。4.1.3.3缓冲带和栖息地建设是保证有机生产的重要措施,应当重视,当缓冲带和栖息地的建设不能持续满足要求时,积极制定改正措施,并实施整改。4.1.4黄芪属深根系植物,适宜在土壤深厚、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上生长。含水量大的板结粘土及瘠薄,地下水位高、低洼易积水的地块,不宜栽培黄芪;盐碱滩地也不能种植黄芪。4.1.5土壤质地和土层厚薄的不同对根的产量和质量也有很大影响:若土壤粘重,则根常畸形缓慢生长;而土壤砂性过大,则根纤维木质化,粉质少;土层薄,根多横生,分枝多,呈鸡爪形,质量也差。4.1.6黄芪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以pH7-8的土壤最为适宜。土壤中农药残留量限量要求:不得检出。对重金属含量限量要求:汞≦0.264mg/L,镉≦0.18mg/L,铅≦82mg/L,砷≦35mg/L。4.2整地黄芪是深根植物,故应选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有排灌条件、无隐蔽、阳光充足的地块或缓坡地。一般秋季翻地,整地需深翻30cm~45cm,并结合翻地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3000kg;也可春季翻地,但要注意土壤保墒。作畦可根据土壤质地,排水条件及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习惯而定,沙质土透气性好,排水方便或少雨区,可分成大块做平畦。5繁殖与种植5.1种子处理选种以当年采收的、无虫蛀或病变的、种皮黄褐色或棕黑色、种仁饱满(剥开种皮可见白色的种仁)的种子为最好。表1黄芪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分级指标 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发芽率(%) ≥85% 75-85% ≤75%千粒重(g) ≥6.5 5.5-6.5 ≤5.5水分(%) ≤10% ≤10% ≤10%净度(%) ≥95% 90-95% ≤90%6种子直播6.1播种时间6.1.1播种时间黄芪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但以春播和秋播较好。春播时间选在当地气温稳定在5℃以上;秋播时间在当地气温下降到15℃左右。播后保持土壤湿润,15天左右出苗。六盘山地区春季播种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秋季播种时间为8月下旬。6.1.2播种深度黄芪种子子叶顶力弱,根据不同的土质确定播种深度,如沙质土宜深,一般为2cm~3cm。6.1.3播种方法为条播。按行距20cm开浅沟,沟深约1cm。将种子拌适量细砂,均匀撒于沟内,覆土约1cm镇压。每亩播种量1.5kg~2kg。播种至出苗期要保持地面湿润或加覆盖物以促进出苗。面积较大以条播为好,用播种机或畜力耧播,小面积播种可用锄开沟,手撒播。7.育苗移栽做宽5m的苗床,每年4月下旬或8月上、中旬播种。将经过处理的种子撒播或条播于床面,覆土约1.5cm。亩用种子12kg~15kg。播后半个月即可出苗。苗期注意排水防涝、灌水防旱、除草防病等。在当年10月(秋季)或第2年春季(4月中旬),起苗用于大田移栽,起苗以人工采挖为主,种苗采挖后应及时移栽,不能及时移栽的,按种苗大小,分别扎成小捆,妥善储藏于遮阴处,防止发热、发霉或受冻。移栽时,通过种苗分级,选择条长、苗壮(少分枝)、无病虫伤斑的幼苗移栽。行株距为20cmx7cm。一般采用斜栽或平栽,沟深根据幼苗大小而定(一般不超过10cm)。栽后踩实或镇压紧密。利于缓苗;浇水后移裁或趁雨天进行利于成活,每亩可栽苗1.2~1.5万株。8田间管理81中耕除草与间定苗当幼苗出现5片小叶片(苗高6~10cm)。按株距6~8cm进行间苗,防止移栽密度过大;缺垄断苗处可补苗。结合间苗进行一次中耕除草;苗高8~10cm时进行第二次中根除草,以保持田间无杂草,地表层不板结。苗高10~12cm时,条播的按株距9~10cm定苗;穴播的每次留苗2~3株。如有缺苗,应带土补植,但补植之苗根多分枝故缺苗过多时,可采取种子补播为宜。8.2水肥管理在管理中要注意及时排灌。特别在黄芪的苗期和返青期应及时灌水。不是特别干早一般不浇水;雨季湿度过大,会导致根部腐烂,幼苗死亡。故应特别注意排水。充分降低土壤湿度,以利根部正常生长。黄芪生长期长,需肥量大。特别在第一、二年生长旺盛,根部生长也较快,每年在雨季可结合中耕除草施肥。每亩施农家肥500~1000kg。开花、结荚期是黄芪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的旺盛期,此时追肥十分重要。8.3黄芪主要病虫害选用保护产品按GB/T19630规定执行。9采收与加工9.1药材的采收黄芪生长2~3年后即可采收。10月中下旬地上部茎叶枯萎后采挖。采挖时先割除地上部分,然后深挖将根部挖出。黄芪根深,小面积种植采挖应以人工为主,大面积种植以专门药材采挖机械为主。但是无论那种方式采挖,必须注意要深挖缓拔,黄芪采挖深度应在35~40厘米以上。防治将根挖断,以免造成减产和商品质量下降。根挖出后。除去泥土,趁鲜将芦头(根茎)、须根剪(切)掉,置烈日下曝晒(边晒边揉搓)或烘炕,至半干时。将根理直。用细铁丝扎把,拥成小拥,再晒或烘炕至全干。9.2种子采收定植当年即可产籽,但产最极低;二年生黄芪的种子产量虽高,多不饱满,一般采集三年生后结的种子最好。当黄芪果荚变黄时分期分批及时采收(随熟随采)否则,黄芪荚果易自然开裂。采收后的果荚在通风处荫干后进行脱粒,除去杂物。装人布袋或纸箱中,在干燥通风处贮藏。10包装、贮藏与运输10.1包装晾干后捆把打包,选用不易破损、干燥、清洁、无异味以及不影响品质的材料制成的专用袋包装,以保证药材的运输、贮藏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护品质。包装材料应易回收、易降解。10.2储藏10.2.1仓储条件黄芪要贮于干燥通风处,温度在30℃以下。相对湿度35%~75%,商品安全水分为10%~13%。10.2.2仓储害虫的防治贮藏期间定期检查。发现虫蛀要及时晾晒。10.3运输药材批量运输时,注意不能与其它有毒、有害的物质混合装;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具有较好的通气性,以保持干燥并有防晒、防潮等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T/NXS 0111T-2024 黄芪林下生态种植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黄芪林下生态种植技术规程
- 标准号:T/NXS 0111T-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7
- 发布日期:2024-05-29
-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20
- 实施日期:2024-06-20
- 团体名称:宁夏食品工业协会
- 标准分类: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黄芪在林下种植中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与加工、包装、贮藏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黄芪林下生态种植的过程
3.1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3.2林药间作利用林下空间间作培植中药材。可用于经济林、用材林、幼以期林地光照充足。适宜间作多种药材,成林后林地光照减弱。宜间作具有一定耐阴性的种类。可采用生态种植或仿野生栽培生产方式。3.3生态种植生态种植是指在维护森林、草原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在已经郁闭成林的人工林等人为干预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内种植中药材。禁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技术。培育绿色优质中药材。4选地整地4.1选地林下空间土壤深厚、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砂质微酸性土壤。4.2整地一般秋季翻地,整地需深翻30~45cm,并结合翻地施足基肥,每亩施有机肥1000kg-3000kg;也可春季翻地,但要注意土壤保墒。5育苗移栽种苗等级 根径(cm) 根茎长(cm) 综合控制指标一级苗 0.8 30-35 种苗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二级苗 0.6 25-29 种苗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三级苗 0.5 20-24 种苗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等外苗 根径粗移栽时,通过种苗分级,选择条长、苗壮(少分枝)、无病虫伤斑的幼苗移栽。行株距为20cmx7cm。一般采用斜栽或平栽,沟深根据幼苗大小而定(一般不超过10cm)。栽后踩实或镇压紧密。利于缓苗;趁雨天进行利于成活,每亩可栽苗1.2-1.5万株。6田间管理6.1中耕除草苗高5cm--6cm左右时,第1次中耕除草;第2次在苗高8cm--9cm时;第3次于定苗后。多年生于每年的5、6、9月份各除草1次。采用人工除草。6.2追肥6-7月可以喷洒叶面肥一次(一亩可用35g左右)。6.3黄芪主要病虫害选用保护产品GB/T19630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中表A2有机植物生产中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7采收与加工7.1药材的采收黄芪生长1年后即可采收。10月中下旬地上部茎叶枯萎后采挖。采挖时先割除地上部分,然后深挖将根部挖出。黄芪根深,小面积种植采挖应以人工为主,大面积种植以专门药材采挖机械为主。但是无论哪种方式采挖,必须注意要深挖缓拔,黄芪采挖深度应在35-40厘米以上。防止将根挖断,以免造成减产和商品质量下降。根挖出后。除去泥土,趁鲜将芦头(根茎)、须根剪(切)掉,置烈日下曝晒(边晒边揉搓)或烘炕,至半干时。将根理直。用细铁丝扎把,拥成小拥,再晒或烘炕至全干。7.2种子采收定植当年即可产籽,但产最极低;二年生黄芪的种子产量虽高,多不饱满,一般采集三年生后结的种子最好。当黄芪果荚变黄时分期分批及时采收(随熟随采)否则,黄芪荚果易自然开裂。采收后的果荚在通风处荫干后进行脱粒,除去杂物。装入布袋或纸箱中,在干燥通风处贮藏。8包装、贮藏与运输8.1包装按等级规格要求将黄芪切成段,晾干后捆把打包,选用不易破损、干燥、清洁、无异味以及不影响品质的材料制成的专用袋包装,以保证药材的运输、贮藏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护品质。包装材料应易回收、易降解。8.2储藏8.2.1仓储条件黄芪要贮于干燥通风处,温度在30℃以下。相对湿度35%-75%,商品安全水分为10%-13%。8.2.2仓储害虫的防治贮藏期间定期检查。发现虫蛀要及时晾晒。8.3运输药材批量运输时,注意不能与其它有毒、有害的物质混合装;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具有较好的通气性,以保持干燥并有防晒、防潮等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T/NXS 0110T-2024 黄芪趁鲜加工技术规范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黄芪趁鲜加工技术规范
- 标准号:T/NXS 0110T-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9
- 发布日期:2024-05-29
-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20
- 实施日期:2024-06-20
- 团体名称:宁夏食品工业协会
- 标准分类: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采用传统方法对黄芪根趁鲜净制、切制的技术规范,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加工要求、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黄芪趁鲜加工企业或合作社
3.1黄芪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根。3.2原药材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晾晒至含水量30%左右。3.3趁鲜加工对原药材进行净选、切制等传统工艺的处理,简称趁鲜加工。3.4异形片是指不符合标准所规定的规格范围的切片,如连刀片、变茬片、麻皮片、碎片等。3.5药屑杂质是加工切片后原药材的碎末。3.6加工基地应具备相关设施、设备,可进行规模化、规范化加工的场所。3.7搓揉对原药材(水分50%左右)采用机械或手工进行滚动挤压的过程。3.8净选除去原药材中非药用部分及杂质的过程。3.9洗净将净选后的药材采用机械或手工用流动的饮用水冲洗,直至无泥土和异物为止的过程。3.10闷润将洗净的药材采用润药机软化,或置润药池闷润,直至药透水尽适宜加工的过程。3.11切制取洗净后药材置于切药机上,切制各类黄芪规格的过程。3.12干燥对切片进行干燥处理的过程。3.13筛选干燥后的切片用自动筛选设备,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筛网进行分级筛选,筛去药屑过程。4加工要求4.1应有适宜场地与车间,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相关要求。4.2加工场地应整洁,宽敞,通风良好,具有遮阳,防雨和防鼠、虫及禽畜的设施。4.3所有加工机械、辅助器械不得污染和影响药材质量。保持加工机械,器具清洁,无污染。4.3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和外伤疾病,保持环境和个人卫生。5工艺流程图6技术要求6.1净选除去黄芪根原药材中的泥土、腐根及残留的非药用部分。6.2洗润将洗净的黄芪根置于不锈钢洗润设备中,根据设备参数掌握适宜的压力和时间进行洗润或采用闷润法继续闷润,直至达到药材软化无硬心,保证药透水尽,取出,稍晾。6.3切制将润制好的黄芪根置于切药机上,切制成黄芪片(2-4mm),要求切制厚度一致,断面平整。6.4干燥6.4.1太阳能干燥将切制好的黄芪片置于太阳能干燥房,经适宜温度和时间干燥,随时翻动,水分小于10.0%,取出,放凉。6.4.2干燥设备干燥将切制好的黄芪片置于干燥设备时,设置适宜的烘干温度和时间,随时翻动,水分小于12.0%,取出,放凉。6.5筛选将干燥后放凉的黄芪片混匀,用筛选机选择适合的筛网筛去药屑。通过工作台拣去异形片。7产地片质量标准性状、水分、总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其他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浸出物、含量测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黄芪饮片)要求,或食品相关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T/NXS 0106T-2024 黄芪有机种植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黄芪有机种植技术规程
- 标准号:T/NXS 0106T-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7
- 发布日期:2024-05-21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 实施日期:2024-06-20
- 团体名称:宁夏食品工业协会
- 标准分类:农业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黄芪有机种植选地整地、繁殖与种植、种子直播、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与加工、包装、贮藏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黄芪有机种植的过程
3.1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3.2有机种植有机种植是一种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也不采用基因工程和离子辐射技术,而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农作、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来培肥土壤、防治病虫害,以获得安全的生物及其产物的农业生产体系。3.3缓冲带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邻近田块的禁用物质漂移的过渡区城。3.4农家肥是指就地取材、就地使用的各种有机肥料。它由含有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生物废物等积制而成,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泥肥、饼肥等。3.5千粒重指黄芪种子质量标准规定水分的1000粒种子的重量。以克(g)为单位。3.6水分含量指把种子样品烘干所失去的重量。用失去重量占供检样品原始重量的百分率表示。3.7净度指完整的黄芪种子重量占检验样品总重量的百分数。3.8发芽率指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长成的正常幼苗数占供检样品总粒数的百分率。4选地整地4.1选地4.1.2有机种植基地应水土保持良好,生物多样性指数高,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基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城区、交通主干线、工矿区、生活垃圾场等。4.1.2有机种植基地与常规种植区域之间有明显的边界和隔离带,以保证有机产品不受污染,隔离带以山和自然植被、路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人工营造的树林和农作物。隔离带的作物按有机农业方式栽培管理,但不得认证为有机产品。4.1.3缓冲带建设和栖息地保护4.1.3.1在有机种植区域周围建立有效的缓冲带或隔离带,防止常规生产区域的污染物污染到有机生产地块,保证有机生产地块不受污染,防止常规地块禁用物质漂移。4.1.3.2在有机生产地块周围设置天敌生物的栖息地,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寄居的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控制能力。4.1.3.3缓冲带和栖息地建设是保证有机生产的重要措施,应当重视,当缓冲带和栖息地的建设不能持续满足要求时,积极制定改正措施,并实施整改。4.1.4黄芪属深根系植物,适宜在土壤深厚、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上生长。含水量大的板结粘土及瘠薄,地下水位高、低洼易积水的地块,不宜栽培黄芪;盐碱滩地也不能种植黄芪。4.1.5土壤质地和土层厚薄的不同对根的产量和质量也有很大影响:若土壤粘重,则根常畸形缓慢生长;而土壤砂性过大,则根纤维木质化,粉质少;土层薄,根多横生,分枝多,呈鸡爪形,质量也差。4.1.6黄芪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以pH7-8的土壤最为适宜。土壤中农药残留量限量要求:不得检出。对重金属含量限量要求:汞≦0.264mg/L,镉≦0.18mg/L,铅≦82mg/L,砷≦35mg/L。4.2整地黄芪是深根植物,故应选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有排灌条件、无隐蔽、阳光充足的地块或缓坡地。一般秋季翻地,整地需深翻30cm~45cm,并结合翻地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3000kg;也可春季翻地,但要注意土壤保墒。作畦可根据土壤质地,排水条件及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习惯而定,沙质土透气性好,排水方便或少雨区,可分成大块做平畦。5繁殖与种植5.1种子处理选种以当年采收的、无虫蛀或病变的、种皮黄褐色或棕黑色、种仁饱满(剥开种皮可见白色的种仁)的种子为最好。表1黄芪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分级指标 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发芽率(%) ≥85% 75-85% ≤75%千粒重(g) ≥6.5 5.5-6.5 ≤5.5水分(%) ≤10% ≤10% ≤10%净度(%) ≥95% 90-95% ≤90%6种子直播6.1播种时间6.1.1播种时间黄芪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但以春播和秋播较好。春播时间选在当地气温稳定在5℃以上;秋播时间在当地气温下降到15℃左右。播后保持土壤湿润,15天左右出苗。六盘山地区春季播种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秋季播种时间为8月下旬。6.1.2播种深度黄芪种子子叶顶力弱,根据不同的土质确定播种深度,如沙质土宜深,一般为2cm~3cm。6.1.3播种方法为条播。按行距20cm开浅沟,沟深约1cm。将种子拌适量细砂,均匀撒于沟内,覆土约1cm镇压。每亩播种量1.5kg~2kg。播种至出苗期要保持地面湿润或加覆盖物以促进出苗。面积较大以条播为好,用播种机或畜力耧播,小面积播种可用锄开沟,手撒播。7.育苗移栽做宽5m的苗床,每年4月下旬或8月上、中旬播种。将经过处理的种子撒播或条播于床面,覆土约1.5cm。亩用种子12kg~15kg。播后半个月即可出苗。苗期注意排水防涝、灌水防旱、除草防病等。在当年10月(秋季)或第2年春季(4月中旬),起苗用于大田移栽,起苗以人工采挖为主,种苗采挖后应及时移栽,不能及时移栽的,按种苗大小,分别扎成小捆,妥善储藏于遮阴处,防止发热、发霉或受冻。移栽时,通过种苗分级,选择条长、苗壮(少分枝)、无病虫伤斑的幼苗移栽。行株距为20cmx7cm。一般采用斜栽或平栽,沟深根据幼苗大小而定(一般不超过10cm)。栽后踩实或镇压紧密。利于缓苗;浇水后移裁或趁雨天进行利于成活,每亩可栽苗1.2~1.5万株。8田间管理81中耕除草与间定苗当幼苗出现5片小叶片(苗高6~10cm)。按株距6~8cm进行间苗,防止移栽密度过大;缺垄断苗处可补苗。结合间苗进行一次中耕除草;苗高8~10cm时进行第二次中根除草,以保持田间无杂草,地表层不板结。苗高10~12cm时,条播的按株距9~10cm定苗;穴播的每次留苗2~3株。如有缺苗,应带土补植,但补植之苗根多分枝故缺苗过多时,可采取种子补播为宜。8.2水肥管理在管理中要注意及时排灌。特别在黄芪的苗期和返青期应及时灌水。不是特别干早一般不浇水;雨季湿度过大,会导致根部腐烂,幼苗死亡。故应特别注意排水。充分降低土壤湿度,以利根部正常生长。黄芪生长期长,需肥量大。特别在第一、二年生长旺盛,根部生长也较快,每年在雨季可结合中耕除草施肥。每亩施农家肥500~1000kg。开花、结荚期是黄芪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的旺盛期,此时追肥十分重要。8.3黄芪主要病虫害选用保护产品按GB/T19630规定执行。9采收与加工9.1药材的采收黄芪生长2~3年后即可采收。10月中下旬地上部茎叶枯萎后采挖。采挖时先割除地上部分,然后深挖将根部挖出。黄芪根深,小面积种植采挖应以人工为主,大面积种植以专门药材采挖机械为主。但是无论那种方式采挖,必须注意要深挖缓拔,黄芪采挖深度应在35~40厘米以上。防治将根挖断,以免造成减产和商品质量下降。根挖出后。除去泥土,趁鲜将芦头(根茎)、须根剪(切)掉,置烈日下曝晒(边晒边揉搓)或烘炕,至半干时。将根理直。用细铁丝扎把,拥成小拥,再晒或烘炕至全干。9.2种子采收定植当年即可产籽,但产最极低;二年生黄芪的种子产量虽高,多不饱满,一般采集三年生后结的种子最好。当黄芪果荚变黄时分期分批及时采收(随熟随采)否则,黄芪荚果易自然开裂。采收后的果荚在通风处荫干后进行脱粒,除去杂物。装人布袋或纸箱中,在干燥通风处贮藏。10包装、贮藏与运输10.1包装晾干后捆把打包,选用不易破损、干燥、清洁、无异味以及不影响品质的材料制成的专用袋包装,以保证药材的运输、贮藏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护品质。包装材料应易回收、易降解。10.2储藏10.2.1仓储条件黄芪要贮于干燥通风处,温度在30℃以下。相对湿度35%~75%,商品安全水分为10%~13%。10.2.2仓储害虫的防治贮藏期间定期检查。发现虫蛀要及时晾晒。10.3运输药材批量运输时,注意不能与其它有毒、有害的物质混合装;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具有较好的通气性,以保持干燥并有防晒、防潮等措施。
《 T/NXS 0105T-2024 黄芪林下生态种植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黄芪林下生态种植技术规程
- 标准号:T/NXS 0105T-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7
- 发布日期:2024-05-21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 实施日期:2024-06-20
- 团体名称:宁夏食品工业协会
- 标准分类:农业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黄芪在林下种植中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与加工、包装、贮藏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黄芪林下生态种植的过程
3.1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3.2林药间作利用林下空间间作培植中药材。可用于经济林、用材林、幼以期林地光照充足。适宜间作多种药材,成林后林地光照减弱。宜间作具有一定耐阴性的种类。可采用生态种植或仿野生栽培生产方式。3.3生态种植生态种植是指在维护森林、草原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在已经郁闭成林的人工林等人为干预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内种植中药材。禁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技术。培育绿色优质中药材。4选地整地4.1选地林下空间土壤深厚、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砂质微酸性土壤。4.2整地一般秋季翻地,整地需深翻30~45cm,并结合翻地施足基肥,每亩施有机肥1000kg-3000kg;也可春季翻地,但要注意土壤保墒。5育苗移栽种苗等级 根径(cm) 根茎长(cm) 综合控制指标一级苗 0.8 30-35 种苗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二级苗 0.6 25-29 种苗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三级苗 0.5 20-24 种苗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等外苗 根径粗移栽时,通过种苗分级,选择条长、苗壮(少分枝)、无病虫伤斑的幼苗移栽。行株距为20cmx7cm。一般采用斜栽或平栽,沟深根据幼苗大小而定(一般不超过10cm)。栽后踩实或镇压紧密。利于缓苗;趁雨天进行利于成活,每亩可栽苗1.2-1.5万株。6田间管理6.1中耕除草苗高5cm--6cm左右时,第1次中耕除草;第2次在苗高8cm--9cm时;第3次于定苗后。多年生于每年的5、6、9月份各除草1次。采用人工除草。6.2追肥6-7月可以喷洒叶面肥一次(一亩可用35g左右)。6.3黄芪主要病虫害选用保护产品GB/T19630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中表A2有机植物生产中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7采收与加工7.1药材的采收黄芪生长1年后即可采收。10月中下旬地上部茎叶枯萎后采挖。采挖时先割除地上部分,然后深挖将根部挖出。黄芪根深,小面积种植采挖应以人工为主,大面积种植以专门药材采挖机械为主。但是无论哪种方式采挖,必须注意要深挖缓拔,黄芪采挖深度应在35-40厘米以上。防止将根挖断,以免造成减产和商品质量下降。根挖出后。除去泥土,趁鲜将芦头(根茎)、须根剪(切)掉,置烈日下曝晒(边晒边揉搓)或烘炕,至半干时。将根理直。用细铁丝扎把,拥成小拥,再晒或烘炕至全干。7.2种子采收定植当年即可产籽,但产最极低;二年生黄芪的种子产量虽高,多不饱满,一般采集三年生后结的种子最好。当黄芪果荚变黄时分期分批及时采收(随熟随采)否则,黄芪荚果易自然开裂。采收后的果荚在通风处荫干后进行脱粒,除去杂物。装入布袋或纸箱中,在干燥通风处贮藏。8包装、贮藏与运输8.1包装按等级规格要求将黄芪切成段,晾干后捆把打包,选用不易破损、干燥、清洁、无异味以及不影响品质的材料制成的专用袋包装,以保证药材的运输、贮藏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护品质。包装材料应易回收、易降解。8.2储藏8.2.1仓储条件黄芪要贮于干燥通风处,温度在30℃以下。相对湿度35%-75%,商品安全水分为10%-13%。8.2.2仓储害虫的防治贮藏期间定期检查。发现虫蛀要及时晾晒。8.3运输药材批量运输时,注意不能与其它有毒、有害的物质混合装;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具有较好的通气性,以保持干燥并有防晒、防潮等措施。
《 T/NXS 0104T-2024 黄芪趁鲜加工技术规范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黄芪趁鲜加工技术规范
- 标准号:T/NXS 0104T-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9
- 发布日期:2024-05-21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 实施日期:2024-06-20
- 团体名称:宁夏食品工业协会
- 标准分类:农业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采用传统方法对黄芪根趁鲜净制、切制的技术规范,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加工要求、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黄芪趁鲜加工企业或合作社
3.1黄芪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根。3.2原药材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晾晒至含水量30%左右。3.3趁鲜加工对原药材进行净选、切制等传统工艺的处理,简称趁鲜加工。3.4异形片是指不符合标准所规定的规格范围的切片,如连刀片、变茬片、麻皮片、碎片等。3.5药屑杂质是加工切片后原药材的碎末。3.6加工基地应具备相关设施、设备,可进行规模化、规范化加工的场所。3.7搓揉对原药材(水分50%左右)采用机械或手工进行滚动挤压的过程。3.8净选除去原药材中非药用部分及杂质的过程。3.9洗净将净选后的药材采用机械或手工用流动的饮用水冲洗,直至无泥土和异物为止的过程。3.10闷润将洗净的药材采用润药机软化,或置润药池闷润,直至药透水尽适宜加工的过程。3.11切制取洗净后药材置于切药机上,切制各类黄芪规格的过程。3.12干燥对切片进行干燥处理的过程。3.13筛选干燥后的切片用自动筛选设备,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筛网进行分级筛选,筛去药屑过程。4加工要求4.1应有适宜场地与车间,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相关要求。4.2加工场地应整洁,宽敞,通风良好,具有遮阳,防雨和防鼠、虫及禽畜的设施。4.3所有加工机械、辅助器械不得污染和影响药材质量。保持加工机械,器具清洁,无污染。4.3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和外伤疾病,保持环境和个人卫生。5工艺流程图6技术要求6.1净选除去黄芪根原药材中的泥土、腐根及残留的非药用部分。6.2洗润将洗净的黄芪根置于不锈钢洗润设备中,根据设备参数掌握适宜的压力和时间进行洗润或采用闷润法继续闷润,直至达到药材软化无硬心,保证药透水尽,取出,稍晾。6.3切制将润制好的黄芪根置于切药机上,切制成黄芪片(2-4mm),要求切制厚度一致,断面平整。6.4干燥6.4.1太阳能干燥将切制好的黄芪片置于太阳能干燥房,经适宜温度和时间干燥,随时翻动,水分小于10.0%,取出,放凉。6.4.2干燥设备干燥将切制好的黄芪片置于干燥设备时,设置适宜的烘干温度和时间,随时翻动,水分小于12.0%,取出,放凉。6.5筛选将干燥后放凉的黄芪片混匀,用筛选机选择适合的筛网筛去药屑。通过工作台拣去异形片。7产地片质量标准性状、水分、总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其他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浸出物、含量测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黄芪饮片)要求,或食品相关标准。
《 DB15/T 3664-2024 地理标志产品 固阳黄芪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地理标志产品 固阳黄芪
- 标准号:DB15/T 3664-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C23
- 发布日期:2024-09-06
-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10
- 实施日期:2024-10-06
- 技术归口:内蒙古自治区中药材(蒙药材)种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农、林、牧、渔业内蒙古自治区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固阳黄芪》,主管部门为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文件规定了固阳黄芪的术语和定义,保护范围,产地环境,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标签、包装与贮存、专用标志。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固阳黄芪。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黄芪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检测工作不仅关乎药品的质量保证,更关乎消费者的健康。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我们可以确保黄芪在药用价值和安全性方面的最高标准。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黄芪的检测将会更加精准和高效,为中药材的质量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检测资质(部分)




检测实验室(部分)
合作客户(部分)





检测报告作用
1、可以帮助生产商识别产品的潜在问题或缺陷,并及时改进生产工艺,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可以为生产商提供科学的数据,证明其产品符合国际、国家和地区相关标准和规定,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产品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减少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4、可以帮助生产商构建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信誉度,并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
5、可以确定性能和特性以及元素,例如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物理性能、热学性能等,从而为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参考。
6、可以评估产品是否含有有毒有害成分,以及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从而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检测流程
1、中析研究所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
2、客户可选择寄送样品或由我们的工程师进行采样,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我们的工程师会对样品进行初步评估,并提供报价,以便客户了解检测成本。
4、双方将就检测项目进行详细沟通,并签署保密协议,以保证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行测试试验.
5、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将与客户进行密切沟通,以便随时调整测试方案,确保测试进度。
6、试验测试通常在7-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时间根据样品的类型和数量而定。
7、出具检测样品报告,以便客户了解测试结果和检测数据,为客户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为黄芪检测:科学严谨的全方位检测方法解析的检测内容,如需更多内容以及服务请联系在线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