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绝缘管型母线是一种采用固体绝缘材料(如环氧树脂)包裹导体的封闭式电力传输设备,具有高绝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变电站、发电厂等高压电力系统中。
行业标准 DL/T 1658-2016 35kV及以下固体绝缘管型母线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绝缘管型母线系统的结构和技术要求,以及固体绝缘管型母线的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包装运输方式。
本标准适用于系统标称电压35kV及以下、电流6300A及以下、频率50Hz(或60Hz)的分相固体绝缘管型母线。
其他电压和电流等级的固体绝缘管型母线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中国标准分类】 K12 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 【国际标准分类】 29.060.10-电线
行业标准 DL/T 5789-2019 水力发电厂高压电气设备选择及布置设计规范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水力发电厂标称电压为3kV~750kV 高压电气设备选择及布置设计。
【中国标准分类】 P59 水利、水电工程 【国际标准分类】 27.140-水力工程
国家标准 GB/T 37-1988 T型槽用螺栓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螺纹规格为M5~M48、B级的T形槽用螺栓。
【中国标准分类】 J13 通用零部件 【国际标准分类】 21.060.10-螺栓、螺钉、螺柱
国家标准 GB/T 41-2016 1型六角螺母 C级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C级1型六角螺母的型式尺寸、技术条件和标记。rn本标准适用于纹规格M5~M64、性能等级为5级、产品等级为C级的1型六角母。
【中国标准分类】 J13 通用零部件 【国际标准分类】 21.060.20-螺母
国家标准 GB/T 41-1986 1型六角螺母 C级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J13 通用零部件 【国际标准分类】 21.060.30-垫圈、锁紧件
国家标准 GB/T 97.2-2002 平垫圈 倒角型 A级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称规格(螺纹大径)为5~64mm、标准系列、硬度等级为200HV和300HV级、产品等级为A级的平垫圈。rn 硬度等级为200HV级的垫圈适用于:n ——性能等级至8.8级、产品等级为A和B级的六角头螺栓和螺钉;rn ——性能等级至8级、产品等级为A和B级的六角螺母;rn ——不锈钢及类似化学成分的六角头螺栓、螺钉和六角螺母;rn ——表面淬硬的自挤螺钉。rn 硬度等级为300HV级的垫圈适用于:n ——性能等级至10.9级、产品等级为A和B级的六角头螺栓和螺钉;rn ——性能等级至10级、产品等级为A和B级的六角螺母;rn 如需要本标准规定以外的尺寸,则应从GB/T 5286中选取。rn 当用于夹紧软材料零件或者工作上大的螺栓通孔时,使用者应校验这类垫圈的适用性。
【中国标准分类】 J13 通用零部件 【国际标准分类】 21.060.30-垫圈、锁紧件
国家标准 GB/T 97.2-1985 平垫圈 倒角型 A级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J04 通用零部件 【国际标准分类】 21.040.10-米制螺纹
国家标准 GB/T 192-1981 普通螺纹 基本牙型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H11 机械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77.080-黑色金属
国家标准 GB/T 223.69-2008 钢铁及合金 碳含量的测定 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
【适用范围】GB/T 223的本部分规定了用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测定碳含量。n本部分适用于钢、铁、高温合金和精密合金中质量分数为0.10%~2.00%碳含量的测定。
【中国标准分类】 H11 金属化学分析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77.080.01-黑色金属综合
国家标准 GB/T 223.69-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测定碳含量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H11 金属化学分析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77.080-黑色金属
国家标准 GB/T 223.71-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管式炉内燃烧后重量法测定碳含量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用管式炉内燃烧后重量法测定碳含量。 本标准适用于铁、钢、高温合金和精密合金中0.10%(m/m)~5.00%(m/m)碳含量的测定。
【中国标准分类】 H11 金属化学分析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77.080-黑色金属
国家标准 GB 229-1984 金属夏比(U型缺口)冲击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H23 金属理化性能实验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77.040.10-金属材料力学试验
国家标准 GB/T 241-1990 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H23 金属理化性能实验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77.040.10-金属材料力学试验
国家标准 GB/T 242-2007 金属管 扩口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H23 金属理化性能实验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77.040.10-金属材料力学试验
国家标准 GB/T 242-1982 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H23 金属理化性能实验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77.040.10-金属材料力学试验
国家标准 GB/T 244-2008 金属管 弯曲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H23 金属理化性能实验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77.040.10-金属材料力学试验
国家标准 GB/T 244-1982 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H23 金属理化性能实验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77.040.10-金属材料力学试验
国家标准 GB/T 245-2008 金属管 卷边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圆形横截面金属管塑性变形能力的卷边试验方法。n本标准适用于外径不超过150㎜、管壁厚度不超过10㎜的金属管。本标准适用的金属管外径和壁厚范围可以在相关产品标准中做更详细的规定。
【中国标准分类】 H23 金属理化性能实验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77.040.10-金属材料力学试验
国家标准 GB/T 245-1997 金属管 卷边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H23 金属理化性能实验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77.040.10-金属材料力学试验
国家标准 GB 245-1982 金属管卷边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H23 金属理化性能实验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77.040.10-金属材料力学试验
国家标准 GB/T 246-2007 金属管 压扁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圆形横截面金属管塑性变形能力的压扁试验方法,包括显示其缺陷。n本标准适用于外径不超过600 mm,壁厚不超过外径的15%的金属管。本标准适用的金属管外径和壁厚范围可以在相关的产品标准中做更详细的规定。
【中国标准分类】 H23 金属理化性能实验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77.040.10-金属材料力学试验
国家标准 GB/T 246-1997 金属管 压扁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H23 金属理化性能实验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77.040.10-金属材料力学试验
国家标准 GB 246-1982 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K40 金属理化性能实验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 29.020-电气工程综合
国家标准 GB 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设备最高电压大于1kV的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使用的下列户内和户外输变电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K04 电工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29.020-电气工程综合
国家标准 GB/T 311.2-2013 绝缘配合 第2部分:使用导则
【适用范围】GB/T311的本部分将为正确执行GB311.1—2012《绝缘配合 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提供指导 以便经济合理地确定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输变电设备或成套装置的额定耐受电压、选取相应于设备最高电压Um的标准绝缘水平。 n本部分与GB311.1—2012相对应 适用于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的相对地绝缘、相间绝缘和纵绝缘 并按设备最高电压分为两个范围 即范围Ⅰ和范围Ⅱ。 n与设备最高电压的关联性仅是为了绝缘配合的目的 本部分不包括对人员安全的要求。 n本部分适用于标称电压为1kV 以上的三相交流系统 给出或推荐的数值一般也仅适用于这些系 n统。但是 提供的基本原则对两相和单相电力系统也是适用的。在导则中强调结合具体工程研究绝缘 n配合 以合理确定绝缘水平的必要性 这对范围Ⅱ的设备更有意义。 n本部分不考虑例行试验 有关例行试验由相关设备委员会规定。 n本部分的内容严格遵循GB311.1—2012给出的绝缘配合的程序(GB311.1—2012中图1)。本部 n分第2章至第5章与GB311.1—2012图1中相应的框格对应 给出了如何掌握绝缘配合程序原则的详 n细信息 求取要求耐受电压。 n本部分强调 在绝缘配合程序的最初阶段 必须充分考虑到运行中作用电压的所有起因、分类以及 n类型 与设备最高电压的范围(范围Ⅰ、范围Ⅱ)无关。只有在程序的最后阶段 在选取标准(额定)耐受 n电压时 采用了用标准耐受电压涵盖特殊运行作用电压的原则 给出了GB311.1—2012中标准绝缘水 n平与设备最高电压之间的对应关系。 n附录中给出了支撑标准正文阐述的原则或解释所需的实例和详细信息以及采用的基本分析技术。
【中国标准分类】 K40 输变电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29.080.30-绝缘系统
国家标准 GB/T 311.2-2002 绝缘配合 第2部分: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
【适用范围】 本标准将为正确执行GB 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提供指导,以便经济合理地确定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输变电设备或成套装置的额定耐受电压、选取相应于设备最高电压U<下标m>的标准绝缘水平。rn 和GB 311.1相适应,本标准适用于设备的相对地绝缘、相间绝缘和纵绝缘,并按设备最高电压分为两个范围,即范围Ⅰ和范围Ⅱ论述。rn 本标准所提供的基本原则对两相和单相电力系统也是适用的。在导则中强调结合具体工程研究绝缘配合,以合理确定绝缘水平的必要性,这对范围Ⅱ的设备更有意义。rn 尽管GB 311.1为非等效采用IEC 60071-1:1993《绝缘配合 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但本导则的总体结构、基本原则、有关主要内容、绝缘配合程序的主要考虑、标准绝缘水平和IEC 60071-2都是一致的,因此,本标准为等效采用IEC 60071-2:1996《绝缘配合 第2部分 使用导则》。在编写时结合我国的经验和实践,尽量向IEC 60071-2靠近,并广泛采用IEC 60071-2中根据国际上已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提供的资料。
【中国标准分类】 K40 输变电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29.080.30-绝缘系统
国家标准 GB/T 311.3-2017 绝缘配合 第3部分: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程序
【适用范围】1.1概述
《绝缘配合》的本部分给出了无标准绝缘水平规定的高压直流(HVDC)换流站的绝缘配合程序的导则。
本部分仅适用于高压交流电力系统中的高压直流部分,而不适用于工业川的换流设备。所给定的
原理及规则仅适用绝缘配合目的。本部分不涉及对人身安全的要求。
1.2背景描述
高压直流换流站换流器采用晶闸管阀申联或并联组成,并且换流过程采用特有的控制和保护方式,因而与交流变电站相比,对设备的过电压保护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本部分给出了承受工频电压、直流电压、谐波电压和冲击电压的换流站设备过电压和绝缘配合的程序。提出了串联或并联避雷器的保护水平,优化避雷器配置的方案。给出了常规和背靠背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示例(见附录B、附录C)。
本部分描述了换流站与常规变电站在绝缘配合的基本原理和设计目标上的差异。
本部分仅涉及当前用于高压直流换流站过电压保护的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给出了避雷器基本特性、要求及运行中最大过电压的计算过程;提出了典型的避雷器配置方案、避雷器应力以及确定该应力的方法。
本部分包括了换流站交流场(不包括交流线路)和直流场设备的绝缘配合。由于线路和电缆对换流站设备绝缘配合有影响,所以也包括在内。
尽管本部分用于普通高压直流系统(换流电压来自交流滤波器母线),但是绝缘配合主要原则也适用于附录D中电容换流(CCC)换流器和可控串补换流器(CSCC)及附录E中一些特殊的换流器结构。
本部分讨论了有关电网换相换流器(LCC)的绝缘配合。本部分不包括柔性直流电压源换流器(VSC)。
【中国标准分类】 K40 输变电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29.080-绝缘
国家标准 GB/T 311.3-2007 绝缘配合 第3部分: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程序
【适用范围】本部分给出了无标准绝缘水平规定的高压直流换流站的绝缘配合程序的导则。rn本部分仅适用于高压交流电力系统中的高压直流部分,而不适用于工业永的换流设备。所给定的原理及规则仅适用于绝缘配合目的。本部分不设计对人身安全的要求。
【中国标准分类】 K40 输变电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29.080-绝缘
国家标准 GB/T 311.4-2010 绝缘配合 第4部分: 电网绝缘配合及其模拟的计算导则
【适用范围】GB/T 311的本部分规定了进行绝缘配合数字化计算的导则,并提出了普遍认可的建议; -电力系统的数字模型; 实施适用于数值计算的确定性法和统计法。 本部分适用于给出进行绝缘配合的计算方法、建模和示例方面的资料,以便采用GB/T 311.2-2002中提出的方法,并按照GB 311.1-1997选取设备或装置的绝缘水平。
【中国标准分类】 K48 输变电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29.080.01-电绝缘综合
国家标准 GB/T 311.7-1988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E30 输变电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75.080-石油产品综合
国家标准 GB/T 507-2002 绝缘油 击穿电压测定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绝缘油击穿电压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测定40℃粘度不大于350 mm2/s的各种绝缘油,适用于未使用过的绝缘油的交接试验,也适用于设备监测和保养时对试样状况的评定。
【中国标准分类】 E38 石油产品 【国际标准分类】 29.040.10-绝缘油
4、双方将就检测项目进行详细沟通,并签署保密协议,以保证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行测试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