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项目(部分)
水分含量:检测粮油中的水分含量,提供产品质量评估和储存条件的参考
酸价:检测粮油中的酸价指标,用于评估产品的酸性情况和新鲜度
过氧化值:检测粮油中的过氧化物含量,判断产品氧化程度和品质稳定性
脂肪酸组成:分析粮油中脂肪酸的类型和含量,为产品品质和营养评估提供依据
反式脂肪酸:检测粮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评估产品对健康的影响
重金属:分析粮油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提供产品安全性评估
农药残留:检测粮油中农药残留程度,保证产品的环境友好和人体安全
微生物指标:分析粮油中的微生物菌落总数等指标,评估产品的卫生质量
气味和味道:通过感官评估,判断粮油的气味和味道特征
色泽:通过测量颜色参数,评价粮油的外观质量
酸度值:测定粮油中含有的酸度物质的多少,用于评估其新鲜度和保存期限
过氧化度:指粮油中存在的可氧化物的浓度,高值则表明产品的不新鲜或品质不好。
过氧值:过氧化物质在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测得的值,可用于判断粮油的氧化程度。
挥发酚:挥发性酚类物质含量,主要体现油脂的污染及污染源。
石蜡油:用于判断粮油中是否存在石蜡油等非食用杂质。
生病菌:检测是否受到生病菌的污染,以及相关的卫生问题。
二氧化硫:检测粮油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用于评估产品的卫生安全性
氧化物:分析粮油中氧化物的含量,判断产品氧化程度和品质稳定性
总酸值:测定油品中酸性物质总量的多少,用于评估油品的新鲜度和食用安全性。
大豆低聚糖:用于检测油脂中的大豆低聚糖含量,属于一种功能性低聚糖。
检测样品(部分)
粮食油
豆类油
猪油
牛油
棕榈油
花生油
葵花籽油
橄榄油
大豆油
油菜籽油
小麦胚芽油
麻油
山茶油
调和油
辣椒油
芝麻油
葵花子油
葵花籽
棉籽油
芝麻
检测仪器(部分)
气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红外光谱仪
紫外可见光谱仪
原子吸收光谱仪
质谱仪
核磁共振仪
光电比色仪
电导仪
显微镜
检测标准(部分)
《 T/HLHX 007-2023 黑龙江好粮油 红小豆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黑龙江好粮油 红小豆
- 标准号:T/HLHX 007-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51
- 发布日期:2023-09-27
-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20
- 实施日期:2023-10-12
- 团体名称:黑龙江省粮食行业协会
- 标准分类:农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界定了“黑龙江好粮油红小豆”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质量与安全要求、质量追溯信息、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标识、运输和储存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生产的单品种的商品红小豆。
《 T/HLHX 017-2023 黑龙江好粮油 绿豆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黑龙江好粮油 绿豆
- 标准号:T/HLHX 017-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51
- 发布日期:2023-09-27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 实施日期:2023-10-12
- 团体名称:黑龙江省粮食行业协会
- 标准分类:农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界定了“黑龙江好粮油绿豆”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质量与安全要求、质量追溯信息、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标识、运输和储存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生产的单品种的商品绿豆
黑龙江好粮油绿豆质量指标和安全指数
《 LS/T 6141-2023 粮油检验 大米水浸裂纹粒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粮油检验 大米水浸裂纹粒的测定
- 标准号:LS/T 6141-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B20
- 发布日期:2023-03-20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 实施日期:2023-09-20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谷物豆类及其制品粮食农、林、牧、渔业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粮油检验 大米水浸裂纹粒的测定》,主管部门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本文件规定了大米水浸裂纹粒的原理、试验条件、试剂和用具、扦样与分样、试验步骤、结果计算与表述、精密度和结果报告。本文件适用于符合GB/T1354的普通大米中水浸裂纹粒的测定,不适用于其他大米。
《 DB43/T 2640-2023 储备粮油扦样技术规范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储备粮油扦样技术规范
- 标准号:DB43/T 2640-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B04
- 发布日期:2023-06-08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40.20
- 实施日期:2023-09-08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 标准分类:农业农用建筑物结构和装置农产品加工和贮存用建筑物和装置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储备粮油扦样技术规范》,主管部门为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 T/JYNX 001-2023 “揭农尚品”农产品 粮油质量安全基础要求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揭农尚品”农产品 粮油质量安全基础要求
- 标准号:T/JYNX 001-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C139
- 发布日期:2023-07-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99 ()
- 实施日期:2023-07-06
- 团体名称:揭阳市农业产业协会
- 标准分类:其他农副食品加工
- 内容简介:
“揭农尚品”农产品粮油质量安全基础要求T/JYNX001—2023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对本标准适用范围以及揭农尚品、原粮、成品粮、大米、色稻米、甘薯、芋头、山药、成品花生油等术语和定义进行了界定。2、参考国家、行业等相关标准,对上述粮油的生产要求(包括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原料要求)、质量要求、有毒有害菌类、植物种子指标、安全要求(包括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农药残留限量)等基本要求,以及包装及标识、贮存与运输、管理要求(包括产品召回管理、资质和品牌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规定。3、对纳入“揭农尚品”农产品的粮油产品的售后服务进行了规定。
《 T/HBLS 0007-2023 荆楚粮油 香米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荆楚粮油 香米
- 标准号:T/HBLS 0007-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X11/C131
- 发布日期:2023-03-13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 实施日期:2023-04-01
- 团体名称: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
- 标准分类:谷物磨制
- 内容简介:
本文件界定了荆楚粮油香米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和保质期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生产并具有天然荆楚香型的稻谷加工而成的食用商品大米
本文件不适用于有色米和糯米
3术语和定义GB/T1354、GB/T26631和LS/T324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荆楚粮油香米Jingchugrainandoil–milledaromaticrice湖北省生产并具有天然荆楚香型的稻谷加工而成的符合本文件要求的大米。3.2荆楚香型Jingchufragrancetype湖北省生产的稻谷在全生育期及加工成大米后均具有的独特香味类型。T/HBLS0007—20233.23米饭气味值smellscoreofcookedrice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制得米饭的气味评分值。3.4最佳品尝期bestappreciationtaste-period在标签指明的储存条件下,产品的外观、色泽、气味、口感和滋味等品质保持最佳状态的期限。4质量要求4.1原辅料要求4.1.1稻谷:应符合GB1350和GB/T17891的规定。4.1.2加工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4.2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感官要求项目指标长宽比≥2.8色泽正常气味具有天然荆楚香型气味4.3质量指标质量指标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其中加工精度、垩白度、品尝评分值和米饭气味值为定等指标。表2质量指标等级一级二级加工精度精碾适碾垩白度/%≤2.05.0品尝评分值/分≥8575米饭气味值a/分≥1815不完善粒含量/%≤1.03.0互混率/%≤01.0碎米含量总量/%≤15.0其中:小碎米含量/%≤1.0直链淀粉含量/%13.0~22.0水分含量/%≤14.5杂质含量/%≤0.1黄粒米含量/%≤0.3a超出最佳品尝期,该指标不做要求。4.4安全指数真菌毒素、污染物和农药残留的安全指数(PN)和检测项目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安全指数和检测项目要求项目指标检测项目aPN真菌毒素≤0.7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PN污染物≤0.7铅、镉、总汞、无机砷、铬、苯并[a]芘T/HBLS0007—2023表3安全指数和检测项目要求(续3)项目指标检测项目aPN农药残留≤0.7苄嘧磺隆、丙草胺、敌稗、丁草胺、多菌灵、氟酰胺、甲基嘧啶磷、喹硫磷、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甲基毒死蜱、艾氏剂、滴滴涕、狄氏剂、六六六、七氯、禾草敌、稻丰散、杀虫环、氯丹、异丙威、稻瘟灵、三唑磷、敌瘟磷、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甲萘威、咪鲜胺、环唑酮、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a必要时检测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4.5净含量见《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4.6追溯信息要求应提供产品的质量追溯信息,实现产品质量追溯,具体要求见附录A。5检验方法5.1长宽比检验:按LS/T6116规定的方法执行。5.2色泽、气味检验:按GB/T5492规定的方法执行,气味检验应使用附录B规定的参考样品。5.3加工精度检验:按GB/T5502规定的方法执行。5.4垩白度检验:按GB/T1354附录A规定的方法执行。5.5品尝评分值检验:按GB/T15682规定的方法执行;仪器检测见LS/T3247附录B或附录C;其中GB/T15682为仲裁法。5.6米饭气味值检验:按GB/T15682规定的方法执行,按GB/T15682附录B的气味评分规则进行评分,根据每个评价员的气味评分结果计算平均值,舍弃个别评价员品评误差较大者的评分值(绝对值超过平均分2分及以上)后重新计算平均值。5.7杂质、不完善粒含量检验:按GB/T5494规定的方法执行。5.8互混率检验:按GB/T5493规定的方法执行。5.9碎米含量检验:按GB/T5503规定的方法执行。5.10直链淀粉含量检验:按GB/T15683规定的方法执行。5.11水分含量检验:按GB5009.3或GB/T5497规定的方法执行。5.12黄粒米含量检验:按GB/T5496或GB/T35881规定的方法执行。5.13安全指数检验:按LS/T3247规定的方法执行。5.14净含量检验:按JJF1070.3规定的方法执行。6检验规则6.1扦样、分样按GB/T5491的规定执行。6.2一般规则按GB/T5490的规定执行。6.3出厂检验T/HBLS0007—2023出厂检验项目为碎米含量及其中小碎米含量、加工精度、不完善粒含量、水分含量、杂质含量、4黄粒米含量、互混率和色泽、气味。6.4检验批次同原料、同工艺、同设备、同班次生产的同种产品为一批次。6.5型式检验按第4章的规定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投产;b)产品投产后,当原料、工艺、装备有较大改动,可能影响产品性能;c)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e)国家有关监管部门提出检验要求。6.6判定规则定等指标中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该等级质量要求的,则降为下一等级;低于最低等级指标的,判为不符合本文件产品。其他指标有一项及以上不符合要求的,判为不符合本文件产品。7标签标识7.1产品名称和等级应按本文件规定的名称和等级标注,标签上应标注产品的品尝评分值、最佳品尝期、原料品种名称、原料产地、原料收获年度、碾米日期等。7.2标注二维码,内容包括4.2、4.3、4.4的相应指标的检验结果和4.5的追溯信息。8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和保质期8.1包装应符合GB/T17109的规定。8.2储存按GB/T29890的规定执行。8.3运输不应与有毒、有异味、有腐蚀性等污染性货物混运。运输过程中应轻搬轻放,防止日晒、雨淋、冻结。8.4销售产品销售场所应保持干燥、清洁,不应与有毒、有异味物品共同存放。不得拆包零售。8.5保质期在满足上述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的条件下,保质期不应低于3个月。AAT/HBLS0007—20235附录A(规范性)追溯信息表A.1香米追溯信息信息分类追溯信息产品名称原料信息品种名称严格使用审定品种名称。产地xx省、xx市、xx县、xx乡或xx农场。收获时间xxxx年xx月收获。化肥和农药使用记录xxxx年xx月,使用xx农药xx公斤/亩;xxxx年xx月使用xx肥料xx公斤/亩。干燥方式晾晒或干燥(包括干燥方式)。储存方式xx仓型,储存条件(常温、低温、准低温)。储存地址xx粮库xx仓。虫霉防控记录xxxx年xx月xx日采用xx方式熏蒸或防虫等。储存量xx吨。生产信息碾米日期xxxx年xx月xx日。加工工艺xx道砂辊xx道铁辊xx道抛光xx道刷米。加工数量xx吨。储运信息储存方式常温或低温或准低温。储存地址xx公司xx仓。运输方式铁路或公路,常温或冷链。承运公司xx公司。其他信息(选填)反映原料稻谷种植方式、质量认证等相关信息,如:富硒,获得有机、绿色认证等。T/HBLS0007—20236BB附录B(规范性)气味评定参考样品B.1范围本参考样品用于“荆楚粮油香米”香味类型的评定。B.2制备B.2.1原料湖北省生产的具有天然香型香味的稻谷,主要品种有:鄂香2号、华夏香丝、美扬占、源稻19等。B.2.2品评员获得国家级、省级技术机构颁发的大米食味品质评价员资质证书的人员。B.2.3评定原料去除杂质后混匀加工成精碾大米(对照标准样品)。至少5名品评员按GB/T5492规定的方法对选定的多个品种的大米进行气味评定,经一致认可选定为荆楚香型参考样品。B.2.4包装规格采用真空包装,50g/袋。B.3保存和使用应避光、冷藏的环境下保存,保存期为1年。在使用前,应将温度平衡至室温,开封后不得重复使用
《 T/HBLS 0006-2023 荆楚粮油 虾稻米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荆楚粮油 虾稻米
- 标准号:T/HBLS 0006-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X11/C131
- 发布日期:2023-03-13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 实施日期:2023-04-01
- 团体名称: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
- 标准分类:谷物磨制
- 内容简介:
本文件界定了荆楚粮油虾稻米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质量与安全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和保质期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境内选用适宜品种并采用虾稻共作模式种植的稻谷加工而成的食用商品大米
本文件不适用于有色米、糯米和粳米
4 生产条件4.1 生产环境按照DB42/T1192的有关规定执行。4.2 农药、肥料使用按照DB42/T1192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使用氰氟草酯、有机磷类、菊酯类农药。4 质量与安全要求原料要求4.1.1 稻谷:应按照DB42/T1192要求种植,且符合GB1350和GB/T17891的规定。4.1.2 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质量指标质量指标要求见表1,其中品尝评分值、碎米含量及其中小碎米含量和垩白度为定等指标。表1 质量指标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品尝评分值/分 ≥ 90 80 70碎米含量 总量/% ≤ 10.0 12.5 15.0 其中小碎米含量/% ≤ 0.2 0.5 1.0垩白度/% ≤ 2.0 5.0 8.0水分含量/% ≤ 14.5不完善粒含量/% ≤ 1.0杂质含量1/% ≤ 0.1黄粒米含量/% ≤ 0.1互混率/% ≤ 0色泽、气味 正常直链淀粉含量/% 13.0~22.0注1:砂土、石子、玻璃、塑料等不得检出。安全指数和检测项目要求真菌毒素、污染物和农药残留的安全指数(PN)和检测项目要求见表2。表2 安全指数和检测项目要求项目 指数 检测项目1PN真菌毒素 ≤ 0.7 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PN污染物 ≤ 0.7 铅、镉、总汞、无机砷、铬、苯并[a]芘PN农药残留 ≤ 0.7 苄嘧磺隆、丙草胺、敌稗、丁草胺、多菌灵、氟酰胺、甲基嘧啶磷、喹硫磷、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甲基毒死蜱、艾氏剂、滴滴涕、狄氏剂、六六六、七氯、禾草敌、稻丰散、杀虫环、氯丹、异丙威、稻瘟灵、三唑磷、敌瘟磷、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甲萘威、氰氟草酯、噁草酮注1:必要时检测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净含量见《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生产过程要求4.5.1 应符合GB13122、GB14881和GB/T26630的规定。4.5.2 生产过程中,除使用符合GB5749要求的水外,不得添加任何物质。追溯信息供应方应宜提供稻谷和成品大米的追溯信息,具体示例见附录A。5 检验方法品尝评分值检验:按GB/T15682规定的方法执行;仪器检测按LS/T3247-2017附录B或附录C规定的方法执行;其中GB/T15682为仲裁法;参考样品应使用LS/T1535。碎米含量检验:按GB/T5503规定的方法执行。垩白度检验:按GB/T1354附录A规定的方法执行。水分含量检验:按GB5009.3或GB/T5497规定的方法执行。杂质、不完善粒含量检验:按GB/T5494规定的方法执行。黄粒米含量检验:按GB/T5496或GB/T35881规定的方法执行。互混率检验:按GB/T5493规定的方法执行。色泽、气味检验:按GB/T5492规定的方法执行。直链淀粉含量检验:按GB/T15683规定的方法执行。加工精度检验:按GB/T5502规定的方法执行。安全指数检验:按LS/T3247相关规定的方法执行。净含量检验:按JJF1070.3规定的方法执行。6 检验规则扦样、分样按GB/T5491的规定执行。一般规则按GB/T5490的规定执行。出厂检验按4.2的规定检验。检验批次同原料、同工艺、同设备、同班次生产的同种产品为一批次。型式检验按第4章的规定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投产;b)产品投产后,当原料、工艺、装备有较大改动,可能影响产品性能;c)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e)国家有关监管部门提出检验要求。判定规则定等指标中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该等级质量要求的,则降为下一等级;低于最低等级指标的,判为不符合本文件产品。其他指标有一项及以上不符合要求的,判为不符合本文件产品。7 标签标识产品名称和等级除按本文件规定标注外,应标识产品生产商、品尝评分值、最佳食味期限、原料稻谷品种名称、原料稻谷产地、原料稻谷收获年度、碾米日期等。标注二维码,内容包括4.2、4.3的相应指标的检验结果和4.6的追溯信息。8 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和保质期包装应符合GB/T17109的规定。储存按GB/T29890的规定执行。运输不应与有毒、有异味、有腐蚀性等污染性货物混运。运输中应轻搬轻放,防止日晒、雨淋、冻结。销售产品销售场所应保持干燥、清洁,不应与有毒、有异味物品共同存放。保质期在满足上述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的条件下,保质期不应低于3个月。AA附录A(规范性)追溯信息表A.1追溯信息清单信息分类 追溯信息原料信息 品种名称 以品种审定名为准。 原产地/生产基地 细化到某个农场或某个村镇,如:xx村镇或xx农场。 种植面积 xx亩。 收获时间 xx年xx月收获。 化肥和农药使用记录 xx年xx月,使用xx农药xx公斤/亩;xx年xx月使用xx肥料xx公斤/亩。 干燥方式 晾晒或干燥(包括干燥方式)。 储存方式 xx仓型,储存条件(常温、低温、准低温)。 储存地址 xx粮库xx仓。 虫霉防控记录 xx时间采用xx方式熏蒸或防虫等。 储存量 xx吨,显示可交易的数量。生产信息 生产商 xx公司。 碾米日期 xx年xx月xx日。 加工工艺 xx道砂辊xx道铁棍xx道抛光。 最佳食味期限 xx年xx月xx日之前食用口味最佳。 包装方式 一般包装或真空包装或充惰性气体包装。储运信息 储存方式 常温或低温或准低温。 运输方式 铁路或公路,常温或冷链。其他信息 (可填) 反映大米质量的其他信息,如:富硒,获得有机、绿色认证等。参考文献[1]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____________________
《 T/HBLS 0011-2023 荆楚粮油 优质油菜籽生产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荆楚粮油 优质油菜籽生产技术规程
- 标准号:T/HBLS 0011-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B05/A012
- 发布日期:2023-03-13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 实施日期:2023-04-01
- 团体名称: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
- 标准分类:植物栽培豆类油料和薯类种植
- 内容简介:
本文件界定了荆楚粮油优质油菜籽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荆楚粮油优质油菜籽生产中品种选择、种植地点、机械直播、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机械收获和生产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油菜种植区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双低油菜doublelowrapeseed油菜籽中油的芥酸含量及菜籽饼中硫苷含量应符合NY/T415的要求,其中菜籽油中芥酸含量≤5%,每克菜籽饼硫苷含量≤45μmol。3.2优质油菜籽high-qualityrapeseed选用高产、抗逆性好,符合NY414要求的油菜品种,通过绿色栽培技术种植而得到的具有含油量高、符合NY/T415要求的油菜籽。4品种选择选择已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且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高产、耐密、抗病、抗倒、双低、优质油菜品种;根肿病风险区优选抗根肿病双低油菜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7.2和NY414的要求。T/HBLS0011—202325种植地点选择与其他十字花科近缘作物隔离条件好、集中连片、排灌方便、农田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前茬为非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应符合NY/T846的要求。6机械直播6.1播种期9月中旬至10月下旬。6.2播种量9月30日前播种,每667m2用种量250g~300g;10月1日~20日播种,用种量300g~350g;10月20日以后播种,用种量350g~400g。6.3施用基肥施用N-P2O5-K2O为25-7-8(含硼)或相近配方的油菜专用配方肥。肥料质量应符合NY/T1112的要求,推荐用量见附录A。采用种肥同播一次性施肥技术,按照DB42/T1456的相关规定进行。6.4播种要求6.4.1油菜精量联合播种机要求:漏播率不高于2%、各行播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不高于7%、行距一致性变异系数不高于5%、播深合格率不低于80%。6.4.2采用悬挂有喷药装置的油菜精量联合播种机灭茬、旋耕、施肥、开沟、播种、覆土、封闭除草一次性完成。6.4.3播种行距20cm~25cm,播种深度10mm~25mm。6.5开沟作厢开沟作厢宽度应与油菜种植、收获机械作业宽度相对应,厢宽1.8m~2.0m。厢沟、腰沟、围沟配套,厢沟宽25cm~30cm,沟深20cm~25cm;腰沟宽30cm~40cm,沟深25cm~30cm;围沟宽30cm~40cm,沟深30cm~35cm。7育苗移栽7.1育苗如遇干旱、渍害等天气,难以适期播种,应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选择2年以上未种过油菜及其他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作苗床,应畦面平整、表土细碎、育苗苗龄不超过45d。苗床管理应符合NY/T1290的要求。7.2施用基肥施用N-P2O5-K2O为25-7-8(含硼)或相近配方的油菜专用配方肥。肥料质量应符合NY/T1112的要求,推荐用量见附录A。T/HBLS0011—202337.3密度每667m2移栽8000株~10000株。8田间管理8.1封闭除草选用的药剂应符合NY/T393的要求,推荐药剂种类和用量见附录B。8.2苗期田间管理8.2.1茎叶除草选用的药剂应符合NY/T393的要求,推荐药剂种类和用量见附录B。8.2.2防治虫害选用的药剂应符合NY/T393的要求,推荐药剂种类和用量见附录B。8.2.3控旺促壮苗期密度过大的田块,叶面喷施烯效唑增强抗倒性。冬至苗偏旺的田块,叶面喷施烯效唑控旺,防止早薹早花,减轻冻害影响。冬至前后喷施新美洲星、芸薹素等生长调节剂,增强抗冻性,防冻促壮。8.3中后期田间管理8.3.1追肥开春前对弱苗追施氮肥,每667m2追施尿素2.5kg~5.0kg。花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硼肥。8.3.2防病在油菜初花期,选用咪鲜胺、氟唑菌酰羟胺等高效低毒农药,用植保无人飞机或喷杆喷雾机喷施,防治菌核病。菌核病重发田块,盛花期继续喷施咪鲜胺、氟唑菌酰羟胺、菌核净、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防治,宜轮换用药,以提高防效。植保无人飞机和喷杆喷雾机的使用方法按NY/T3213和GB/T24677.2的要求执行。推荐药剂种类和用量见附录B。8.4清沟排渍油菜播种后至封行前及时清理厢沟、腰沟和围沟,做到排灌方便,下雨后田间无积水。9机械收获9.1机械联合收获油菜终花35d左右,在全地块油菜所有角果外观颜色变黄色或褐色、完熟度基本一致时,或籽粒含水率为18%~22%时,选用油菜联合收获机进行作业。联合收获作业质量应符合NY/T3632的要求。9.2机械分段收获油菜终花30d左右,在全地块油菜所有角果外观颜色呈黄绿至淡黄、主序角果转黄、种皮由绿转为红褐色时,或籽粒含水率为35%~40%时,先用油菜割晒机进行割倒并有序铺放,晾晒5d~7d后或籽T/HBLS0011—2023粒含水率降到12%~15%时,用捡拾脱粒机进行作业。分段收获作业质量应符合NY/T3632的要求。10生产档案1.1油菜籽生产者应建立生产档案,记录油菜品种、种植方式、田间管理和收获方式等信息。生产档案保存2年,记录内容见附录C。4T/HBLS0011—20235附录A(资料性)湖北优质油菜产区不同肥力水平下养分及配方肥推荐量表A.1给出了湖北优质油菜不同肥力水平及产量目标下氮磷钾(纯养分)推荐量。表A.1湖北优质油菜不同肥力水平及产量目标下氮磷钾(纯养分)推荐量肥力水平目标产量(kg/667m2)纯养分推荐量(kg/667m2)氮(N)磷(P2O5)钾(K2O)高肥力田块≤1509.53.03.0150~18011.03.54.0180~21012.54.04.5中低肥力田块≤12011.03.54.0120~15012.54.04.5150~18013.54.55.5表A.2给出了湖北优质油菜不同肥力水平及产量目标下油菜专用配方肥(N-P2O5-K2O为25-7-8(含硼)或相近配方)推荐用量。表A.2湖北优质油菜不同肥力水平及产量目标下油菜专用配方肥推荐用量肥力水平目标产量(kg/667m2)推荐施肥量(kg/667m2)高肥力田块≤15030~40150~18040~50180~21050~60中低肥力田块≤12035~45120~15045~50150~18050~55T/HBLS0011—20236附录B(资料性)油菜主要杂草、病虫害防治方法表B.1给出了油菜主要杂草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表B.1油菜主要杂草防治方法种植方式杂草类型杂草种类防治药剂施用量施用方法直播各类杂草—90%乙草胺60mL~80mL/667m2封闭除草,采用油菜精量联合播种机同步喷施,或播种后1d~2d杂草出土前喷施禾本科杂草看麦娘、狗尾草、马唐、稗草等50g/L精喹禾灵50mL~80mL/667m2油菜5叶期后,杂草2叶~5叶期,对杂草茎叶喷雾24%烯草酮20mL~25mL/667m2108g/L高效氟吡甲禾灵20mL~30mL/667m2150g/L精吡氟禾草灵50mL~65mL/667m269g/L精噁唑禾草灵50mL~70mL/667m220%烯禾啶65mL~120mL/667m2阔叶杂草繁缕、牛繁缕、猪殃殃、野豌豆、老鹳草、婆婆纳等50%草除灵30mL~50mL/667m275%二氯吡啶酸10mL~12mL/667m228.6%氨氯·二氯吡25mL~35mL/667m2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17.5%精喹·草除灵100mL~150mL/667m216%二吡·烯·草灵100mL~125mL/667m220%二吡·烯·氨吡60mL~85mL/667m210%异丙酯草醚30mL~50mL/667m2移栽参见直播田移栽后20d~30d,杂草2叶~5叶期,对杂草茎叶喷雾T/HBLS0011—20237表B.2给出了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表B.2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防治对象防治时期防治药剂施用量及方法蚜虫苗期,有蚜株率达10%,虫口密度为1头/株~2头/株时80%烯啶虫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喷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雾50%抗蚜威(氨基甲酸酯)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菜青虫、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苗期,幼虫2龄前6%阿维高氯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黄曲条跳甲、猿叶甲等鞘翅目害虫苗期,成虫出现或幼虫已蛀入叶组织时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分散颗粒剂3000~5000倍液,喷雾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菌核病花期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g/667m2,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667m2,喷雾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g/667m2,喷雾25%咪鲜胺乳油50g/667m2,喷雾45%戊唑?咪鲜胺悬浮剂30g/667m2,喷雾40%异菌?氟啶胺悬浮剂50mL/667m2,喷雾300g/L醚菌?啶酰菌悬浮剂50mL/667m2,喷雾62%嘧环?咯菌腈水分散粒剂30g/667m2,喷雾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mL/667m2,喷雾T/HBLS0011—20238
《 T/HBLS 0012-2023 荆楚粮油 油菜籽干燥与储藏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荆楚粮油 油菜籽干燥与储藏技术规程
- 标准号:T/HBLS 0012-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B01/A011
- 发布日期:2023-03-13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 实施日期:2023-04-01
- 团体名称: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
- 标准分类:农业和林业综合谷物种植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荆楚粮油油菜籽的干燥与储藏程序的构成、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及包装形式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荆楚粮油油菜籽干燥与储藏技术管理
GB5009.22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5009.22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T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T7414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GB/T7415农作物种子贮藏GB/T8946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GB/T14488.1植物油料含油量测定GB/T17913粮油储藏磷化氢环流熏蒸设备GB/T14488.2油料杂质含量测定GB/T14489.1油料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GB/T26882.1粮油储藏粮情测控系统第1部分:通则GB/T29890粮油储藏技术规范LS8004粮食仓房维修改造技术规程LS/T1201磷化氢熏蒸技术规程LS/T1202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1205粮食烘干机操作规程LS1206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LS1207粮食仓库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规程LS/T1213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规程LS/T1225氮气气调储粮技术规程LS/T1217简易仓囤储粮技术规程NY/T1087油菜籽干燥与储藏技术规程
《 T/HBLS 0013-2023 荆楚粮油 风味菜籽油加工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荆楚粮油 风味菜籽油加工技术规程
- 标准号:T/HBLS 0013-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B01/A051
- 发布日期:2023-03-13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10
- 实施日期:2023-04-01
- 团体名称: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
- 标准分类:动物和植物的脂肪和油农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界定了湖北风味菜籽油加工的术语定义,规定了加工企业基本要求、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与加工技术及包装、储存、运输、相关管理制度和记录与文件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湖北省油菜籽为原料,经清理、炒籽、压榨、过滤等工艺生产具有特色风味菜籽油的企业加工企业基本要求4.1选址及厂区环境应符合GB14881和GB8955中的相关规定。4.2厂房和车间4.2.1应符合GB14881和GB8955中的相关规定。4.2.2用于堆放、晾晒油菜籽的地面不得铺设含有塑化剂、沥青等有害物质的材料。4.3设施与设备应符合GB14881和GB8955中的相关规定。4.4卫生管理4.4.1管理要求应符合GB14881中的相关规定。4.4.2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应符合GB14881中的相关规定。4.4.3厂房及设施卫生管理应符合GB14881中的相关规定。4.4.4人员健康与卫生管理应符合GB14881中的相关规定。4.4.5虫害控制与防鼠应符合GB14881中的相关规定。4.4.6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GB14881中的相关规定。4.4.7工作服管理应符合GB14881中的相关规定。5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5.1一般要求应符合GB14881中的相关规定。5.2原料应符合GB/T11762的规定。5.3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2760的相关规定。5.4食品加工助剂应符合GB2760的相关规定。5.5加工用水T/HBLS0013—20233应符合GB5749的规定。5.6其他应符合GB14881中的相关规定。6食品安全控制6.1应符合GB8955中的相关规定。6.2产品污染风险控制应符合GB14881和GB8955中的相关规定。6.3微生物污染的控制应符合GB14881和GB8955中的相关规定。6.4化学污染的控制应符合GB14881和GB8955中的相关规定。6.5物理污染的控制应符合GB14881和GB8955中的相关规定。6.6接触油料、油品材料的安全控制直接接触油料和油品的材料,应符合GB4806.1中的规定。7加工技术要求7.1风味菜籽油加工工艺流程风味菜籽油主要包括清理、调质、炒籽、压榨、过滤和脱胶等环节,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在清理除杂工序中,为减少外源性污染物塑化剂和真菌霉素的带入,应采用多道清理工序;炒籽工序中,应通过严格控制炒籽条件以减少内源性污染物多环芳烃和聚合物等的生成。菜籽饼优质油菜籽清理调质炒籽压榨菜籽毛油风味菜籽油过滤脱胶图1风味菜籽油加工工艺流程示意框图7.2清理一般包括筛选、去石、风选和磁选等工序。筛选、去石、风选和磁选等工序使用的设备应符合GB/T32138、GB/T26895、GB/T25235和GB/T26888等的规定。清理后净料中杂质含量不超过0.5%。7.3炒籽一般包括调质和炒籽等工序。7.3.1油料调质T/HBLS0013—20234通过对油料进行增湿或者干燥处理,调质后油菜籽水分含量应控制在5%~12%之间。7.3.2炒籽油菜籽炒籽温度控制在120℃~160℃之间,炒籽时间不超过30min。炒籽过程中,保证油菜籽受热均匀,以免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及时去除炒籽过程中的烟雾,防止多环芳烃(PAHs)等物质的生成。炒籽所用设备应符合GB/T35323的规定。炒籽后油菜籽:水分含量≤3%,不均匀度≤±5%;无焦糊粒、无夹生粒。7.4压榨压榨法制油包括热榨和冷榨两种工艺。压榨所用的设备应符合GB/T25732、GB/T26891和GB/T26883规定中的一种。7.4.1热榨入榨前油菜籽水分不超过3%,温度不超过130℃,压榨过程中和压榨后菜籽油温度100℃~150℃。7.4.2冷榨入榨前油菜籽温度不超过50℃,水分含量控制在5%~12%之间,压榨过程中和压榨后菜籽油温度不超过80℃。7.5菜籽毛油精炼一般包括除杂、脱胶、过滤等工序,其中脱胶工序有湿法脱胶和干法脱胶。7.5.1湿法脱胶7.5.1.1毛油初清压榨油经沉降、过滤去除固体杂质后,将油脂温度冷却至40℃-50℃,泵入水化罐。7.5.1.2湿法脱胶采用与油温相同的食品级软水,添加量为0.1%~0.3%油重,用泵送入冷却罐,以10r/min~15r/min的速度搅拌,以不大于5℃/h的降温速率冷却至5℃~10℃,静置4h-24h。7.5.1.3过滤开始应低速少量进油,待形成滤饼层后,且油中不溶性杂质含量低于0.05%时,提高进油速率,整个过滤过程保持恒温。初始过滤的浑浊油返回并入待过滤油一起过滤。过滤所得成品油应符合GB/T1536相关要求。7.5.2干法脱胶7.5.2.1毛油初清压榨油经沉降、过滤去除固体杂质后,将油脂温度冷却至40℃~50℃,泵入油罐。7.5.2.2干法脱胶室温环境下向油中添加符合GB2760要求的吸附剂,吸附剂的量为0.5%~2%油重,以50r/min~100r/min的速度搅拌30min~60min。7.5.2.3过滤开始应低速少量进油,待形成滤饼层后,且油中不溶性杂质含量低于0.05%时,提高进油速率,整个过滤过程保持恒温。初始过滤的浑浊油返回并入待过滤油一起过滤。过滤所得成品油应符合GB/T1536的规定。8包装、储存和运输8.1包装应符合GB/T17374的相关规定,产品标签标识应符合GB7718的相关规定。T/HBLS0013—202358.2包装成品菜籽油的运输与贮存应符合GB/T17374的相关规定,散装成品菜籽油的贮存容器应符合GB4806.1及食品安全的相关要求,运输应符合GB/T30354的规定。9产品召回管理按GB14881的相关规定执行。10人员和管理制度要求10.1培训应符合GB14881中的相关规定。10.2管理制度和人员应符合GB14881中的相关规定。11记录与文件管理11.1应符合GB14881中的相关规定。11.2质量检验记录应有原始记录,并按规定保存。11.3宜建立各环节信息登录系统,为方便质量信息传输和追溯,宜采用二维码等信息传输方式。_______________
《 T/HBLS 0015-2023 荆楚粮油 全谷黑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荆楚粮油 全谷黑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 标准号:T/HBLS 0015-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X04/A051
- 发布日期:2023-03-13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 实施日期:2023-04-01
- 团体名称: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
- 标准分类:农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界定了全谷黑米蒸煮试验的术语和定义,描述了评价方法的原理、仪器和器具、操作步骤、全谷黑米米饭品质的品尝评定内容、顺序、要求及评分结果表示
本文件适用于全谷黑米的蒸煮试验及全谷黑米米饭食用品质评定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全谷黑米wholegrainblackrice黑稻(果皮呈黑色的稻谷)在加工中仅脱去稻壳,皮层、胚和胚乳均完好的整黑米。基于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允许脱壳等处理过程造成皮层等损失不超过籽粒质量的3%。3.2全谷黑米食用品质感官评价sensoryevaluationofwholegrainblackricepalatability全谷黑米在规定条件下蒸煮成米饭,品评人员通过嗅、观、尝等方式对所测米饭的气味、外观结构、适口性、滋味及冷饭质地进行综合品尝评价的试验,结果用食味综合评分的平均值表示。3.3全谷黑米食味综合评分tastingassessmentvalueofblackrice全谷黑米米饭品尝试验所得的气味、外观结构、适口性、滋味及冷饭质地等各项评分值的综合评分值。3.4食味品评员的识别能力assessorevaluationsensitivity食味品评员对不同的全谷黑米样品间米饭食味差异的识别能力。对品评员以样品为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方差分析检验值F=0.05水平显著作为评价指标,测定品评员品评的各个黑米样品是否存在显著差异。3.5食味品评员的嗜好性assessorevaluationpreference1T/HBLS0015—20232食味品评员个人的评价结果与全体食味品评员的品评结果的相关性。计算全体食味品评员对每个黑米米饭样品评价的平均值与各品评员个人的评价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以相关系数r=0.05水平显著评定品评员个人嗜好性。3.6初级全谷黑米食味品评员primaryassessor经挑选、培训,具有基本的全谷黑米米饭食味识别能力的感官评价人员。3.7优选全谷黑米食味品评员selectedassessor经挑选、培训,具有较高的全谷黑米米饭食味识别能力和较丰富感官分析经验的感官评价人员。4原理取一定量的全谷黑米试样,在规定条件下蒸煮成全谷黑米米饭,品评员通过感官对全谷黑米米饭的气味、外观结构、适口性、滋味及冷饭质地等进行指标评价,以参加品评员评价的全谷黑米米饭食味综合评分的平均值表示评价结果。5仪器和器具5.1实验砻谷机。5.2天平:感量0.01g。5.3烧杯:体积500ml。5.4直热式电饭锅(型号规格一致,须经相同条件蒸煮试验测试后效果一致)。5.5米饭品评盒:可放50g试样。5.6餐盘。6操作步骤6.1全谷黑米米样制备6.1.1扦样、分样按GB5491规定执行。6.1.2全谷黑米样品制备黑稻用砻谷机(5.1)加工脱壳制备成全谷黑米,商品黑米直接分取试样。6.1.3样品编号编排试样的编号、电饭锅编号(5.4)和米饭品评盒编号(5.5)。6.1.4全谷黑米参照样品的选择全谷黑米品评参照样品要求品种年度品质稳定,食味口感适中。由全谷黑米食味品评员按照8.3.1的规定,进行2?3次品评,取平均值,选出色、香、味正常,综合评分在75分左右的样品1份,作为品评的参照样品。6.2全谷黑米饭制备6.2.1洗米和煮饭用水应符合GB19298中的包装饮用水的各项指标要求。6.2.2称样T/HBLS0015—20233称取150?200g试样于500mL烧杯(5.3)中。6.2.3洗米将称量后的试样全谷黑米倒入电饭锅(5.4)内胆中,快速加水一次,前后搅拌4次,快速换水,重复2~3次。第1次洗米后需要快速换水,避免浊水浸入米中,洗米时间控制在2~3min。6.2.4加水浸泡加水的质量为全谷黑米质量的1.4倍,加水量可依据黑米的含水量以13.5%为基准值适当增减,室温下20℃~25℃水,浸泡1小时。6.2.5蒸煮蒸煮时接通电饭锅(5.4)电源开始蒸煮米饭,在蒸煮过程中不得打开锅盖。6.2.6搅饭电饭锅的开关跳开后,立即用饭勺搅拌煮好的米饭,首先从锅的中间按横竖两个方向画“十字”,再从锅周边松动,使米饭与锅壁分离,接着用饭勺上下轻轻搅动,使多余的水分蒸发之后盖上锅盖,焖制10min。6.2.7取样米饭完成焖制后,从锅中分别取约50g米饭松松地盛入贴有不同颜色标签(红、黄、蓝、绿)的米饭品评盒内(5.5),放在餐盘(5.6)上,每人1盘,每盘4份试样,1份对照。7评价试验的要求7.1检验室环境应符合GB/T10220的规定。7.2品评实验室应符合GB/T13868的规定。7.3品评人员依据附录A挑选出5~10名优选全谷黑米食味品评员或不少于15名初级全谷黑米食味品评员,对品评员随机编号。要求品评员品评前一天及当天不要过分饮用酒精类产品,节制刺激性餐食,早餐及午餐不要过饱或过饿,清淡饮食,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香水及护发产品,品评前30min内不能吸烟或者喝咖啡等刺激性饮品等。7.4米饭品评份数和品评时间每次品评试验试样信息不得告知品评员。每一轮次品评试验安排试样5份(包含4份被检样品和1份参照样品(6.1.4);当试样为5份以上时,应分两次以上安排试验;当试样不足5份时,可以将同一试样重复品评。同一位全谷黑米品评员每天品评次数不得超过2个轮次,品评时间安排在饭前1h或饭后2h进行。7.5品评样品编号与排列顺序将全部试样随机编号试验,每4份试样为1组。分别对应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标签,参照样品(6.1.4)为空白,不贴颜色标签。每一组的试样,重复2次品评,2次重复品评试样随机排列顺序。8样品品评8.1品评内容T/HBLS0015—20234全谷黑米米饭的气味、外观结构(颜色、光泽和饭粒完整性)、适口性(包括粘性、弹性、软硬度和滑口性)、滋味和冷饭质地。8.2品评顺序及要求8.2.1品评前的准备工作保持最佳的感官灵敏度,品评员在每次品评前用温水漱口,漱去口中的残留物。8.2.2辨别米饭气味将全谷黑米米饭趁热时置于鼻腔下方,适当用力地吸气,仔细辨别试样米饭的气味。8.2.3观察米饭外观观察全谷黑米米饭表面的颜色、光泽度和饭粒完整性。8.2.4辨别米饭的适口性用筷子取全谷黑米米饭少许放入口中,细嚼3?5s,边嚼边用牙齿、舌头等各感觉器官仔细品评,与参照样品(6.1.4)比较,辨别试样米饭的粘性、弹性、软硬度、滑口性、滋味和冷饭质地等指标。8.2.5冷饭质地全谷黑米米饭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后,品评判断冷饭的粘弹性、粘结成团性和硬度。8.3评分8.3.1评分方法一8.3.1.1根据全谷黑米米饭的气味、外观结构(颜色、光泽和饭粒完整性)、适口性(包括粘性、弹性、软硬度和滑口性)、滋味和冷饭质地,对比参照样品(6.1.4)进行综合评分,综合评分为各项得分之和,评分规则和记录表格式见附录B。8.3.1.2统计分析每位品评员的综合评分结果,剔除误差较大的综合评分(超过平均值10分以上),计算平均值。以综合评分的平均值作为感官评价的结果,计算结果保留整数。按附录D的格式填写“黑米食用品质感官评价结果统计表”。8.3.1.3按综合评分划分为5个等次,以59分以下为很差,60分?69分为差,70分?79分为一般,80分?89分为好,90分以上为极好。8.3.2评分方法二8.3.2.1分别将试验样品米饭的气味、外观结构、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和综合评分与参照样品(6.1.4)一一比较评定。根据好坏程度,以“最差”(-3)、“较差”(-2)、“稍差”(-1)、“与参照相同”(0)、“稍好”(+1)、“较好”(+2)、“最好”(+3)七个等级进行评分,在对应的栏目画〇。评分记录表格式见附录C。在评分时,可参照表1所列的米饭感官品质评价内容与描述。T/HBLS0015—20235表1全谷黑米米饭感官评价内容与描述评价内容描述气味特有香气具有全谷黑米特有的香气,香气浓郁;香气清淡或不明显有异味异味、陈米味或不愉快味道外观结构颜色米饭颜色黑色均一;颜色不均匀,呈现黑棕色或部分偏黑;颜色不均匀,棕褐色光泽表面对光反射的程度:有明显光泽、稍有光泽、无光泽饭粒完整性饭粒破裂/爆花的程度:破裂/爆花程度较少或者很少,破裂/爆花程度较多,饭粒不破裂或破裂/爆花程度严重适口性粘性粘附牙齿的程度:有粘性、稍有粘性、无粘性弹性咀嚼时是否有嚼劲:有嚼劲,稍有嚼劲,及米饭疏松,发硬,感觉有渣软硬度咀嚼时米饭对牙齿的压力:软硬适中,略硬或略软,很软或很硬滑口性咀嚼时米饭质体是否均匀,吞咽时的滑爽程度:滑爽、较滑爽、有蜡质感滋味纯正性持久性咀嚼时的滋味:甜味、香味以及味道的纯正性、浓淡和持久性冷饭质地成团性粘弹性硬度冷却米饭的口感:米饭粘结成团性、粘弹性和回生性8.3.2.2整理评分记录表,读取表中画〇的数值,如有漏画的则作“与参照相同”处理。8.3.2.3统计每位品评员的综合评分结果,剔除误差较大的综合评分(综合评分与平均值出现正负不一致或相差2个等级以上),计算综合评分平均值。试样的综合评分按照公式(1)进行换算,计算结果取整。按附录D的格式总结出“全谷黑米食用品质感官评价结果统计表”。T=75+((100-75)/3×A).............................公式(1)公式中:T—试样的综合评分A—评分方法二的综合评分平均值T/HBLS0015—20231附录A(规范性)全谷黑米食味品评员培训和考核办法A.1总体要求品评员应由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性别的人员组成。通过气味辨别能力、味觉识别能力、颜色识别能力、全谷黑米米饭食味判断能力、以及黑米饭尺度评价等方面的考核,考核合格后经规范性培训获得全谷黑米米饭品尝评价能力后方可作为品评员参加全谷黑米食味品质评价。A.2能力测试A.2.1气味判别能力测试测试内容:设置5种嗅觉灵敏度测试用溶液,纸签分别浸泡到5种溶液中,参试人员分别对蘸有不同溶液的气味纸签进行气味识别,判断有无气味,测试参试人员的气味判别能力。考核标准:答错1个以下(包含1个)记为测试合格。A.2.2味觉排位测试测试内容:提供5种浓度梯度的一水柠檬酸溶液,参试人员按浓度从低到高正确排序,测试参试人员味觉灵敏度。考核标准:答错1个以下(包含1个)记为测试合格。A.2.3颜色排位测试测试内容:提供4种颜色从浅到深的色差测试纸,参试人员按颜色由浅到深正确排序,测试参试人员对颜色深浅的识别能力。考核标准:答错1个以下(包含1个)记为测试合格。A.2.4全谷黑米米饭差别识别能力测试测试内容:提供3个全谷黑米米饭样品,其中两个样品相同,一个样品不同。要求选出3个样品中不同的样品编号,测试参试人员对不同全谷黑米食味差别的敏感程度和识别能力。考核标准:全部答对记为测试合格。A.2.5全谷黑米米饭适口性排位测试测试内容:分两组进行测试。一组是同一种全谷黑米样品,加水量分别为1.0倍、1.2倍、1.4倍、1.6倍的4种不同硬度的米饭样品,参试人员按照从软到硬的顺序正确排序,测试参试人员全谷黑米米饭适口性排位能力。另一组是全谷黑米样品与白米样品按照不同的比例配置(100%黑米、80%黑米+20%白米、50%黑米+50%白米、20%黑米+80%白米),参试人员按照米饭滑口性的顺序正确排序,测试参试人员米饭适口性排位能力。考核标准:答错1个以下(包含1个)记为测试合格。A.2.6全谷黑米米饭食味配对能力测试测试内容:准备食味品质好的全谷黑米样品1和食味品质差的全谷黑米样品2,设置3种米饭样品(100%黑米样品1、50%黑米样品1+50%黑米样品2、100%黑米样品2)。分为A组和B组两次重复,每组中3种米饭样品随机进行编号。参试人员先品尝A组所有米饭,再品尝B组所有米饭,将A、B两组食味相同的米饭试样进行配对,测试参试人员能否正确判断全谷黑米米饭食味。考核标准:全部答对记为米饭食味配对能力测试合格。T/HBLS0015—20232A.2.7全谷黑米米饭评分尺度能力测试测试内容:准备食味品质好的全谷黑米样品1和食味品质差的全谷黑米样品2,设置4种米饭样品(100%黑米样品1、50%黑米样品1+50%黑米样品2、20%黑米样品1+80%黑米样品2、100%黑米样品2),告知参试人员食味最好的为7分,食味最差的为2分,要求参试人员对4种样品进行打分。随机设置4个样品的顺序,重复测试一次,并统计评定。考核标准:测试结果的标准偏差在1.5之内记为测试合格。A.3培训对选拔合格的品评员进行培训,掌握全谷黑米米饭的食味品质评价方法,训练并提升评价员全谷黑米米饭食味品质评价的能力。A.3.1培训内容准备食味品质好的全谷黑米样品1和食味品质差的全谷黑米样品2,按照不同比例进行配置,进行4次难度不同的培训。培训全谷黑米米饭气味、颜色、外观、粘性、弹性、软硬度、滑口性、滋味、冷饭质地、综合评分等指标的评价方法。试验一:设置4个样品,食味品质差的全谷黑米样品所占比例分别为0%、20%、80%、100%。以食味品质差的全谷黑米比例为100%的样品为对照,对其余3个样品的气味、颜色、外观、粘性、弹性、软硬度、滑口性、滋味、冷饭质地、综合评分等进行打分训练。试验二:设置4个样品,食味品质差的全谷黑米样品所占比例分别为0%、20%、80%、100%。以食味品质差的全谷黑米比例为0%的样品为对照,对其余3个样品的气味、颜色、外观、粘性、弹性、软硬度、滑口性、滋味、冷饭质地、综合评分等进行打分训练。试验三:设置4个样品,食味品质差的全谷黑米样品所占比例分别为0%、50%、80%、100%,以食味品质差的全谷黑米比例为50%的样品为对照,对其余3个样品的气味、颜色、外观、粘性、弹性、软硬度、滑口性、滋味、冷饭质地、综合评分等进行打分训练。试验四:重复试验三,确认品评员评价结果的重复性。A.3.2培训方法将对照设为0分,±1,±2和±3的7阶段评价样品。评价表格见表A.1表A.1全谷黑米米饭感官评价表项目与参照样品比较差参照样品好最较稍稍较最评分-3-2-10+1+2+3气味颜色光泽饭粒完整性粘性弹性软硬度滑口性滋味冷饭质地综合评分备注T/HBLS0015—20233A.4考核A.4.1初级全谷黑米食味品评员按6.2全谷黑米米饭制备方法蒸制5份米饭,其中一份是参照样品,同时按照标准规定进行品评,重复3次。通过3次重复试验的感官评价结果,计算每位品评员的识别能力和嗜好性。综合评价在所有参加培训人员整体打分的平均值±1.0以内,且同时具有基本的全谷黑米米饭食味识别能力(F=0.05水平)的为初级全谷黑米食味品评员。A.4.2优选全谷黑米食味品评员参加不少于10次全谷黑米食味品评试验,综合考察感官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全谷黑米米饭食味识别能力、较丰富感官分析经验及评分稳定的为优选全谷黑米食味品评员。T/HBLS0015—20231附录B(规范性)全谷黑米米饭感官评价评分规则和记录表(评分方法一)品评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品评时间:年月日午时分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分值具体特性描述:分值样品得分No.1(红)No.2(黄)No.3(蓝)No.4(绿)气味5分纯正性和浓郁性5分具有全谷黑米饭特有的香气,香气浓郁:5分具有全谷黑米饭特有的香气,香气清淡或不明显:2分?4分米饭有异味、陈米或不愉快味道:0分?1分外观结构24分颜色10分米饭颜色均匀、黑色:9分?10分米饭颜色不均匀,呈现黑棕色或者部分黑色:7分?8分米饭颜色不均匀,呈现棕褐色:0分?6分光泽11分有明显光泽:10分?11分稍有光泽:7分?9分无光泽:0分?6分饭粒完整性3分饭粒破裂/爆花程度较少或很少:3分饭粒破裂/爆花程度较多:1?2分饭粒不破裂,或饭粒破裂/爆花程度严重:0分适口性48分粘性12分有粘性:10分?12分稍有粘性:7分?9分无粘性:0分?6分弹性12分米饭有嚼劲:10分?12分米饭稍有嚼劲:7分?9分米饭疏松、发硬,感觉有渣:0分?6分软硬度12分软硬适中:10分?12分略硬或略软:7分?9分很硬或很软:0分?6分滑口性12份咀嚼时米饭质地均匀,吞咽时滑爽:10分?12分咀嚼时米饭质地较均匀,吞咽时较滑爽:7分?9分咀嚼时米饭质地有颗粒感,吞咽时蜡质感觉:0分?6分滋味12分纯正性和持久性12分咀嚼时,有较浓郁的清香和甜味:10分?12分咀嚼时,清香滋味和甜味不明显,但无异味:6分?9分咀嚼时,有不愉快味道:0分?5分冷饭质地11分成团性、粘弹性、硬度11分米饭粘结成团,粘弹性较好,硬度适中:10分?11分米饭粘结成团,粘弹性稍差,米饭稍硬:7分?9分米饭松散,粘弹性差,米饭偏硬:0分?6分综合评分备注T/HBLS0015—20231附录C(规范性)全谷黑米米饭感官评价评分记录表(评分方法二)品评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品评时间:年月日午时分参照样品:试样标注:项目与参照样品比较差参照样品好最较稍稍较最评分-3-2-10+1+2+3气味颜色光泽饭粒完整性粘性弹性软硬度滑口性滋味冷饭质地综合评分备注注1:与参照样品比较,根据好坏程度在相应栏内画〇。注2:综合评分是按照品评员的识别能力、嗜好和参照样品比较后进行的综合评价。注3:“备注”栏填写对米饭的特殊评价(可以不填写)。T/HBLS0015—20232
《 T/HBLS 0016-2023 荆楚粮油 米饭型全谷黑米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荆楚粮油 米饭型全谷黑米
- 标准号:T/HBLS 0016-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X11/C131
- 发布日期:2023-03-13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 实施日期:2023-04-01
- 团体名称: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
- 标准分类:谷物磨制
- 内容简介:
本文件界定了荆楚粮油米饭型全谷黑米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质量与安全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和保质期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的商品米饭型全谷黑米
3术语和定义除GB/T1354、GB/T17891、GB/T18810和NY/T832规定的术语和定义外,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全谷黑米wholegrainblackrice黑稻(果皮呈黑色的稻谷)仅脱去稻壳,皮层、胚和胚乳均完好的整黑米。基于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允许脱壳等处理过程造成皮层等损失不超过籽粒质量的3%。3.2全谷黑米率ratioofwholegrainblackrice全谷黑米占黑米试样的质量分数。T/HBLS0016—202323.3米饭型全谷黑米cookingandsteamingtypeofwholegrainblackrice蒸煮后食用品质、花色苷含量符合本文件要求,适合经蒸煮制成米饭食用的全谷黑米。3.4异品种率ratioofdifferentvariety试验中粒型、外观与本批次黑米不同的粒数占试样粒数的百分率。4质量要求4.1米饭型全谷黑米的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质量指标项目指标食味综合评分/分≥80花色苷含量(干基)/(mg/100g)≥100水分含量/%≤13.5全谷黑米率/%≥95.0碎米含量总量/%≤5.0其中:小碎米含量/%≤0.5异品种率/%≤3.0不完善粒含量/%≤2.0杂质限量总量/%≤0.1其中:无机杂质含量/%≤0.02色泽黑色气味黑米固有的气味,无明显不良气味4.2食品安全要求4.2.1按国家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规定执行。4.2.2植物检疫按有关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4.3加工生产过程中的要求4.3.1原料应符合GB1350、GB/T17891的规定。4.3.2生产过程应符合GB13122、GB14881和GB/T26630的规定。4.3.3生产过程中,除符合GB5749规定的水之外不得添加任何物质。T/HBLS0016—202334.3.4净含量要求:见《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5检验方法5.1食味综合评分检验按T/HBLS0015执行。5.2花色苷含量检验按NY/T3164执行,花色苷含量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和芍药色素-3-O-葡萄糖苷含量之和。5.3水分含量测定按GB5009.3执行。5.4全谷黑米率检验按附录A执行。5.5碎米含量检验参照GB/T5503规定的方法执行。5.6异品种率检验参照GB/T17891-2017中6.11执行。5.7杂质、不完善粒检验参照GB/T17891-2017中6.5执行。5.8色泽、气味鉴定按GB/T5492执行。5.9净含量检验参照JJF1070.3执行。6检验规则6.1扦样、分样按GB5491规定执行。6.2检验的一般规则按GB/T5490规定执行。6.3产品组批同原料、同工艺、同设备、同班次、生产的同种产品为一批。6.4出厂检验出厂检验项目按4.1、4.4的规定检验。6.5型式检验型式检验按第4章的规定每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也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投产;b)当原料、工艺、装备有较大改动,可能影响产品性能;c)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T/HBLS0016—20234d)连续生产三年;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有关质量管理部门提出检验要求。6.6判定规则6.6.1凡不符合GB2715以及国家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有关规定的产品,判定为非食用产品。6.6.2符合表1要求的,判定为米饭型全谷黑米;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判定为非米饭型全谷黑米。6.6.3初验不合格时,可加倍抽样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7包装和标签7.1包装7.1.1包装应符合GB/T17109的规定和卫生要求。7.1.2若采用包装袋,则包装袋应牢固、无破损,缝口严密、结实,不应撒漏。7.2标签7.2.1标签标识应符合GB7718和GB28050的规定,并在标签上注明蒸煮方法(参见附录B)。7.2.2标注的净含量应为产品最大允许水分状况下的质量。7.2.3凡是采用本标准的黑米产品,应在产品名称中标注“米饭型全谷黑米”字样。8储存和运输8.1储存应储存在清洁、干燥、防雨、防潮、防虫、防鼠、无异味的仓房内,不应与有毒有害物质或水分较高的物质混存。8.2运输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运送,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雨淋和被污染。9保质期产品在常温下的保质期不应低于3个月。T/HBLS0016—20235附录A(规范性)全谷黑米率检验方法A.1仪器A.1.1天平(感量0.01g)。A.2操作方法取有代表性的净黑米试样,混匀后采取四分法分取样品50-100g(m),从中拣出黑米长度达到完整黑米粒长度4/5以上(含4/5)且籽粒皮层损失小于3%的全谷黑米粒(m1),称重后计算其全谷黑米率(X)。A.3结果计算按式(A.1)计算全谷黑米率:………………………………(A.1)式中X——全谷黑米率,单位为百分率(%);m——黑米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m1——全谷黑米质量,单位为克(g)。A.4重复性在重复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试验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2%。测定结果以双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表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X=×100%mm1T/HBLS0016—2023附录B(资料性)推荐的蒸煮方法将适量米饭型全谷黑米倒入电饭锅内胆中,用自来水快速淘洗2次后加入约1.4倍体积的自来水,室温浸泡1小时左右。接通电饭锅电源开始蒸煮米饭。电饭锅跳开后,首先从锅的中间按横竖两个方向画“十字”,再从锅周边松动,使米饭与锅壁分离,接着用饭勺上下轻轻搅动,使多余的水分蒸发之后盖上锅盖,焖制10分钟后即可食用。6T/HBLS0016—20237参考文献[1]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_________________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检测优势
检测资质(部分)




检测实验室(部分)
合作客户(部分)





检测报告作用
1、可以帮助生产商识别产品的潜在问题或缺陷,并及时改进生产工艺,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可以为生产商提供科学的数据,证明其产品符合国际、国家和地区相关标准和规定,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产品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减少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4、可以帮助生产商构建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信誉度,并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
5、可以确定性能和特性以及元素,例如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物理性能、热学性能等,从而为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参考。
6、可以评估产品是否含有有毒有害成分,以及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从而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检测流程
1、中析研究所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
2、客户可选择寄送样品或由我们的工程师进行采样,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我们的工程师会对样品进行初步评估,并提供报价,以便客户了解检测成本。
4、双方将就检测项目进行详细沟通,并签署保密协议,以保证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行测试试验.
5、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将与客户进行密切沟通,以便随时调整测试方案,确保测试进度。
6、试验测试通常在7-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时间根据样品的类型和数量而定。
7、出具检测样品报告,以便客户了解测试结果和检测数据,为客户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为粮油检测的检测内容,如需更多内容以及服务请联系在线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