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料检测: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调味料检测: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简介

发布时间:2025-04-02 13:15:19

更新时间:2025-05-10 03:40:40

咨询点击量:6

发布来源:检测资讯中心

调味料作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风味与多样化的使用场景。然而,在调味料生产与销售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添加不合规成分或使用不安全原料的情况,这不仅对食品的口感产生影响,更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此,调味料的检测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科学检测,我们能够确保消费者购买到的调味料不仅符合质量标准,还能在风味和安全性方面达到最佳平衡。
调味料检测: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内容

检测样品

调味料检测的样品通常来自市场上销售的各种品牌与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常见的酱油、醋、辣椒酱、盐、胡椒粉、味精等。这些样品会在不同的生产批次中进行抽样,确保检测结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每一个样品都会经过严格的包装检查、生产日期确认以及生产批次记录,以便追溯任何可能的质量问题。

检测项目

在调味料的检测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测项目:

  • 重金属含量检测:如铅、砷、镉等重金属的残留,过量的重金属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 添加剂检测:一些非法的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人工色素等常被滥用,检测可以确保其不超过标准范围。
  • 微生物污染检测:调味料可能因储存不当或生产工艺不规范而受到微生物污染,常见的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 营养成分分析:调味料中常见的盐分、糖分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是否符合标准。
  • 挥发性成分检测:一些调味料的风味主要来源于挥发性成分,如醋中的醋酸、酱油中的氨基酸等,检测这些成分有助于评估产品风味质量。

检测仪器

进行调味料检测时,所用的仪器设备必须具备高精度与高灵敏度,常见的仪器包括:

  • 气相色谱仪(GC):用于检测挥发性有机物,特别是香气和气味成分。
  •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用于分析样品中的重金属成分,确保其不超标。
  • 液相色谱仪(HPLC):广泛应用于添加剂、营养成分和色素等的定量分析。
  • PCR仪(聚合酶链式反应仪):用于检测样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特别是细菌、病毒的DNA。
  • 电子鼻:模仿人类嗅觉,用于调味料的气味分析,帮助评估其风味。

检测方法

在调味料检测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 样品预处理:首先要对调味料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稀释、过滤或提取等,确保后续的检测结果准确。
  • 标准曲线法: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测定样品中成分的含量。这一方法常用于重金属、营养成分及添加剂等的定量分析。
  • 微生物培养法: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观察其生长情况,确定调味料是否受到污染。
  • 感官评定法:通过的品评人员对调味料的外观、气味、口感等进行综合评分,从而评估其风味质量。

检测标准(部分)

《 QB/T 5951-2023 酵母调味料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酵母调味料
  • 标准号:QB/T 5951-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X66
  • 发布日期:2023-12-20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20.20
  • 实施日期:2024-07-01
    技术归口: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添加剂香料和调料、食品添加剂制造业QB 轻工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酵母调味料》,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文件规定了酵母调味料的感官、理化、微生物和污染物等技术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酵母调味料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 T/TSSP 040-2023 花椒复合调味料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花椒复合调味料
  • 标准号:T/TSSP 040-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120
  • 发布日期:2023-12-08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 实施日期:2023-12-15
    团体名称:贵州省特色食品产业促进会
  • 标准分类:农业B 采矿业
  • 内容简介: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花椒复合调味料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含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贮存、运输、贮存及保质期。本文件适用于花椒复合调味料生产、检验和贮存。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317白砂糖GB27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GB27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5009.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15691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3T/TSSP040—2023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T30382辣椒GB/T30391花椒GB306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0号(2023)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香辛料以花椒、八角、胡椒、孜然、辣椒等香辛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经粉碎或不粉碎、混匀、包装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固态调味料。3.2复合型固态调味料以花椒、八角、辣椒等香辛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为原料,经粉碎或提取等工艺制备后,添加食用盐、味精、白砂糖、食品用香精等中的部分或全部为辅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经粉碎或不粉碎、混匀、包装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固态调味料。4分类产品按食用方法分为即食类和非即食类。5技术要求5.1原辅料要求5.1.1花椒应符合GB/T30391的规定5.1.2八角、胡椒、孜然应符合GB/T15691的规定。5.1.3辣椒符合GB/T30382的规定。5.1.4食用盐应符合GB2721的规定。5.1.5味精应符合GB2720的规定。T/TSSP040—202355.1.6白砂糖应符合GB/T317的规定。5.1.7食品用香精应符合GB30616的规定。5.1.8食品添加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5.1.9其他原辅料应无霉变、无污染、无变质、无异味,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5.2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感官要求项目要求检验方法香辛料复合型固态调味料色泽具有不同品种香辛料调味料应有的色泽具有不同品种原料和辅料混合加工后特有的色泽将适量样品搅拌均匀后置于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组织状态、杂质,嗅其气味,品其滋味气味和滋味具有不同品种香辛料特有的香气和滋味,无异味具有不同品种复合型固态调味料特有的香气和滋味,无异味组织状态粉状、颗粒、块状杂质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5.3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检验方法香辛料复合型固态调味料水分/(g/100g)≤14.0GB5009.3总灰分/(g/100g)≤10.0---GB5009.4酸不溶性灰分/(g/100g)≤5.0---GB5009.4食用盐(以NaCl计)a/(g/100g)---≤30.0GB5009.44氨基酸态氮/(g/100g)---≥0.3GB5009.235铅(以Pb计)/(mg/kg)≤1.4(2.9)b≤0.9GB5009.12无机砷(以As计)c/(mg/kg)---≤0.1GB5009.11a与1.00m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AgNO3)=1.000mol/L]相当的氯化钠的质量为0.0585,单位为克(g);b括号内限量值适用于花椒、桂皮(肉桂)、多种香辛料混合的香辛料;c对于制定无机砷限量的食品可先测定其总砷,当总砷含量不超过无机砷限量值时,可判定符合限量要求而不必测定无机砷。否则,需测定无机砷含量再作判定。T/TSSP040—20235.4微生物指标即食类产品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微生物指标项目采样方案a及限量检验方法ncmM菌落总数/(CFU/g)5210000100000GB4789.2大肠菌群/(CFU/g)5210100GB4789.3平板计数法沙门氏菌/(/25g)500-GB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CFU/g)511001000GB4789.10a样品的采样和处理按GB4789.1执行;5.5其他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的规定。5.6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2761的规定。5.7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2760的规定。5.8净含量预包装食品的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按JJF107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5.9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应符合GB14881的规定。6检验规则6.1组批以同一原料、同一配方、同一班次加工的产品为一批。6.2抽样从同批次产品随机抽取12个包装袋(瓶),分为2份,2/3作为检验样品,1/3作为备检样品。6.3出厂检验6.3.1每批产品经出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T/TSSP040—20236.3.2出厂检验项目:香辛料为净含量、感官、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复合型固态调味料为净含量、感官、水分、食用盐、氨基酸态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6.4型式检验型式检验为本文件中5.2-5.8的全部项目。正常生产时,每半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试制投产前;b)原料来源、设备发生变化;c)连续停产3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e)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要求时。6.5判定规则当检验项目均符合本文件规定时,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当出现不符合本文件规定的他项目时,应对用留样或从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结果判定应以复验结果为准。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时,即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且不得进行复检。7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保质期7.1标签、标志7.1.1预包装产品食品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预包装产品食品营养标签应符合GB28050的规定。7.1.2非即食类固态调味料食品标签应标识食用方法。7.2包装包装容器应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有关规定,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包装封口应严密,无泄漏,无破损,不得使用有毒、有害、有污染的容器盛装产品。产品外包装应符合GB/T6543的规定。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7.3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注意防尘、防蝇、防污染等,避免日晒、雨淋等。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混运。7.4贮存产品应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清洁卫生的场所,有避光、防潮、防虫害等措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离地离墙存放。7.5保质期7T/TSSP040—2023在符合规定的贮运条件、包装完整、未经开启封口的情况下,保质期为12个月。

《 T/HBSTWB 001-2024 小龙虾用调味料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小龙虾用调味料
  • 标准号:T/HBSTWB 001-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H629
  • 发布日期:2024-01-02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20.10
  • 实施日期:2024-01-19
    团体名称:湖北省调味品协会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H 住宿和餐饮业
  • 内容简介:

    5.1基本要求不得使用非食品原料,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的规定。产品及食品原料的污染物限量、农药残留量及兽药残留量应分别符合GB2762、GB2763及GB31650的规定。5.2原辅料要求5.2.1香辛料:应符合GB/T15691或国家及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的规定。5.2.2酵母抽提物:应符合GB/T20886.2的规定。5.2.3食用盐:应符合GB2721的规定。5.2.4味精:应符合GB2720的规定。5.2.5酱油粉:应符合附录A3的规定。5.2.6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粉:应符合附录A2的规定。5.2.7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应符合SB/T10338的规定。5.2.8酱油:应符合GB2717的规定。5.2.9食醋:应符合GB2719的规定。5.2.10酿造酱:应符合GB2718的规定。5.2.11复合调味料:应符合GB31644的规定。5.2.12鸡精:应符合SB/T10371的规定。5.2.13蚝油:应符合GB/T21999的规定。5.2.14孜然:应符合GB/T22267的规定。5.2.15水产动物提取物、畜禽肉抽提物:应符合附录A1的规定。5.216蜂蜜:应符合GB14963的规定。5.2.17芝麻:应符合GB/T11761的规定。5.2.18白洒:应符合GB2758的规定。5.2.19黄酒:应符合GB/T13662的规定5.2.20调味料酒:应符合SB/T10416的规定5.2.21豆制品:应符合GB2712的规定。5.2.22白砂糖:应符合GB/T317的规定。5.2.23葡萄糖:应符合GB/T20880的规定。5.2.24植物油:应符合GB2716的规定。5.2.25食用动物油:应符合GB10146的规定。5.2.26食用玉米淀粉:应符合GB/T8885的规定。5.2.27麦芽糊精:应符合GB/T20886.6的规定。5.2.28水果蔬菜:应新鲜、清洁、无虫蛀、并符合GB2761、GB2762、GB2793的规定,5.2.29呈味核苷酸二钠:应符合GB1886.171的规定。5.2.30山梨酸钾:应符合GB1886.39的规定。5.2.31苯甲酸钠:应符合GB1886.184的规定。5.2.32D-异抗坏血酸钠:应符合GB1886.28的规定。5.2.33罗汉果甜苷:应符合GB1886.77的规定。5.2.34三氯蔗糖:应符合GB25531的规定。5.2.35焦糖色:应符合GB1886.64的规定。5.2.36食品用香精:应符合GB30616的规定。5.2.37食品用香料:应符合GB29938的规定。5.2.38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5.3感官指标色泽:具有相应产品应有色泽。滋味和气味:具有相应产品应有的滋味和气味,无异味、无嗅味。性状:呈固态的、半固态的或液态的,产品应有性状、无霉变。杂质: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杂质。5.4理化指标项目 指标  小龙虾用固态调味料小龙虾用半固态调味料 水分,%≤ 14.5 -- 食用盐(以NaCl计),%≤ 50 26 酸价(以脂肪计)(KOH),mg/g≤ -- 5.0  过氧化值(以脂肪计),g/100g≤ -- 0.25 铅(以Pb计),mg/kg≤ 0.90.9 无机砷(以As计),mg/kg≤ 0.1 0.13-氯-1,2-丙二醇,mg/kg≤ 1.0 0.4 项目 指标  小龙虾用液态调味料 食用盐(以NaCl计),%≤ 18 总酸(以乙酸计),g/100g≤1.5铅(以Pb计),mg/kg≤0.9 无机砷(以As计),mg/kg≤ 0.13-氯-1,2-丙二醇,mg/kg≤0.4 注:酸价、过氧化值指标仅适用于含有油脂的小龙虾用半固态调味料。3-氯-1,2-丙二醇指标仅限于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原料的小龙虾用调味料。5.5微生物限量即食小龙虾用调味料的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微生物限量项目 采样方案a及限量  n c m M 菌落总数,CFU/g 5 2 10000 100000 大肠菌群,CFU/g 5 2 10 100 沙门氏菌,/25g 5 0 0 — 金黄色葡萄球菌,CFU/g 5 1 100 1000 α:样品的分析及处理按GB4789.1执行。5.6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14881规定。5.7净含量与负偏差、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3)第70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并按JJF1070的规定执行。

《 T/SPFA 002-2023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 标准号:T/SPFA 002-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C146
  • 发布日期:2023-10-2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20.10
  • 实施日期:2023-10-25
    团体名称:四川省调味品协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为理化指标,理化限量指标主要设置水分、酸价、过氧化值、铅、黄曲霉毒素B1、3-氯-1,2-丙二醇指标。

《 T/ZZFSA 006-2023 复合型调味料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复合型调味料
  • 标准号:T/ZZFSA 006-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C146
  • 发布日期:2023-07-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20.10
  • 实施日期:2023-12-31
    团体名称:郑州市食品安全协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5 技术要求5.1 原辅料要求原辅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和有关规定

    5.2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项 目 要 求  色泽 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  气味、滋味 具有该产品应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无异嗅   状态  固态复合型调味料:颗粒状、片状、粉状、块状等固态形式,允许同时存在,无霉变,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  半固态复合型调味料:浓稠状固液混合体(膏状、酱状等),允许固液分层,无霉变,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  液态复合型调味料:液态,允许有少量聚集物或沉淀物,无霉变,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 检验方法:取适量试样于洁净的烧杯(液态产品)或白色瓷盘中(半固态或固态产品),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闻其气味

    用温开水漱口,品其滋味5.3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固态复合型调味料 半固态复合型调味料 液态复合型调味料水分/(g/100g)≤14 — — GB5009.3氯化物(以NaCl计)/(g/100g)≤55 25 20 GB5009.44酸价a(以脂肪计)(KOH)/(mg/g)≤— 5.0 — GB5009.229过氧化值b(以脂肪计)/(g/100g)≤ — 0.25 — GB5009.227  a 仅适用于含油型半固态复合型调味料[使用发酵型配料(豆酱、面酱、豆豉、腐乳)、酸性配料(如食醋、酸度调  节剂等)除外]

      b仅适用于含油型半固态复合型调味料

    5.4 微生物限量5.4.1 致病菌限量应符合GB29921的规定

    5.4.2 即食类产品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生物限量项目 采样方案a及限量 检验方法 n c m M 菌落总数b/(CFU/g或CFU/mL) 5 2 10000 100000 GB4789.2大肠菌群/(MPN/g或MPN/mL) 5 2 0.3 1.5 GB4789.3MPN计数法霉菌b/(CFU/g或CFU/mL) 5 2 100 1000 GB4789.15酵母b/(CFU/g或CFU/mL) 5 2 100 1000 GB4789.15  a 样品的采样及处理按GB4789.1执行

      b 不适用于以发酵制品(如发酵酱类、腐乳、豆豉等)为主要原料,且后序无杀菌工艺的产品

    5.5 真菌毒素限量和污染物限量5.5.1 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2761的规定

    5.5.2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的规定

    5.6 农药残留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3的规定

    5.7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5.7.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公告的规定

    5.7.2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GB14880的规定

    5.8 净含量及允许短缺量  应符合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的规定

    5.9 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14881的规定

《 T/CFNA 6201-2023 植物源调味料名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植物源调味料名录
  • 标准号:T/CFNA 6201-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1
  • 发布日期:2023-06-1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 实施日期:2023-06-15
    团体名称: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 标准分类:A 农、林、牧、渔业农业
  • 内容简介:

    GB/T12729.1香辛料和调味品名称GB/T21725天然香辛料分类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T/NAIA 0205-2023 黄芪调味料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黄芪调味料
  • 标准号:T/NAIA 0205-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C146
  • 发布日期:2023-04-28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20.10
  • 实施日期:2023-05-01
    团体名称: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黄芪调味料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黄芪调味料的生产加工和质量管理

《 T/MSAH 003-2022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 标准号:T/MSAH 003-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C146
  • 发布日期:2022-11-02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20.10
  • 实施日期:2022-11-02
    团体名称:眉山市食品安全学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半固态复合调味料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 T/CFNA 6508-2022 香辛料和调味料的光学指数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香辛料和调味料的光学指数测定
  • 标准号:T/CFNA 6508-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9
  • 发布日期:2022-06-2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 实施日期:2022-06-30
    团体名称: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 标准分类:A 农、林、牧、渔业农业
  • 内容简介:

    本标准根据美国洋葱大蒜协会ADOGA,14thEditionApril2005P17-18原理方法,结合检测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规范细化了具体操作要求

《 T/CFNA 6509-2022 香辛料和调味料的热水不溶物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香辛料和调味料的热水不溶物的测定
  • 标准号:T/CFNA 6509-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9
  • 发布日期:2022-06-2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 实施日期:2022-07-15
    团体名称: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 标准分类:A 农、林、牧、渔业农业
  • 内容简介:

    本标准根据美国洋葱大蒜协会ADOGA,14thEditionApril2005P22原理方法,结合检测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规范细化了具体操作要求

《 T/CFNA 6510-2022 香辛料和调味料的粒度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香辛料和调味料的粒度的测定
  • 标准号:T/CFNA 6510-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9
  • 发布日期:2022-06-2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 实施日期:2022-07-15
    团体名称: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 标准分类:A 农、林、牧、渔业农业
  • 内容简介:

    本标准根据美国调味品协会ASTAAnalyticalMethods(1985),Method10.0原理方法,结合检测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规范细化了具体操作要求

《 T/CFNA 6511-2022 香辛料和调味料体积指数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香辛料和调味料体积指数的测定
  • 标准号:T/CFNA 6511-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9
  • 发布日期:2022-06-2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 实施日期:2022-07-15
    团体名称: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 标准分类:A 农、林、牧、渔业农业
  • 内容简介:

    本标准根据美国洋葱大蒜协会ADOGA,14thEditionApril2005P26以及ASTAMethod-25.1-BulkIndexBulkDensity(MachineMethod),同时参考GB/T7900-2018白胡椒和GB/T7901-2018黑胡椒的内容,结合检测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规范细化了具体操作要求

《 T/CBFIA 01001-2017 酵母调味料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酵母调味料
  • 标准号:T/CBFIA 01001-2017
    中国标准分类号:X69/C146
  • 发布日期:2017-09-28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 实施日期:2017-06-01
    团体名称: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酵母调味料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 T/CFNA 6512-2020 香辛料和调味料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香辛料和调味料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方法
  • 标准号:T/CFNA 6512-2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9
  • 发布日期:2020-12-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21-03-01
    团体名称: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 标准分类:A 农、林、牧、渔业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香辛料和调味料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香辛料和调味料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

    本标准检出范围3-20000mg/kg

    当取样量为50g时,本方法检出限为3mg/kg

《 T/ZZFSA 006-2021 复合调味料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复合调味料
  • 标准号:T/ZZFSA 006-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C146
  • 发布日期:2021-07-1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20.10
  • 实施日期:2021-07-15
    团体名称:郑州市食品安全协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5 技术要求5.1 原辅料要求原辅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和有关规定

    5.2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项 目 要 求  色泽 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  气味、滋味 具有该产品应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无异嗅   状态  固态复合调味料:颗粒状、片状、粉状、块状等固态形式,允许同时存在,无霉变,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浓稠状固液混合体(膏状、酱状等),允许固液分层,无霉变,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  液态复合调味料:液态,允许有少量聚集物或沉淀物,无霉变,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 检验方法:取适量试样于洁净的烧杯(液态产品)或白色瓷盘中(半固态或固态产品),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闻其气味

    用温开水漱口,品其滋味5.3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固态复合调味料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液态复合调味料水分/(g/100g)≤14 — — GB5009.3氯化物(以NaCl计)/(g/100g)≤55 25 20 GB5009.44酸价a(以脂肪计)(KOH)/(mg/g)≤— 5.0 — GB5009.229过氧化值b(以脂肪计)/(g/100g)≤ — 2.5 — GB5009.227  a 仅适用于含油型半固态复合调味料[使用发酵型配料(豆酱、面酱、豆豉、腐乳)和酸性配料(如食醋、酸度调  节剂等)除外]

      b仅适用于含油型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5.4 微生物限量5.4.1 致病菌限量应符合GB29921的规定

    5.4.2 即食类产品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生物限量项目 采样方案a及限量 检验方法 n c m M 菌落总数/(CFU/g或CFU/mL) 5 2 10000 100000 GB4789.2大肠菌群/(MPN/g或MPN/mL) 5 2 0.3 1.5 GB4789.3MPN计数法霉菌b/(CFU/g或CFU/mL) 5 2 100 1000 GB4789.15酵母b/(CFU/g或CFU/mL) 5 2 100 1000 GB4789.15  a 样品的采样及处理按GB4789.1执行

      b 不适用于以发酵制品(如发酵酱类、腐乳、豆豉等)及为主要原料,且后序无杀菌工艺的产品

    5.5 真菌毒素限量和污染物限量5.5.1 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2761中复合调味料的规定

    5.5.2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中复合调味料的规定

    5.6 农药残留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3的规定

    5.7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5.7.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公告的规定

    5.7.2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GB14880的规定

    5.8 净含量及允许短缺量  应符合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的规定

    5.9 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14881的规定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调味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饮食体验和健康安全。通过先进的检测手段和设备,调味料的成分得以全面解析,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了解调味料检测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帮助自己选择安全、优质的调味料产品,还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智地面对市场中的各种选择。在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调味料行业也将迎来更加严格与科学的监管,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调味料检测: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检测资质(部分)

荣誉 荣誉 荣誉 荣誉

检测实验室(部分)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合作客户(部分)

客户 客户 客户 客户 客户

检测报告作用

1、可以帮助生产商识别产品的潜在问题或缺陷,并及时改进生产工艺,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可以为生产商提供科学的数据,证明其产品符合国际、国家和地区相关标准和规定,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产品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减少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4、可以帮助生产商构建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信誉度,并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

5、可以确定性能和特性以及元素,例如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物理性能、热学性能等,从而为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参考。

6、可以评估产品是否含有有毒有害成分,以及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从而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检测流程

1、中析研究所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

2、客户可选择寄送样品或由我们的工程师进行采样,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我们的工程师会对样品进行初步评估,并提供报价,以便客户了解检测成本。

4、双方将就检测项目进行详细沟通,并签署保密协议,以保证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行测试试验.

5、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将与客户进行密切沟通,以便随时调整测试方案,确保测试进度。

6、试验测试通常在7-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时间根据样品的类型和数量而定。

7、出具检测样品报告,以便客户了解测试结果和检测数据,为客户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为调味料检测: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的检测内容,如需更多内容以及服务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