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检测:科学揭秘甘草中的有效成分与质量把控

甘草检测:科学揭秘甘草中的有效成分与质量把控简介

发布时间:2025-03-11 12:34:16

更新时间:2025-05-15 19:08:21

咨询点击量:14

发布来源:检测资讯中心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作为一种传统中药,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在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方面有着显著疗效。近年来,随着甘草的应用逐渐拓展至食品、保健品及化妆品领域,对其质量的严格检测愈发重要。为了确保甘草及其制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科学检测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将深入探讨甘草的检测流程、检测项目以及使用的检测仪器和方法,揭示甘草质量检测的背后科学。
甘草检测:科学揭秘甘草中的有效成分与质量把控内容

检测样品

甘草的检测样品主要包括两类:一种是天然的甘草原料,另一种是加工后的甘草制品。天然甘草原料通常为干燥后的根部或根茎,样品一般来源于中草药市场、药材库或者通过药品生产企业采购。而甘草制品包括甘草提取物、甘草粉、甘草液体等,常用于食品、饮品、保健品和药品中。这些样品经过不同加工工艺,可能会在成分含量、杂质水平等方面有所变化,因此,检测方法必须根据样品的不同形式而定制。

检测项目

甘草的检测项目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内容:

  • 甘草酸含量检测:甘草酸是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对甘草的药理作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甘草酸含量的检测是质量控制中的关键项目之一。
  • 重金属含量检测:由于甘草的生长环境及采集方式,可能受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因此,重金属含量(如铅、汞、砷等)的检测尤为重要。
  • 农药残留检测:甘草作为一种植物,可能受到农药的使用影响,检测农药残留可确保甘草的安全性。
  • 微生物污染检测:甘草在采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受到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污染。因此,微生物检测对于保障甘草的质量安全也至关重要。
  • 其他有效成分:除了甘草酸,甘草还含有其他多种有效成分,如甘草黄酮、甘草甙等。对这些成分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甘草的药效和营养价值。

检测仪器

甘草检测所使用的仪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用于检测甘草酸、甘草黄酮等成分的含量。这种仪器能有效分离样品中的各个成分并精确测量它们的浓度。
  • 气相色谱仪(GC):常用于农药残留的检测,能够高效、精确地检测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
  •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主要用于检测甘草中重金属元素(如铅、砷、镉等)的含量。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广泛用于检测甘草酸和其他光吸收成分的含量。它利用光的吸收特性来定量样品中的成分。
  • PCR设备:用于检测甘草制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等的DNA,从而确保产品的微生物安全。

检测方法

甘草的检测方法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是一种常用于甘草酸等有效成分含量检测的方法。通过色谱柱分离,利用检测器测量目标成分的浓度。
  •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用于重金属的检测,样品经过酸消化处理后,通过AAS测定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吸光度,进而推算其含量。
  • 气相色谱法(GC):农药残留的检测通常采用GC方法,通过分离和定量检测挥发性化合物。
  • 分光光度法: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进而计算出甘草酸等成分的浓度。
  • 微生物培养法与PCR法:微生物检测常采用培养法或PCR法,通过培养基或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样品中的病原微生物。

检测标准(部分)

《 T/SDFA 031-2023 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甘草流浸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甘草流浸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标准号:T/SDFA 031-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A039
  • 发布日期:2023-05-18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 实施日期:2023-06-01
    团体名称:山东省饲料行业协会
  • 标准分类:农业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适用于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含量不低于0.2%的甘草流浸膏(以甘草酸计)的测定

    本文件规定了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甘草流浸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 T/GDFCA 104-2023 光果甘草根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光果甘草根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标准号:T/GDFCA 104-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X04/M731
  • 发布日期:2023-12-27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23-12-27
    团体名称: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描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光果甘草根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光果甘草根提取物中黄酮类标志物(光甘草定和芒柄花黄素)和三萜类标志物(光甘草醇和甘草内酯)含量的测定,其他固体、半固体植物提取物可参照执行

    本文件不适用于光甘草定≥50%的光果甘草根提取物

    4 原理5 试剂和材料6 仪器和设备7 测定步骤7.1 样品预处理7.2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7.3 液相色谱测定7.4 空白试验8 结果计算和表述9 检出限、定量限10 精密度11 回收率

《 T/NMSP .MZB01.54-2024 “蒙”字标农产品认证要求 内蒙古甘草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蒙”字标农产品认证要求 内蒙古甘草
  • 标准号:T/NMSP .MZB01.54-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7
  • 发布日期:2024-09-19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20
  • 实施日期:2024-09-19
    团体名称:内蒙古标准发展促进会
  • 标准分类: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甘草“蒙”字标术语和定义、认证要求、规则、程序及评价方法等。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甘草“蒙”字标认证和监督管理。

《 T/HPCIA 011-2024 化妆品用原料 光甘草定(Glabridin)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化妆品用原料 光甘草定(Glabridin)
  • 标准号:T/HPCIA 011-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C268
  • 发布日期:2024-09-30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70
  • 实施日期:2024-09-30
    团体名称:广州开发区黄埔化妆品产业协会
  • 标准分类:化工技术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光甘草定的基本情况、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藏和保质期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由光果甘草根提取的用于化妆品原料的光甘草定

    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基本情况5技术要求6试验方法7检验规则8标志、包装、运输、贮藏和保质期附录A(规范性)光甘草酚含量测定方法附录B(规范性)光甘草定生物安全性检测方法

《 T/JXXCCY 011-2024 光果甘草套作下的单叶蔓荆的种植管理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光果甘草套作下的单叶蔓荆的种植管理技术规程
  • 标准号:T/JXXCCY 011-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7
  • 发布日期:2024-09-29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 实施日期:2024-10-15
    团体名称:江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协会
  • 标准分类:农业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庐山市鄱阳湖沙地或类似湖滩、河滩环境下单叶蔓荆与豆科植物套种的种植和管理。本标准规定了鄱阳湖等湖区、河滩沙山、沙地环境下的单叶蔓荆与豆科植物如甘草、黄芪、胡枝子等套作的产地环境人工控制、植物学特性、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的规范。

《 T/NXS 0109T-2024 甘草趁鲜加工技术规范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甘草趁鲜加工技术规范
  • 标准号:T/NXS 0109T-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9
  • 发布日期:2024-05-29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20
  • 实施日期:2024-06-20
    团体名称:宁夏食品工业协会
  • 标准分类: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采用传统方法对甘草根进行趁鲜净制、切制的技术规范,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加工要求、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甘草趁鲜加工企业或合作社

    3.1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和根茎。3.2原药材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晾晒至含水量30%左右。3.3加工切片对原药材进行净选、切制等传统工艺的处理,简称趁鲜加工。3.4异形片是指不符合标准所规定的规格范围的切片,如连刀片、变茬片、麻皮片、碎片等。3.5药屑杂质是加工切片后原药材的碎末。3.6加工基地应具备相关设施、设备,可进行规模化、规范化加工的场所。3.7净选除去原药材中非药用部分及杂质的过程。3.8洗净将净选后的药材采用机械或手工用流动的饮用水冲洗,直至无泥土和异物为止的过程。3.9闷润将洗净的药材采用润药机软化,或置润药池闷润,直至柔软适宜加工的过程。3.10切制取洗净后药材置于切药机上,切制各类规格的过程。3.11干燥对切片进行干燥处理的过程。3.12筛选干燥后的切片用自动筛选设备,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筛网进行分级筛选,筛去药屑过程。4加工要求4.1应有适宜场地与车间,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相关要求。4.2加工场地应整洁,宽敞,通风良好,具有遮阳,防雨和防鼠、虫及禽畜的设施。4.3所有加工机械、辅助器械不得污染和影响药材质量。保持加工机械,器具清洁,无污染。4.3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和外伤疾病,保持环境和个人卫生。5工艺流程图6技术要求6.1净选除去甘草根原药材中的泥土、腐根及残留的非药用部分。6.2洗润将洗净的甘草根置于不锈钢洗润设备中,根据设备参数掌握适宜的压力和时间进行洗润或采用闷润法继续闷润,直至达到药材软化无硬心,保证药透水尽,取出,稍晾。6.3切制取洗净后药材置于切药机上,切制各类甘草规格的过程。6.4干燥6.4.1太阳能干燥将切制好的甘草片置于太阳能干燥房,经适宜温度和时间干燥,随时翻动,水分小于12.0%,取出。放凉。6.4.2干燥设备干燥将切制好的甘草片置于干燥设备时,设置适宜的烘干温度和时间,随时翻动,水分小于12.0%,取出,放凉。6.5筛选将干燥后放凉的甘草片混匀,用筛选机选择适合的筛网筛去药屑。通过工作台拣去异形片。7产地片质量标准性状、水分、总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测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甘草饮片)要求,或食品相关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T/NXS 0103T-2024 甘草趁鲜加工技术规范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甘草趁鲜加工技术规范
  • 标准号:T/NXS 0103T-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9
  • 发布日期:2024-05-2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 实施日期:2024-06-20
    团体名称:宁夏食品工业协会
  • 标准分类:农业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采用传统方法对甘草根进行趁鲜净制、切制的技术规范,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加工要求、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甘草趁鲜加工企业或合作社

    3.1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和根茎。3.2原药材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晾晒至含水量30%左右。3.3加工切片对原药材进行净选、切制等传统工艺的处理,简称趁鲜加工。3.4异形片是指不符合标准所规定的规格范围的切片,如连刀片、变茬片、麻皮片、碎片等。3.5药屑杂质是加工切片后原药材的碎末。3.6加工基地应具备相关设施、设备,可进行规模化、规范化加工的场所。3.7净选除去原药材中非药用部分及杂质的过程。3.8洗净将净选后的药材采用机械或手工用流动的饮用水冲洗,直至无泥土和异物为止的过程。3.9闷润将洗净的药材采用润药机软化,或置润药池闷润,直至柔软适宜加工的过程。3.10切制取洗净后药材置于切药机上,切制各类规格的过程。3.11干燥对切片进行干燥处理的过程。3.12筛选干燥后的切片用自动筛选设备,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筛网进行分级筛选,筛去药屑过程。4加工要求4.1应有适宜场地与车间,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相关要求。4.2加工场地应整洁,宽敞,通风良好,具有遮阳,防雨和防鼠、虫及禽畜的设施。4.3所有加工机械、辅助器械不得污染和影响药材质量。保持加工机械,器具清洁,无污染。4.3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和外伤疾病,保持环境和个人卫生。5工艺流程图6技术要求6.1净选除去甘草根原药材中的泥土、腐根及残留的非药用部分。6.2洗润将洗净的甘草根置于不锈钢洗润设备中,根据设备参数掌握适宜的压力和时间进行洗润或采用闷润法继续闷润,直至达到药材软化无硬心,保证药透水尽,取出,稍晾。6.3切制取洗净后药材置于切药机上,切制各类甘草规格的过程。6.4干燥6.4.1太阳能干燥将切制好的甘草片置于太阳能干燥房,经适宜温度和时间干燥,随时翻动,水分小于12.0%,取出。放凉。6.4.2干燥设备干燥将切制好的甘草片置于干燥设备时,设置适宜的烘干温度和时间,随时翻动,水分小于12.0%,取出,放凉。6.5筛选将干燥后放凉的甘草片混匀,用筛选机选择适合的筛网筛去药屑。通过工作台拣去异形片。7产地片质量标准性状、水分、总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测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甘草饮片)要求,或食品相关标准。

《 QB 2078-1995 食品添加剂.甘草抗氧物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添加剂.甘草抗氧物
  • 标准号:QB 2078-1995
    中国标准分类号:X40
  • 发布日期:1995-03-27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20
  • 实施日期:1996-01-01
    技术归口:全国食品发酵标淮化中心、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QB 轻工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甘草抗氧物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甘草(RadixGlycyrrhizae)的根经物理方法用有机溶剂提取精制所得的甘草抗氧物,在食品工业中作为油脂抗氧化剂,不得检出合成抗氧剂。

《 DB1505/T 16-2024 沙棘-甘草间作种植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沙棘-甘草间作种植技术规程
  • 标准号:DB1505/T 16-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 发布日期:2024-05-10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 实施日期:2024-06-10
    技术归口: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通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标准分类:农业植物栽培农、林、牧、渔业内蒙古自治区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沙棘-甘草间作种植技术规程》由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通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文件规定了沙棘与甘草间作生态种植的术语和定义、种植技术、采收、包装、贮存和运输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沙棘与甘草间作生态种植,其他同类地区可参照使用。

《 DB 6108/T 77-2023 甘草栽培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甘草栽培技术规程
  • 标准号:DB 6108/T 77-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 发布日期:2023-12-05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20
  • 实施日期:2024-01-05
    技术归口: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标准分类: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标准化总则农、林、牧、渔业陕西省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甘草栽培技术规程》由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文件规定了榆林市甘草栽培技术中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产地环境、选地整地、播种、种苗管理和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初加工等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榆林市甘草栽培。

《 T/CI 187-2023 甘草多糖与甘草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检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甘草多糖与甘草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检测
  • 标准号:T/CI 187-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C10/C149
  • 发布日期:2023-11-1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23-11-16
    团体名称: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文件描述了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及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干燥根及根茎中甘草多糖和甘草黄酮的超声逆流提取与含量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加工与检测

《 T/GDATCM 0013-2023 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
  • 标准号:T/GDATCM 0013-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C273
  • 发布日期:2023-09-22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99
  • 实施日期:2023-12-22
    团体名称:广东省中药协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医药卫生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的检测标准

    本文件适用于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的质量控制

《 T/HZYX 0003-2021 会宁甘草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会宁甘草
  • 标准号:T/HZYX 0003-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7
  • 发布日期:2021-09-27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 实施日期:2021-09-27
    团体名称:会宁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协会
  • 标准分类:A 农、林、牧、渔业农业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会宁甘草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地域范围、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会宁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批准申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注册号:24217334)的地理标志产品会宁甘草(会政函〔2017〕16号)立地条件会宁甘草生长的海拔范围1450~2400m,平均气温3.5℃~9.6℃,年降雨量100~300mm之间,全年无霜期155天,日照时数2700~3360h

    境内水源充足

    境内土壤栗钙土、灰钙土、黑垆土,石灰性草甸黑土、盐泽土上均能正常生长,但以含钙土壤最为适宜;pH值在7.2至9.0均能正常生长,pH值8.0左右较为适宜;具有耐盐性,总含盐量在0.08%~0.89%的土壤均可生长,但不能在重盐碱化的土壤或重盐碱土上生长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中的二级要求;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中的一级和GB9137的要求;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4的要求

    种子选种甘草荚果在8月下旬下部开始成熟,9月中旬是最理想的采收期,直接剪取完全成熟变干的荚果,边剪取边装袋

    保种采收回来的荚果晾晒至充分干燥后,以低速调种机械粉碎荚果,通过风选获取饱满、无病虫害种子,纯净度需达95%以上

    种子平铺席面上置于阳光下晾晒1-2天,使种子含水量低于安全含水量(12%)

    种子分级干燥脱粒的种子应为褐绿色、墨(暗)绿色,采用8目、9目的筛子进行粒径分级

    种子等级质量标准等级 发芽率/% 净度/% 千粒重/g 含水量/%一级 ≥85 ≥92 ≥13 ≤11二级 75-85 83-92 11-13 ≤11三级 65-75 74-83 9-11 ≤11不合格 ≤65 ≤74 ≤9 >11种子贮藏种子贮藏前用5%辛硫磷颗粒剂按种子重量2%拌药处理,以预防甘草种子害虫的危害

    各等级种子装袋入库,置于干燥,阴凉的种子库中可贮藏3年,需继续贮藏应取出后再拌药处理

    育苗选地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向阳坡地

    土壤以略偏碱性的砂质土,砂质壤土或覆砂土为宜

    忌涝洼地及黏土地种植

    整地育苗地播种前年秋季深翻晒土,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kg或者第二年春季播种前每亩施3000kg腐熟的农家肥做基肥,耙碎

    并以高锰酸钾2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剂8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

    采用漫灌溉方式,作成宽10m,长30m的平畦(高25cm);大田采取喷灌方式,播种时可以不做畦,直接按30m长作一土垅

    施肥在甘草种子播种前每亩用农家肥3000kg,磷二铵35千克,在甘草种子播种时施用种肥,其目的是供给幼苗初期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

    可以随整地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t/hm2作基肥

    在没有施用基肥或基肥施用量不足的情况下,可在播种的同时用微量元素或胡敏酸肥料的稀溶液浸种或在播种沟内施用熏土、泥肥、草木灰和腐熟的有机肥等

    但要注意有些肥料容易灼伤种子

    按施肥方法,一般分为撒施和条施

    撒施把肥料均匀撒在地表面,有时浅耙1~2次以使它与表层土壤混合

    条施在行间或行列附近开沟,把肥料施入,然后盖土

    播期甘草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其中以夏季五月播种为最好,此时气温较高,出苗快,冬前又有较长的生长期

    种子选择选择籽粒饱满,色泽光亮,无污染的种子

    要求纯度≥95%,净度≥95%,发芽率≥80%,含水量≤10%

    并除去杂质及受伤、破损、霉变的种子

    种子处理播前种子用电动碾米机进行碾磨,至90%以上表面有明显的破损为宜

    或将种子置于陶瓷罐内,按1kg种子加80%的浓硫酸30ml进行浸润,用光滑木棒反复搅拌,在20℃温度下经过4~7h的闷润,用清水多次冲洗,晾干备用

    播量播种量每亩1.5~2.0kg,行距30~40cm,株距15cm,播深2cm左右,每穴3~5粒,播后覆土保墒

    育苗移栽及苗床管理一般多采用春季育苗

    选择有灌溉条件、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较肥沃的砂壤地,施足底肥,作为育苗用地

    每亩为3.0~5.0kg种子,采用宽幅条播(幅宽20cm,幅间距25cm),保证每亩不少于7万株苗

    播后苗床保持湿润

    甘草1~2周左右出苗,苗出全后要少浇水

    在苗高10cm时,去掉覆盖物,随时手工拔除杂草,注意前期不宜用铲子等工具除草,以免损坏苗

    苗子采收于秋季(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采挖用犁深翻50cm,结合人工搂挖

    剪去尾部直径0.2cm以下部分和整株侧根、毛根及头部干枯茎枝,每100或200株头部对齐,打成小困

    甘草苗等级标准苗子级别 根长/cm 芦头直径/cm特级 ≥45 ≥1.2Ⅰ 35~45 0.8~1.2Ⅱ 25~35 0.6~0.8Ⅲ 20~25 0.4~0.6春季移栽在4~5月间进行,秋季移栽第二年返青早,有利于高产

    特级及Ⅰ级苗移栽当年即可成材,Ⅱ~Ⅲ级苗经2~3年成材

    开沟移栽,沟深8-12cm,沟宽40cm左右,沟间距20cm,将根条水平摆于沟内,株距(根头间的距离)10cm,覆土即可

    如秋季不移栽可对苗子进行假植,假植要求苗子捆与捆间隔5cm厚湿土,每层苗捆用10cm厚湿土间隔

    若需长时间假植,芦头上需覆10cm左右厚湿土,并洒水、遮阳

    秋季移栽一般在10月初土壤上冻前进行

    根系繁殖在春秋采收甘草时,将直径0.5~0.8cm,无伤的根茎剪成10~15cm长,带有2~3牙的小段

    在整好的田地里按行距30cm,开8~10cm深的沟,将剪好的根茎节段按株距15cm平放沟底,覆土压实即可

    根茎繁殖以秋季进行较好,可以减少春天因采挖或移栽不及时造成的新生芽的损伤,提高成活率

    为防止根茎腐烂,应尽量减少根茎失水,此外还可以在移栽前蘸取多菌灵等杀菌剂

    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在幼苗出现5~7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松土、趟垄培土

    入伏后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再趟垄培土一次,立秋后拔除大草,地上部枯黄,霜后上冻前深趟一犁,培土压护根头越冬

    第二年株高10~15cm时中耕除草,结合施肥,趟垄培土一次,入伏后再中耕除草,秋后趟垄培土越冬

    第三年管理同第二年,但三年龄植株根头萌发较多根茎,串走垄间,宜适当增加趟垄次数,切断根茎,促进主根生长

    间苗、定苗当幼苗出现3片真叶,苗高6cm左右时,结合中耕除草间去密生苗和重苗,定苗株距以10~15cm为宜

    浇水、排水无论直播还是根茎繁殖的甘草,在出苗前都要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直播甘草如在出苗途中发生土壤水分亏缺会造成发芽停滞,芽干死亡,导致甘草缺苗甚至不出苗

    因此,在播种前一定要灌足底墒

    甘草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出苗后一般自然降水可满足其生长需要

    但久旱时应浇水,浇水次数不宜过频,特别要注意“迟浇头水”

    甘草是深根性植物,在出苗后甘草主根随土壤水层的下降,迅速向下延伸生长,形成长长的主根

    而如果这时浇水过勤则会导致甘草萌发大量侧根,影响药材根形

    一般在苗高10cm以上,出现5片真叶后浇头水,并保证每次浇水浇透,这样有利于根系向下生长

    雨季土壤湿度过大会使根部腐烂,所以应特别注意排除积水,充分降低土壤湿度,以利于根部正常生长

    另外,在初冬还要灌好越冬谁

    追肥甘草追肥应以P肥、K肥为主,少施N肥,N肥过多,会引起植株徒长,使营养向枝叶集中,影响根茎生长

    甘草喜碱,若种植为酸性或中性土壤,可在整地时或甘草停止生长的冬季或早春,向地里撒适量熟石灰粉,调节土壤为弱碱性,以促进根系生长

    第一年在施足肥的基础上可不追肥,第二年春天在芽萌动前可追施部分有机肥,以棉饼和圈肥为宜,第三年可在雨季追施少量速效肥,一般追施磷酸二铵15kg/亩,以加速甘草生长

    每年秋末甘草地上部分枯萎后,每亩用2000kg腐熟农家肥覆盖,以增加地温和土壤肥力

    病虫害及其防治病害甘草的病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及褐斑病

    锈病一般于5月甘草返青时始发,为害幼嫩叶片,感病叶背面产生黄褐色疱状病斑,表面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即为夏孢子

    8月~9月形成黑色冬孢子堆

    防治办法:早春夏孢子堆未破裂前及时拔除病株

    选未感染锈病生长健壮的植株留种

    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株体,冬春灌水,秋季适时割去地上部茎叶,集中病株残体烧毁,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发病初期喷97%敌锈钠400倍液,也可喷洒波美0.3度~0.4度石流合剂

    褐斑病病源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为害叶片

    受害叶片产生圆形和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在病斑的正反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

    防治办法:集中残株烧毁;发病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75%甲基拖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0~1500倍液

    白粉病病源是真菌中一种子囊菌,为害叶

    被害叶正反面产生白粉,后期叶变黄枯死

    防治办法:喷波美0.2度~0.3度石硫合剂,或喷洒雷多米尔-锰锌每亩100~150g,,如与波尔多液混合使用喷洒效果会更好;还可以施用粉锈灵,用25%的胶悬剂或可湿性粉剂按800~1000倍液,喷洒消毒

    虫害甘草虫害主要有甘草种子小蜂、蚜虫、跗粗角萤叶甲、小绿叶蝉、大青叶蝉、桃蚜、甘草胭蚧等

    甘草种子小蜂属膜翅目广肩蜂科

    为害种子

    成虫产卵于青果期的种皮上,幼虫孵化后即蛀食种子,并在种子内化蛹,成虫羽化后咬破种皮飞出

    被害籽被蛀食一空,种皮和荚上留有圆形小羽化孔

    此虫对种子的产量、质量影想较大

    防治办法:清园,减少虫源;种子处理,去除虫籽或用西维因粉拌种

    蚜虫属同翅目蚜科

    成虫及若虫为害嫩枝、叶、花、果,刺吸汁液,严重时使叶片发黄脱落,影响结实和产品质量

    防治方法:发生期用飞虱宝(25%可湿性汁粉)1000~1500倍液;赛蚜郎(10%乳油)1000~2000倍液;吡虫啉(10%可湿性粉)1500倍液;蚜虱绝(25%乳油)2000~2500倍液喷洒全株,并在5-7天再喷1次,便可较长期有效控制蚜虫为害

    跗粗角萤叶甲为叶甲科营叶甲亚科的食叶害虫,于6~7月始发,严重时可将甘草叶子全部吃光,是发展甘草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

    防治方法:可用敌百虫1000倍液于上午11时前喷雾杀虫

    小绿叶蝉为同翅目叶蝉科害虫

    成虫和幼虫危害叶片,刺吸汁液,使之失绿,初期正面出现黄白色小点,严重时全叶苍白,甚至早期落叶

    一年发生5代,已成虫在杂草、落叶或树缝内越冬

    来年4月开始活动,为害、产卵、繁殖

    若虫6月间开始变为成虫,以8月份发生数量最多,10月末开始越冬

    防治方法:入冬后,彻底清除植株周围落叶及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害虫;喷洒50%马拉松乳剂2000倍液,或者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

    大青叶蝉为同翅目叶蝉科害虫

    成虫和若虫刺吸叶片汁液,造成白色小斑点,严重时叶片失绿,植株生长衰弱

    一般一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越冬卵在3月下旬孵化

    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1代发生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发生严重

    初孵若虫常喜群聚取食,惊动太大,便跳跃而逃

    成虫趋光性很强

    防治方法:在成虫期利用灯光诱杀,可以大量消灭成虫;成虫早晨很不活跃,可以在露水未干时,进行网捕;在9月底至10月初,当雌成虫转移至树木产卵以及4月中旬越冬卵孵化,幼龄若虫转移至矮小植株上时,虫口集中,可以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

    桃芽属同翅目蚜科

    通年份为害期短,多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个别植株,成虫、若虫群集嫩芽、嫩叶上吸食汁液,使芽枯萎、嫩叶卷缩,其分泌物常引起病菌繁殖,严重影响寄主生长

    年发生8~12代,以卵在树木的枝条,缝隙越冬,亦可在多年生植物根际越冬

    防治方法:一般年份可利用瓢虫、草岭、食蚜蝇等食蚜天敌控制为害,无需防治,同时注意田边、渠旁杂草,特别是林下杂草的清除

    如点片发生,可点片防治

    大发生年份应注意及时防治,注意食蚜天敌控制能力的发挥,药剂使用以短效为主,如敌杀死等

    甘草胭蚧为半翅目害虫,于4月下旬开始严重为害,一直持续到7月下旬

    发生时在土表下5~15cm的根部,可见有玫瑰色的“株体”,即蚧虫群集根部,吸食汁液,其可使根上部组织受到破坏,地上部长势衰弱,以至全株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避免重茬,减少虫源;在成虫羽化盛期(7月下旬),可在地面喷施10%克蚧灵1000倍液,以减少次年的虫口密度

    采收、加工采收直播栽培甘草第四年、根茎及分株繁殖第三年、育苗移栽者第二年可以采收

    秋季采收于甘草地上部分枯萎时,春季采收于甘草萌发前进行

    先割除地上茎,人工用铁钗从地边开挖50cm左右深沟,揪住根头用力拔出

    采用拖拉机带犁铧进行翻耕,犁深50cm左右,人工再用四齿耙挖出或捡出甘草

    采挖后将甘草根及根茎理顺,用甘草毛细捆绑打成小捆运至加工厂

    加工将采挖回来后,趁鲜用切去芦头、侧根、毛根及腐烂变质或损伤严重部分,按规格和等级要求切成长度20~40cm,扎成小把,小垛晾晒,5天后起大垛继续阴干15天

    分级后打成8kg左右的小捆

《 T/GDATCM 0012-2021 甘草煮散饮片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甘草煮散饮片
  • 标准号:T/GDATCM 0012-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C273
  • 发布日期:2021-12-24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99
  • 实施日期:2022-03-24
    团体名称:广东省中药协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医药卫生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甘草(甘草)煮散饮片的检测标准

    本文件适用于甘草(甘草)煮散饮片的质量控制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甘草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其质量的科学检测对于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通过系统、精确的检测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地掌控甘草的品质,确保其在医药、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甘草的检测方法将更加精细化和多元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产品,也为药材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科学保障。

甘草检测:科学揭秘甘草中的有效成分与质量把控

检测资质(部分)

荣誉 荣誉 荣誉 荣誉

检测实验室(部分)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合作客户(部分)

客户 客户 客户 客户 客户

检测报告作用

1、可以帮助生产商识别产品的潜在问题或缺陷,并及时改进生产工艺,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可以为生产商提供科学的数据,证明其产品符合国际、国家和地区相关标准和规定,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产品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减少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4、可以帮助生产商构建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信誉度,并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

5、可以确定性能和特性以及元素,例如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物理性能、热学性能等,从而为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参考。

6、可以评估产品是否含有有毒有害成分,以及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从而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检测流程

1、中析研究所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

2、客户可选择寄送样品或由我们的工程师进行采样,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我们的工程师会对样品进行初步评估,并提供报价,以便客户了解检测成本。

4、双方将就检测项目进行详细沟通,并签署保密协议,以保证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行测试试验.

5、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将与客户进行密切沟通,以便随时调整测试方案,确保测试进度。

6、试验测试通常在7-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时间根据样品的类型和数量而定。

7、出具检测样品报告,以便客户了解测试结果和检测数据,为客户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为甘草检测:科学揭秘甘草中的有效成分与质量把控的检测内容,如需更多内容以及服务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