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检测

LTE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检测简介

发布时间:2025-05-04 03:25:52

更新时间:2025-05-07 11:31:32

咨询点击量:111

发布来源:材料检测中心

第三方LTE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检测机构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科研分析中心作为综合性研究所检测中心,旗下实验室拥有CMA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7-15个工作日便可出具LTE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检测报告。检测样品包含LTE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LTE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等。
LTE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检测内容

检测信息(部分)

Q1:LTE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包含哪些产品类型?

A1:主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LTE模块、CPE(客户终端设备)、物联网终端、车载通信设备、便携式热点设备及其他支持LTE网络的通信终端和外围辅助组件。

Q2:这类设备的检测用途是什么?

A2:检测用于验证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或国际通信标准(如3GPP、GCF、PTCRB)、射频性能、电磁兼容性(EMC)、安全性及网络互通性要求,确保用户设备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Q3:检测概要包含哪些核心内容?

A3:涵盖射频参数测试(如发射功率、频率误差)、协议一致性测试、辐射杂散测试、SAR(比吸收率)评估、电池安全测试以及软件功能验证等,确保设备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方位合规性。

检测项目(部分)

  • 发射功率:验证设备射频信号输出强度是否符合规范,避免干扰其他频段。
  • 频率误差:检测设备载波频率与标准值的偏差,影响信号稳定性。
  • 调制精度(EVM):评估信号调制质量,确保数据传输可靠性。
  • 接收灵敏度:测试设备在弱信号环境下的最低可接收信号强度。
  • 频谱发射模板:验证发射信号是否超出规定频谱范围。
  • 邻道泄漏比(ACLR):衡量信号对相邻信道的干扰程度。
  • 杂散辐射:检测设备非工作频段的电磁辐射是否超标。
  • SAR值:评估人体暴露于射频能量下的安全限值。
  • 协议一致性:验证设备与LTE网络协议的兼容性。
  • 切换性能:测试设备在不同基站间的信号切换稳定性。
  • 吞吐量:测量数据传输速率是否符合理论最大值。
  • 电池安全:检查电池过充、过放及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
  • 电磁兼容性(EMC):评估设备抗干扰及对其他设备的影响。
  • 天线效率:测试天线信号转换效率是否达标。
  • 功耗测试:分析设备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能耗表现。
  • 语音质量(VoLTE):评估高清语音通话的清晰度与延迟。
  • 网络接入时延:测量设备接入基站的平均响应时间。
  • 多输入多输出(MIMO)性能:验证多天线技术的增益效果。
  • IP数据包传输完整性: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率与错误率。
  • 环境适应性:测试设备在极端温湿度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

检测范围(部分)

  • LTE智能手机
  • LTE平板电脑
  • LTE CPE(客户终端设备)
  • LTE物联网终端
  • 车载LTE通信模块
  • 便携式LTE热点设备
  • LTE工业路由器
  • LTE Dongle(上网卡)
  • LTE智能手表
  • LTE安防监控设备
  • LTE无人机通信模块
  • LTE POS终端
  • LTE医疗监测设备
  • LTE车载导航系统
  • LTE智能家居网关
  • LTE电子书阅读器
  • LTE对讲机
  • LTE应急通信设备
  • LTE广播接收设备
  • LTE射频前端组件

检测仪器(部分)

  • 频谱分析仪
  • 矢量信号发生器
  • 网络模拟器(如Keysight UXM)
  • 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
  • SAR测试系统
  • 电磁兼容测试暗室
  • 射频屏蔽箱
  • 功率计
  • 信号衰减器
  • 高低温试验箱

检测标准(部分)

行业标准 YD/T 2583.14-2013 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14部分: LTE 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适用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口卫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包括限值、性能判据和测量方法等。
本部分适用LTE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04  通信、广播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33.100-电磁兼容性(EMC)
行业标准 YD/T 2575-2013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适用范围】本标准主要规定了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UE)数据业务方面功能和性能要求、功耗要求、接口要求、可靠性要求、电磁兼容要求、比吸收率要求以及电池和充电器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第一阶段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rn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2576.1-2013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 第1部分:基本功能、业务和可靠性测试
【适用范围】本部分规定了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UE)数据业务方面的功能要求、功耗要求、可靠性要录、电磁兼容要求、比吸收率要求以及电池和充电器要求等方面的测试方法。rn本部分适用于所有的第一阶段的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rn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2577-2013 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适用范围】本标准主要规定了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UE)数据业务方面功能和性能要求,功耗要求,接口要求,可靠性要求,电磁兼容要求,比吸收率要求以及电池和充电器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第一阶段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rn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2578.1-2013 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 第1部分:基本功能、业务和可靠性测试
【适用范围】本部分规定了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UE)数据业务方面的功能要求、功耗要求、可靠性要求、电磁兼容要求、比吸收率要求以及电池和充电器要求等方面的测试方法。rn本部分适用于所有的第一阶段的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rn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2583.1-2018 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1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针对不同形态的基站,包括宏基站、分布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一体化天线基站等,给出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试验要求和性能判据。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在电信中心、用户环境和户外暴露环境的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本标准不包含射频设备的天线端口的杂散测试要求。
【中国标准分类】  M04  通信、广播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33.100-电磁兼容性(EMC)
行业标准 YD/T 2583.2-2015 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2部分: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的通用要求
【适用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蜂窝式移动通信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MC)要求,包括限值、性能判据和测量方法等。
本部分适用于蜂窝式移动通信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04  通信、广播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33.100-电磁兼容性(EMC)
行业标准 YD/T 2583.3-2016 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第3部分:多模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适用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多模基站及其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包括限值、性能判据
和测量方法等。
本部分适用于在电信中心、用户环境和户外暴露环境下使用的多模基站及辅助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04  通信、广播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33.100-电磁兼容性(EMC)
行业标准 YD/T 2583.4-2016 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4部分:多模终端及其辅助设备
【适用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的多模终端及其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MC)要求,包括限值、性能判据和测量方法等。
本部分适用于移动通信设备的多模终端及其辅助设备,也适用于涉及GSM.CDMA.W-CDMA、TD-SCDMA、LTE等制式多无线模块共存移动终端。
【中国标准分类】  M42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120.20-导线和对称电缆
行业标准 YD/T 2583.6-2018 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6部分:900/1800MHz TDMA 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适用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发送和接收语音和/或数据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GSM900MHz和DCS1800MHz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移动台(MS)及其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MC)要求,包括测量方法、频率范围、限值和性能判据。
本部分适用于便携和车载使用的移动台,也适用于那些使用电源供电且在固定位置使用的移动台,同时适用于各类GSM900MHz和DCS1800MHz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数据终端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04  通信、广播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33.100-电磁兼容性(EMC)
行业标准 YD/T 2583.17-2019 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17部分:5G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5G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设备、辅助射频放大器、中继器及其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5G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固定或移动基站无线设备、辅助射频放大器、中继器及其相应的辅助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04  通信、广播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33.100-电磁兼容性(EMC)
行业标准 YD/T 2583.18-2019 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18部分:5G用户设备和辅助设备
【适用范围】本部分规定了5G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包括测量方法、频率范围、限值和性能判据。
本部分适用于便携和车载使用的用户设备,也适用于使用电源供电且在固定位置使用的用户设备,同时适用于5G蜂窝式通信系统的各类数据终端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04  通信、广播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33.100-电磁兼容性(EMC)
行业标准 YD/T 2593-2013 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所特有的基本业务和功能、性能、环境和可靠性、卡接口、电磁兼容、移动台电气安全性能、比吸收率、外观包装和装配等方面的技术要求。rn本标准适用于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rn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2594-2013 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双通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单卡双通终端设备所特有的功能、性能、接口、人机界面、环境、可靠性以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rn本标准适用于支持SIM卡、USIM卡的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单卡双通终端设备。rn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2595-2013 TD-LTE/LTE FDD/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TD-LTE/LTE FDD/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所特有的基本业务和功能、性能、环境和可靠性、卡接口、电磁兼容、移动台电气安全性能、比吸收率、外观包装和装配等方面的技术要求。rn本标准适用于TD-LTE/LTE FDD/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rn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2596-2013 TD-LTE/LTE FDD/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双通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TD-LTE/LTE FDD/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单卡双通终端设备所特有的功能、性能、接口、人机界面、环境、可靠性以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rn本标准适用于支持SIM卡、USIM卡的TD-LTE/LTE FDD/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单卡双通终端设备。rn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2597-2013 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的业务和功能测试方法、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无线资源管理一致性测试方法和网络兼容性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2598-2013 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双通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单卡双通终端设备所特有的功能、性能、接口、人机界面、环境、可靠性以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测试方法。rn本标准适用于支持SIM卡、USIM卡的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单卡双通终端设备。rn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2599-2013 TD-LTE/LTE FDD/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TD-LTE/LTE FDD/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的业务和功能测试方法、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无线资源管 理一致性测试方法和网络兼容性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TD-LTE/LTE FDD/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2600-2013 TD-LTE/LTE FDD/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双通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TD-LTE/LTE FDD/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单卡双通终端设备所特有的功能、性能、接口、人机界面、环境、可靠性以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测试方法。rn本标准适用于支持SIM卡、USIM卡的TD-LTF/LTE FDD/TD-CDMA/WCDMA/GSM(GPRS)多模单卡双通终端设备。rn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2684-2013 LTE/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LTE/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的业务和功能测试方法、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无线资源管理一致性测试方法和网络兼容性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LTEm>SCDMA/W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2686-2013 LTE/W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LTE/W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的业务和功能测试方法、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无线资源管理一致性测试方法和网络兼容性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LTE/W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31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2862-2015 LTE/WCDMA/GSM(GPRS)多模双卡双待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LTEIWCDMA/GSM(GPRS)多模双卡双待终端设备所特有的基本业务和功能、性能、环境和可靠性、接口、电磁兼容、移动台电气安全性能、比吸收率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LTE/WCDMA/GSM(GPRS)多模双卡双待终端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2864-2019 LTE/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双卡多待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LTE/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双卡多待终端设备所特有的功能、性能、接口、环境、可靠性以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支持SIM卡、USIM卡的LTE/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双卡多待终端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2865-2019 LTE/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双卡多待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LTE/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双卡多待终端设备所特有的功能、性能、接口、环境、可靠性以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支持SIM卡、USIM卡的LTE/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双卡多待终端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3040-2016 LTE/CDMA/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双卡多待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LTE/CDMA/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双卡多待终端设备所特有的功能、性能、接口、人机界面、环境、可靠性以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LTE/CDMA/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双卡多待终端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3041-2016 LTE/CDMA/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双卡多待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LTE/CDMA/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双卡多待终端设备所特有的功能、性能、接口、人机界面、环境、可靠性以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LTE/CDMA/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双卡多待终端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行业标准 YD/T 3337-2018 面向物联网的蜂窝窄带接入(NB-IoT) 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面向物联网的蜂窝窄带接入(NB-IoT)终端设备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接口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面向物联网的蜂窝窄带接入(NB-IoT)终端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36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99-其他无线通信设备
行业标准 YD/T 3409-2018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 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系统终端设备技术要求,包括终端设备的架构和协议、终端分类、业务功能和性能要求、功能要求、射频性能要求、音频视频编解码要求、接口要求、功耗要
求、环境和可靠性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的终端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36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无线通信
行业标准 YD/T 3578-2019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家庭基站设备技术要求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家庭基站设备(含家庭级和企业级)的无线功能、互操作功能、射频性能、硬件要求、SON功能、同步要求、环境要求、外观要求、供电与功耗、安全要求、电磁兼容能力、可用性和可靠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TD-LTE企业级家庭基站和家庭级家庭基站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36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99-其他无线通信设备
行业标准 YD/T 3610-2019 LTE用户驻地设备(CPE)技术要求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于LTE的用户驻地设备(简称LTE CPE)的技术要求,包括通信接口、功能、网络信息安全、性能、电源、环境适应性、电气安全、防雷以及电磁兼容性等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的LTE CPE。
【中国标准分类】  M36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99-其他无线通信设备
行业标准 YD/T 3611-2019 LTE用户驻地设备(CPE)测试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于LTE的用户驻地设备(简称LTE CPE)的测试方法,包括接口、功能、网络信息安全、性能、环境适应性、电气安全、防雷以及电磁兼容性等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的LTE CPE。
【中国标准分类】  M36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99-其他无线通信设备
行业标准 YD/T 3630-2020 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适用范围】本标准主要规定了引入载波聚合、多天线技术增强和增强小区间干扰协调等技术后,对用户设备数据业务方面功能和性能要求、多模要求、功耗要求、接口要求、可靠性要求、电磁兼容要求、比吸收率
要求以及电池和充电器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第二阶段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M37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20-接收和发射设备
国家标准 GB/T 131-1993 机械制图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J04  机械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01.100.99-其他制图标准
国家标准 GB 131-1983 机械制图 表面精糙度代号及其注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G11  机械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71.060.40-碱
国家标准 GB/T 210.2-2004 工业碳酸钠及其试验方法 第2部分:工业碳酸钠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碳酸钠的试验方法。rn 本标准适用于以工业盐或天然碱为原料,由氨碱法、联碱法或其他方法制得的工业碳酸钠。该产品主要用于化工、玻璃、冶金、造纸、印染、合成洗涤剂、石油化工等工业。rn 分子式:Na<下标2>CO<下标3>n 相对分子质量:105.99(按199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中国标准分类】  G11  无机化工原料 【国际标准分类】  71.060.40-碱
国家标准 GB 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设备最高电压大于1kV的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使用的下列户内和户外输变电设备。
【中国标准分类】  K04  电工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29.020-电气工程综合
国家标准 GB/T 311.2-2002 绝缘配合 第2部分: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
【适用范围】 本标准将为正确执行GB 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提供指导,以便经济合理地确定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输变电设备或成套装置的额定耐受电压、选取相应于设备最高电压U<下标m>的标准绝缘水平。rn 和GB 311.1相适应,本标准适用于设备的相对地绝缘、相间绝缘和纵绝缘,并按设备最高电压分为两个范围,即范围Ⅰ和范围Ⅱ论述。rn 本标准所提供的基本原则对两相和单相电力系统也是适用的。在导则中强调结合具体工程研究绝缘配合,以合理确定绝缘水平的必要性,这对范围Ⅱ的设备更有意义。rn 尽管GB 311.1为非等效采用IEC 60071-1:1993《绝缘配合 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但本导则的总体结构、基本原则、有关主要内容、绝缘配合程序的主要考虑、标准绝缘水平和IEC 60071-2都是一致的,因此,本标准为等效采用IEC 60071-2:1996《绝缘配合 第2部分 使用导则》。在编写时结合我国的经验和实践,尽量向IEC 60071-2靠近,并广泛采用IEC 60071-2中根据国际上已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提供的资料。
【中国标准分类】  K40  输变电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29.080.30-绝缘系统
国家标准 GB/T 311.4-2010 绝缘配合 第4部分: 电网绝缘配合及其模拟的计算导则
【适用范围】GB/T 311的本部分规定了进行绝缘配合数字化计算的导则,并提出了普遍认可的建议; -电力系统的数字模型; 实施适用于数值计算的确定性法和统计法。 本部分适用于给出进行绝缘配合的计算方法、建模和示例方面的资料,以便采用GB/T 311.2-2002中提出的方法,并按照GB 311.1-1997选取设备或装置的绝缘水平。
【中国标准分类】  K48  输变电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29.080.01-电绝缘综合
国家标准 GB/T 311.7-1988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N12  输变电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91.140.60-供水系统
国家标准 GB/T 778.3-1996 冷水水表 第3部分: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N12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装置 【国际标准分类】  17.120-流体流量的测量
国家标准 GB/T 788-1999 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图书和杂志的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图书(含教科书)和杂志,不适用于需要采用特殊开本的图书的杂志。
【中国标准分类】  A17  经济、文化 【国际标准分类】  37.100.20-印制材料
国家标准 GB/T 788-1987 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A26  经济、文化 【国际标准分类】  17.180.20-颜色和光的测量
国家标准 GB/T 936-1989 彩色电视接收机白场及其宽容度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A25  基础标准 【国际标准分类】  33.160.20-无线电接收机
国家标准 GB/T 103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 轮廓法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及其数值系列和规定表面粗糙度时的一般规则。rn本标准适用于对工业制品的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中国标准分类】  J04  机械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17.040.10-公差与配合
LTE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检测

检测优势

检测资质(部分)

荣誉 荣誉 荣誉 荣誉

检测实验室(部分)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合作客户(部分)

客户 客户 客户 客户 客户

检测报告作用

1、可以帮助生产商识别产品的潜在问题或缺陷,并及时改进生产工艺,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可以为生产商提供科学的数据,证明其产品符合国际、国家和地区相关标准和规定,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产品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减少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4、可以帮助生产商构建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信誉度,并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

5、可以确定性能和特性以及元素,例如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物理性能、热学性能等,从而为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参考。

6、可以评估产品是否含有有毒有害成分,以及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从而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检测流程

1、中析研究所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

2、客户可选择寄送样品或由我们的工程师进行采样,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我们的工程师会对样品进行初步评估,并提供报价,以便客户了解检测成本。

4、双方将就检测项目进行详细沟通,并签署保密协议,以保证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行测试试验.

5、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将与客户进行密切沟通,以便随时调整测试方案,确保测试进度。

6、试验测试通常在7-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时间根据样品的类型和数量而定。

7、出具检测样品报告,以便客户了解测试结果和检测数据,为客户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为LTE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检测的检测内容,如需更多内容以及服务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上一篇:挥发器检测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