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如何确保食品安全?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如何确保食品安全?简介

发布时间:2025-03-10 00:49:08

更新时间:2025-05-16 00:41:05

咨询点击量:9

发布来源:检测资讯中心

食源性致病菌是指通过食品传播到人体内,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或感染的致病微生物。这些致病菌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等,其在食品中的存在可能严重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弯曲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致病菌能够在不适宜的食品处理或存储条件下繁殖,并通过食用未煮熟或受污染的食物传播。因此,及时而有效的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如何确保食品安全?内容

检测样品

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时,样品的选择至关重要。常见的检测样品包括但不限于:
- **生鲜食品**:如生肉、海鲜、蔬菜等,它们容易受污染,成为致病菌的载体。
- **加工食品**:如奶制品、罐头食品、即食餐等,因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遭受污染。
- **饮用水和饮料**:水源污染也是食源性致病菌传播的重要途径。
- **环境样品**:如厨房台面、餐具、厨师的手等,通过环境监测可评估潜在的交叉污染。

检测项目

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时,主要项目包括:
- **细菌总数**:反映食品的卫生状况,细菌总数过高可能预示着污染。
- **致病菌种类检测**: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针对性检测致病菌的种类。
- **抗生素残留**:某些抗生素可能被不当使用,影响致病菌的抗药性。
- **病毒检测**:如诺如病毒、肠道病毒等,这些病毒常通过食物和水传播。
- **霉菌和真菌检测**:某些霉菌也会导致食物变质或食源性疾病。

检测仪器

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需要依靠一系列仪器,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 **培养基及恒温培养箱**:细菌培养是检测的基础,通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恒温培养箱,能够有效繁殖出目标致病菌。
- **PCR仪(聚合酶链式反应仪)**: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DNA或RNA,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检测致病菌的抗原或抗体,通过反应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特定致病菌的存在。
- **气相色谱仪**: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如霉菌产生的毒素等。
- **免疫层析试剂盒**:简单便捷,适用于快速检测常见的致病菌。

检测方法

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培养法**:将样品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中,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菌落的形态和生长情况。这是最传统且广泛应用的检测方法。
- **分子生物学法**:如PCR法,能够直接检测到致病菌的DNA或RN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通过定量PCR,能够估算样品中致病菌的数量。
- **免疫学检测法**: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原理,检测样品中的致病菌。常见的方法如ELISA、免疫层析等。
- **生物传感器法**:通过使用特定的传感器检测致病菌产生的代谢物或其特征反应,方法简便且高效。

检测标准(部分)

《 DB4403/T 405-2023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产品性能评价通用要求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产品性能评价通用要求
  • 标准号:DB4403/T 405-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X01
  • 发布日期:2023-12-1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24-01-01
    技术归口: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广东省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产品性能评价通用要求》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文件规定了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定性产品(下简称“快检产品”)评价的送评要求、评价要求及评价流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食品中快检产品性能的技术评价,包括干片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原理的快速定性产品。

《 T/ZACA 031-2020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 微流控芯片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 微流控芯片法
  • 标准号:T/ZACA 031-2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M745
  • 发布日期:2020-10-14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30
  • 实施日期:2020-10-16
    团体名称:浙江省质量合格评定协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数学、自然科学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大肠埃希氏菌O157:H7(EscherichiacoliO157:H7)、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志贺氏菌(Shigella)、阪崎肠杆菌(Cronobacter)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的快速检测方法(微流控芯片法)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上述8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 SN/T 5439.7-2022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7部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7部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 标准号:SN/T 5439.7-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22-03-1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22-10-01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海关总署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7部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海关总署。

《 SN/T 5439.6-2022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6部分:空肠弯曲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6部分:空肠弯曲菌
  • 标准号:SN/T 5439.6-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22-03-1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22-10-01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海关总署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6部分:空肠弯曲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海关总署。

《 SN/T 5439.4-2022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4部分:克罗诺杆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4部分:克罗诺杆菌
  • 标准号:SN/T 5439.4-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22-03-1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22-10-01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海关总署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4部分:克罗诺杆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海关总署。

《 SN/T 5439.3-2022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3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3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 标准号:SN/T 5439.3-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22-03-1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22-10-01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海关总署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3部分:副溶血性弧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海关总署。

《 SN/T 5439.2-2022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2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2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 标准号:SN/T 5439.2-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22-03-1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22-10-01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海关总署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2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海关总署。

《 SN/T 5439.1-2022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1部分:沙门氏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1部分:沙门氏菌
  • 标准号:SN/T 5439.1-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22-03-1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22-10-01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海关总署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1部分:沙门氏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海关总署。

《 SN/T 1870-2016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 标准号:SN/T 1870-2016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16-03-09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
  • 实施日期:2016-10-01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SN/T 1870-2007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数学、自然科学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空肠弯曲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0157:H7、霍乱弧菌、阪崎克罗诺杆菌、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空肠弯曲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霍乱弧菌、阪崎克罗诺杆菌、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快速检测。

《 SN/T 4283.6-2015 国境口岸微孔板基因芯片检测方法 第6部分:12种食源性致病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国境口岸微孔板基因芯片检测方法 第6部分:12种食源性致病菌
  • 标准号:SN/T 4283.6-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C62
  • 发布日期:2015-05-2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 实施日期:2016-01-01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医学科学和保健装置综合SN 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和社会工作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国境口岸微孔板基因芯片检测方法 第6部分:12种食源性致病菌》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SN/T4283的本部分规定了国境口岸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属、大肠杆菌O157:H7、志贺氏菌属、单增李斯特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弧菌属、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梭菌属及弯曲杆菌属共12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微孔板基因芯片检测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在国境口岸实验室采用微孔板基因芯片技术对上述12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

《 SN/T 1543-2005 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鉴定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鉴定方法
  • 标准号:SN/T 1543-2005
    中国标准分类号:X00
  • 发布日期:2005-02-17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01
  • 实施日期:2005-07-01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数学、自然科学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鉴定方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本标准规定了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定性检测和鉴定。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和高效的检测仪器,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食品中的致病菌污染,确保食品的安全性。然而,检测只是食品安全保障的第一步,严格的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管控同样关键。只有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保障公众的健康。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如何确保食品安全?

检测资质(部分)

荣誉 荣誉 荣誉 荣誉

检测实验室(部分)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合作客户(部分)

客户 客户 客户 客户 客户

检测报告作用

1、可以帮助生产商识别产品的潜在问题或缺陷,并及时改进生产工艺,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可以为生产商提供科学的数据,证明其产品符合国际、国家和地区相关标准和规定,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产品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减少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4、可以帮助生产商构建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信誉度,并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

5、可以确定性能和特性以及元素,例如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物理性能、热学性能等,从而为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参考。

6、可以评估产品是否含有有毒有害成分,以及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从而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检测流程

1、中析研究所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

2、客户可选择寄送样品或由我们的工程师进行采样,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我们的工程师会对样品进行初步评估,并提供报价,以便客户了解检测成本。

4、双方将就检测项目进行详细沟通,并签署保密协议,以保证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行测试试验.

5、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将与客户进行密切沟通,以便随时调整测试方案,确保测试进度。

6、试验测试通常在7-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时间根据样品的类型和数量而定。

7、出具检测样品报告,以便客户了解测试结果和检测数据,为客户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如何确保食品安全?的检测内容,如需更多内容以及服务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