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样品
在进行大豆质量检测时,首先需要进行样品的选择与准备。样品的代表性对检测结果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确保所取样品能够准确反映整体大豆的质量状况。通常,每次检测需要从不同批次的大豆中随机取样,样品量应足够大,以确保检测的结果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常见的样品量为500克到1千克,依据具体检测项目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检测项目
大豆的质量检测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是影响大豆质量和储存的关键因素。过高的水分会导致霉变和腐烂,而过低的水分则可能影响大豆的发芽能力。
- 杂质含量:大豆中可能含有各种杂质,如沙土、碎豆、异物等。杂质含量过高会影响大豆的市场价值。
-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影响其在食品加工中的用途。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是衡量大豆品质的重要指标。
- 油脂含量:大豆油脂的含量直接影响大豆的油脂提取和食品加工过程的经济效益。
- 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评估大豆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过量的农药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检测仪器
进行大豆质量检测时,选择合适的仪器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常用的检测仪器包括:
- 水分测定仪:用于测定大豆的水分含量,通常采用烘干法或微波法。常见的水分测定仪包括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和红外水分测定仪。
- 近红外光谱仪:广泛用于检测大豆中的蛋白质和油脂含量。近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准确的分析结果。
- 气相色谱仪:用于检测大豆中的农药残留。通过分析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仪能够精确测定农药的残留量。
- 筛分仪:用于检测大豆中的杂质含量。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筛分仪能够有效分离出大豆中的杂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方法
大豆质量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
- 烘干法:用于测定大豆的水分含量。通过将大豆样品加热至一定温度,测量样品失去的水分重量,从而计算出其水分含量。
- 近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分析大豆样品对近红外光的吸收情况,来推算其中的蛋白质和油脂含量。该方法快速、无损,适用于大规模的检测。
- 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农药残留的检测。通过将大豆样品经过液相色谱分离,检测其中的农药成分,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分析挥发性农药成分。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农药残留。
检测标准(部分)
《 T/CGTA 03-2023 大豆油加工质量安全技术规范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大豆油加工质量安全技术规范
- 标准号:T/CGTA 03-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X10/29/C133
- 发布日期:2023-08-31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10
- 实施日期:2023-10-20
- 团体名称:中国粮食商业协会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大豆油生产过程中的术语和定义、选址与厂区环境、厂房和车间、设施与设备、卫生管理、原辅料、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检验规则、产品的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召回管理、培训、管理制度和人员、记录与文件管理的要求
2.3生产技术要求按照大豆油的生产工序,依次对清理除杂、调质破碎、轧坯、挤压膨化、浸出、混合油脱溶、水化脱胶、碱炼脱酸、脱色、脱臭、油脂包装与储存等各生产内容的技术规范做出要求和规定。2.3.1清理工序主要针对茎、杆、荚、塑料、尘土等杂质脱除及塑化剂残留防范控制,规定经筛选、风选和磁选等清理方法除杂后净料中杂质含量不超过1%,味、色泽正常,质量应符合GB19641的规定。2.3.2调质破碎工序主要针对清理后的净料大豆进行脱皮处理,规定调质后的大豆含水应控制在10%-10.5%便于破碎和仁壳分离,用皮仁分离器分离出豆皮和豆仁。2.3.3轧坯工序主要将粒状豆仁轧成片状,破坏油料的细胞组织,增加油料的表面积,缩短出油路程,提高出油率,规定轧坯后坯片厚度控制在0.25mm-0.40mm,粉末粒度<15%(通过20目筛),坯片不得露油。2.3.4挤压膨化工序主要将坯片转变成多孔的膨化料粒的过程,坯片经挤压膨化后,膨化料粒的容重增大,细胞被彻底破坏,孔隙度增加,外表面具有更多的油脂,便于后续的浸出,提高浸出效果。规定入膨化机的饱和蒸汽压力为0.65Mpa-0.8Mpa,温度60℃-65℃,入膨化机水分为10%-11%;出膨化机料粒温度为105-110℃,水分为12%-13%;经干燥冷却后,温度宜为50℃,水分为8%-10%[刘玉兰.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M].科学出版社,2009.第二版]。2.3.5浸出工序主要将膨化料中的大豆油萃取出来,规定浸出温宜为度50℃-55℃(低于浸出溶剂沸点下限5℃-10℃),料坯进入浸出器的温度宜为50℃-55℃,浸出时间宜为60min-90min,溶剂比宜为0.6-1.0[刘玉兰.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M].科学出版社,2009.第二版]。2.3.6混合油脱溶工序主要将混合油中浸出溶剂蒸发掉,混合油采用过滤、悬液分离和重力沉降等方法除去杂质,混合油沉降过程中,应避免采用氯化钠水溶液作为沉降介质,防范氯离子进入毛油在后续油脂脱臭过程中可能形成3-氯丙醇酯等危害物。混合油采用两次蒸发和汽提工艺,具体工艺参数如表1所示。[刘玉兰.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M].科学出版社,2009.第二版]。表1混合油脱溶工艺参数脱溶工序 温度(℃) 压力(kPa) 其它第一蒸发 80-85 40-50 混合油浓度60%-65%第二蒸发 90-100 40-50 混合油浓度90%-95%汽提 110-115 30-50 残留溶剂量不超过100ppm2.3.7水化脱胶工序主要将浸出毛油中磷脂等胶溶性杂质去除掉,提高油脂的稳定性,减轻后续工序负担。控制水化温度宜为50℃-80℃,水化时间宜为15min-30min,浓度85%磷酸添加量宜为油重的0.05%-0.2%[刘玉兰.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M].科学出版社,2009.第二版]。建议采用纯净水,降低氯离子含量,防范氯离子进入油脂中在后续油脂脱臭过程中可能形成3-氯丙醇酯等危害物。2.3.8碱炼脱酸工序主要将脱胶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去除掉,同时生成的皂吸附一些真菌毒素、色素等杂质。如表2、3、4示,考察了碱液质量分数、碱炼温度和超碱量对脱酸效果的影响。在表2中,在碱液质量分数为6%-10%随着碱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脱酸率上升,但碱液质量分数超过10%时,脱酸率下降,同时碱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还会增加中性油的损失。在表3中,在碱炼温度为30℃-50℃,随着碱炼初温的增加,脱酸率上升,但碱炼温度大于50℃时,碱炼效果小幅下降。超碱量对脱酸效果的影响如表4所示,在超碱量为0.05%-0.2%,随着超碱量的增加,脱酸效果较好,但随着超碱量超过0.2%,脱酸效果并没有增加,而且还会增加中性油的损失。表2碱液质量分数对脱酸效果的影响碱液质量分数(%) 6 8 10 12 14脱酸率(%) 65 81 92 88 86表3碱炼温度对脱酸效果的影响碱炼初温(℃) 30 40 50 60 70 80脱酸率(%) 75 83 95 92 88 85表4超碱量对脱酸效果的影响超碱量(%) 0.05 0.1 0.15 0.2 0.25脱酸率(%) 75 80 85 94 92综合上述考虑,规定理论加碱量按毛油酸价确定,控制碱液宜为质量分数8%-12%,超量碱宜为0%-0.2%,碱炼中和温度宜为50℃-80℃,中和时间宜为10min-30min,脱皂温度宜为65℃-90℃,水洗用水量宜为毛油重的4%-10%。2.3.9脱色工序主要将通过加入活性白土吸附油脂的脂溶性色素和多环芳烃及真菌毒素等风险因子,同时兼顾营养成分保留和油脂损耗。如表5所示,在脱色温度110℃,活性白土添加量0.8%时,在脱色时间10-30min内,随着时间的增加,脱色效果较好;但30min后,脱色效果并没有增加。如表6所示,在脱色时间20min,活性白土添加量0.8%时,在脱色温度90-120℃范围内,随着脱色温度的增加,脱色效果较好;但当温度大于120℃时,脱色效果反而下降。如表7所示,在脱色时间20min,脱色温度110℃时,随着活性白土添加量的增加,脱色效果也增加,但当活性白土添加量达到2.2%时,脱色效果已不再增加。表5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时间(min) 10 20 30 40A475值 1.62 1.61 1.51 1.52表6脱色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温度(℃) 90 100 110 120 130A475值 1.55 1.53 1.41 1.25 1.38表7脱色剂添加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活性白土添加量(%) 0.5 0.9 1.3 1.8 2.2A475值 1.86 1.56 1.2 1.05 1.01综合上述考虑,考虑最新国标GB/T1535-2017大豆油国标对色泽要求,因此规定脱色剂添加量宜为油重的0.5%-2.0%,脱色温度宜为95℃-120℃,脱色时间宜为20min-40min,脱色压力宜为1.3kPa-3.3kPa。2.3.10脱臭工序主要将油脂中臭味及塑化剂、多环芳烃等有害风险成分同时抑制反式脂肪酸、缩水甘油酯、3-氯丙醇酯等危害物的生成。考察了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3-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反式脂肪酸和塑化剂含量的影响,结果如表8、9、10、11所示,随着脱臭温度的增加,大豆油中3-氯丙醇酯含量也增加;同时随着脱臭时间的延长,大豆油中3-氯丙醇酯含量也增加。如9表所示,随着脱臭温度的增加,大豆油中缩水甘油酯含量也增加;同时随着脱臭时间的延长,大豆油中缩水甘油酯含量也增加。如10表所示,随着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的增加,大豆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均增加。如表11所示,随着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的增加,大豆油中塑化剂含量均降低。表8脱臭温度和时间对3-氯丙醇酯含量的影响脱臭前含量(mg/kg) 温度℃ 时间min 脱臭后含量(mg/kg)0.3 210 60 0.310.3 210 80 0.380.3 210 100 0.560.3 210 120 0.610.3 230 60 0.40.3 230 80 0.460.3 230 100 0.650.3 230 120 0.910.3 250 60 1.10.3 250 80 1.650.3 250 100 1.920.3 250 120 2.230.3 270 60 1.80.3 270 80 2.20.3 270 100 2.30.3 270 120 2.35表9脱臭温度和时间对缩水甘油酯含量的影响脱臭前含量(mg/kg) 温度℃ 时间min 脱臭后含量(mg/kg)0.06 180 30 0.080.06 180 60 0.280.06 180 90 0.310.06 180 120 0.380.06 180 150 0.420.06 200 30 0.120.06 200 60 0.370.06 200 90 0.420.06 200 120 0.430.06 200 150 0.450.06 220 30 0.210.06 220 60 0.420.06 220 90 0.560.06 220 120 580.06 220 150 0.530.06 240 30 0.320.06 240 60 0.550.06 240 90 0.560.06 240 120 0.580.06 240 150 0.530.06 260 30 0.350.06 260 60 0.570.06 260 90 0.540.06 260 120 0.520.06 260 150 0.5表10脱臭温度和时间对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脱臭前含(%) 温度℃ 时间min 脱臭后含(%)0 200 30 0.040 210 30 0.080 220 30 0.140 230 30 0.250 240 30 0.410 200 60 0.090 210 60 0.130 220 60 0.240 230 60 0.420 240 60 0.680 200 90 0.120 210 90 0.180 220 90 0.330 230 90 0.490 240 90 0.920 200 90 0.150 210 90 0.190 220 90 0.380 230 90 0.580 240 90 1.2表11脱臭温度和时间对塑化剂含量的影响危险因子 脱臭前含量(mg/kg) 温度℃ 时间min 脱臭后含量(mg/kg)DEHP 0.982 240 120 0.556DEHP 0.982 250 120 0.369DEHP 0.982 260 120 0.206DINP 0.786 240 120 0.55DINP 0.786 250 120 0.485DINP 0.786 260 120 0.411DBP 0.817 240 120 0.163DBP 0.817 250 120 0.137DBP 0.817 260 120 0.103DBP 3 200 100 1.8DBP 3 220 100 0.42DBP 3 240 100 0.22DBP 3 260 100 0.18DEHP 3.3 200 100 3.1DEHP 3.3 220 100 2.8DEHP 3.3 240 100 2.3DEHP 3.3 260 100 1.5DBP 3 240 80 0.8DBP 3 240 100 0.35DBP 3 240 120 0.22DBP 3 240 140 0.12DEHP 3.3 240 100 2.7DEHP 3.3 240 100 2.3DEHP 3.3 240 100 2.1DEHP 3.3 240 100 2.05综上考虑,规定脱臭温度不应高于240℃,脱臭时间宜为60min-80min,脱臭压力宜为0.27kPa-0.40kPa;油脂中塑化剂含量较高时,可调高脱臭温度至260℃、脱臭时间80min-100min,彻底脱除塑化剂同时考虑反式脂肪酸、缩水甘油酯、3-氯丙醇酯等危害物的产生。
《 T/HBCIA 031-2024 谷子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谷子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
- 标准号:T/HBCIA 031-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1
- 发布日期:2024-12-20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 实施日期:2025-01-10
- 团体名称:河北省特色产业协会
- 标准分类:农业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谷子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技术的种子准备、栽培管理、收获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华北平原谷子、大豆主产区间作生产
本文件规定了谷子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技术的种子准备、栽培管理、收获等技术规范。
《 T/HXCY 88-2024 大豆秸秆青贮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大豆秸秆青贮技术规程
- 标准号:T/HXCY 88-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B20/C132
- 发布日期:2024-12-21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 实施日期:2024-12-24
- 团体名称:北京华夏草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标准分类:农业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秸秆青贮的青贮方式、青贮前准备、装窖与裹包和贮后管理。
《 T/NXZX 033-2024 大豆玉米复合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大豆玉米复合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 标准号:T/NXZX 033-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B90/99/A011
- 发布日期:2024-12-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 实施日期:2024-12-13
- 团体名称:宁夏质量技术协会
- 标准分类:农业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基本要求以及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秸秆处理等作业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西北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农场或农田
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基本要求以及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秸秆处理等作业环节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西北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农场或农田。
《 T/JAASS 152-2024 鲜食春大豆 苏早2号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鲜食春大豆 苏早2号
- 标准号:T/JAASS 152-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B23/A012
- 发布日期:2024-11-28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 实施日期:2024-12-28
- 团体名称:江苏省农学会
- 标准分类:农业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适用于鲜食春大豆苏早2号的品种鉴别和生产
本文件规定了鲜食春大豆苏早2号的品种来源、生物学性状和生产技术要求。
《 T/AGFA 0020-2024 绿色食品 大豆种植技术规范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绿色食品 大豆种植技术规范
- 标准号:T/AGFA 0020-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2
- 发布日期:2024-11-29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 实施日期:2024-12-10
- 团体名称:安徽省绿色食品协会
- 标准分类:农业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规定了绿色食品大豆种植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整地与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生产废弃物处理和生产档案
《 T/HTCMA 079-2022 河南道地药材 红花-大豆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河南道地药材 红花-大豆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 标准号:T/HTCMA 079-2022
- 中国标准分类号:S952
- 发布日期:2022-11-01
-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20
- 实施日期:2023-01-01
- 团体名称:河南省中药材协会
- 标准分类: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S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红花-大豆轮作栽培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产区要求、选地与整地、红花种植、大豆种植、病虫害防治、包装、贮藏和运输。本文件适用于河南及其他生态相似产区的红花-大豆轮作栽培。
《 T/NXNJXH 12-2024 麦后复种大豆全程机械化作业质量 要求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麦后复种大豆全程机械化作业质量 要求
- 标准号:T/NXNJXH 12-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CSSB05/A011
- 发布日期:2024-10-25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 实施日期:2024-10-31
- 团体名称:宁夏农机生产与流通协会
- 标准分类:农业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麦后复种大豆田间机械化生产
本文件规定了麦后复种大豆田间机械化生产的基本环节,包括机械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作业环节的技术要求。
《 T/NAIA 0326-2024 青贮玉米与全株大豆混合青贮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青贮玉米与全株大豆混合青贮技术规程
- 标准号:T/NAIA 0326-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9
- 发布日期:2024-10-16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 实施日期:2024-10-31
- 团体名称: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
- 标准分类:农业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青贮玉米与全株大豆混合青贮的原料收获、贮前准备、生产技术要点、添加剂使用、饲料卫生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贮玉米与全株大豆混合优质青贮饲料的生产。
《 T/HJX 009-2024 大豆软冰淇淋预拌粉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大豆软冰淇淋预拌粉
- 标准号:T/HJX 009-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C149
- 发布日期:2024-08-02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00.40
- 实施日期:2024-08-09
- 团体名称:黑龙江省计量协会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规定大豆软冰淇淋预拌粉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原辅材料、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贮存、销售的要求。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和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冷冻饮品和制作料》GB2759-2015、《软冰淇淋预拌粉质量要求》GB/T20976-2023保持一致,在国家标准基础上,规定了大豆软冰淇淋预拌粉产品特征性的指标,和大豆原料在总配料中占比的要求,来保证该特色产品的特有属性。
《 T/HJX 008-2024 大豆冰淇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大豆冰淇淋
- 标准号:T/HJX 008-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C149
- 发布日期:2024-08-02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00.40
- 实施日期:2024-08-09
- 团体名称:黑龙江省计量协会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规定大豆冰淇淋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原辅材料、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适用于定型预包装大豆冰淇淋的生产、检验和销售。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和国家标准GB2759-2015、GB/T31114-2014保持一致,在国家标准基础上,规定了大豆冰淇淋产品特征性的指标,和大豆原料在总配料中占比的要求,来保证该特色产品的特有属性。
《 T/SAASS 157-2024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饲用小黑麦-大豆两熟栽培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饲用小黑麦-大豆两熟栽培技术规程
- 标准号:T/SAASS 157-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8
- 发布日期:2024-06-19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 实施日期:2024-06-19
- 团体名称:山东农学会
- 标准分类:农业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饲用小黑麦-大豆两熟栽培的品种选择、整地备播、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加工、档案管理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耕层含盐量0.3%以下的盐碱地,非盐碱地参照执行。
《 T/AHAASS 001-2024 富硒大豆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富硒大豆
- 标准号:T/AHAASS 001-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B23/A012
- 发布日期:2024-06-14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 实施日期:2024-06-20
- 团体名称:安徽省农学会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A 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规定了富硒大豆的产地环境、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运输和贮存
适用于在富含硒元素的耕地上种植的富硒大豆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富硒大豆的产地环境、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在富含硒元素的耕地上种植的富硒大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52大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5009.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硒的测定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34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NY/T285绿色食品豆类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富硒大豆Selenium-enrichedsoybean通过生长过程自然富集硒或通过硒生物营养强化技术,而非收获后添加硒,所获得的富含微量元素硒的大豆,其总硒含量符合本文件规定范围的大豆。4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规定。5技术要求5.1基本要求应符合GB1352的规定。5.2感官要求应符合NY/T285的规定。5.3质量指标应符合NY/T285的规定。5.4总硒含量产品的总硒含量为0.10~1.00mg/kg。5.5真菌毒素、污染物、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1、GB2762、GB2763的规定。6试验方法6.1感官、质量指标的检测按NY/T285规定的方法检测。6.2总硒含量的检测按GB5009.93的规定检测。6.3真菌毒素、污染物、农药残留限量的检测按GB2761、GB2762、GB2763规定的方法检测。7检验规则7.1组批以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段收割的产品为一检验批。7.2抽样随机抽取检验样品,所抽样品应为同一批次的产品。其中出厂检验样品量不少于2kg,型式检验样品量不少于3kg,样品分为两份,一份作为检验用,一份作备样。7.3判定7.3.1出厂检验或型式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判定该批产品合格。7.3.2在受检样品中,若发现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项目时,应对备检样品进行不合格项的复检,判定结果应以复检结果为准。8标签、标识8.1应符合该类农产品的标识规定。8.2应符合GB7718、GB13432的规定,并在标签或者附加标识上标明总硒含量。9运输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运送。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日晒雨淋,不得与有毒有害、有污染的物品混运。10贮存应贮存在清洁、干燥、避光、防雨、防虫、防鼠、无异味的仓库内,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和其他禁用物质混存。
《 QX/T 446-2018 大豆干旱等级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大豆干旱等级
- 标准号:QX/T 446-2018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发布日期:2018-09-20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实施日期:2019-02-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QX 气象
- 内容简介:
《 NY/T 147-1990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 标准号:NY/T 147-1990
- 中国标准分类号:B23
- 发布日期:1990-04-07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 实施日期:1990-05-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代替ZB/T B05003-1990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农业NY 农业
- 内容简介: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大豆质量检测是确保大豆产品安全性和质量的关键步骤。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评估大豆的水分、杂质、蛋白质、油脂含量以及农药残留情况,从而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在检测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和方法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精确的技术手段,才能得到可信的结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豆质量检测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更高效、精确的检测方法投入使用,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

检测资质(部分)




检测实验室(部分)
合作客户(部分)





检测报告作用
1、可以帮助生产商识别产品的潜在问题或缺陷,并及时改进生产工艺,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可以为生产商提供科学的数据,证明其产品符合国际、国家和地区相关标准和规定,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产品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减少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4、可以帮助生产商构建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信誉度,并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
5、可以确定性能和特性以及元素,例如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物理性能、热学性能等,从而为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参考。
6、可以评估产品是否含有有毒有害成分,以及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从而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检测流程
1、中析研究所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
2、客户可选择寄送样品或由我们的工程师进行采样,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我们的工程师会对样品进行初步评估,并提供报价,以便客户了解检测成本。
4、双方将就检测项目进行详细沟通,并签署保密协议,以保证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行测试试验.
5、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将与客户进行密切沟通,以便随时调整测试方案,确保测试进度。
6、试验测试通常在7-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时间根据样品的类型和数量而定。
7、出具检测样品报告,以便客户了解测试结果和检测数据,为客户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为大豆质量检测: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与流程的检测内容,如需更多内容以及服务请联系在线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