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检测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检测简介

发布时间:2025-05-04 04:36:50

更新时间:2025-05-07 11:40:51

咨询点击量:123

发布来源:材料检测中心

第三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检测机构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科研分析中心作为综合性研究所检测中心,旗下实验室拥有CMA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7-15个工作日便可出具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检测报告。检测样品包含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等。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检测内容

检测信息(部分)

问: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答:塑料一次性餐饮具主要用于食品的盛装、储存和运输,常见于餐饮外卖、快餐店、家庭聚会等场景,具有便捷、卫生、成本低等特点。

问:检测服务涵盖哪些产品类型?

答:检测服务覆盖各类塑料材质的一次性餐饮具,包括但不限于餐盒、杯具、刀叉、吸管、托盘等,需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

问:检测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答:检测依据包括GB/T 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GB 4806.7-2016《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等标准。

检测项目(部分)

  • 感官要求:评估产品外观、色泽及异味是否符合食品接触要求。
  • 总迁移量:检测塑料制品中物质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总量。
  • 高锰酸钾消耗量:反映可溶性有机物迁移对水质的潜在影响。
  • 重金属含量:检测铅、镉等有害重金属的残留是否符合限值。
  • 脱色试验:验证产品在接触不同介质时是否发生颜色脱落。
  • 耐温性能:测试产品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的形变及稳定性。
  • 抗压强度:评估产品在受力时的抗压能力及结构完整性。
  • 跌落性能:模拟实际使用中跌落后的破损情况。
  • 荧光性物质:检测是否含有非法添加的荧光增白剂。
  • 蒸发残渣:评估产品在特定溶剂中残留物的总量。
  • 甲醛迁移量:检测甲醛释放量是否超出安全范围。
  • 邻苯二甲酸酯:筛查塑化剂含量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 微生物指标: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未受微生物污染。
  • 可降解性能:针对可降解材料评估其降解速率和效果。
  • 密封性测试:验证容器密封性能以防止液体泄漏。
  • 抗油脂性:检测产品对油脂类食品的耐受能力。
  • 厚度均匀性:评估产品壁厚分布的均匀程度。
  • 尺寸偏差:测量产品实际尺寸与标称值的差异。
  • 印刷油墨附着力:检测印刷图案的牢固度及安全性。
  • 开口易撕性:评估包装开口设计的便利性和合理性。

检测范围(部分)

  • 塑料餐盒
  • 一次性塑料杯
  • 塑料刀叉勺
  • 吸管
  • 调味品包装盒
  • 快餐托盘
  • 保鲜盒
  • 食品包装袋
  • 杯盖
  • 汤碗
  • 酱料杯
  • 水果盒
  • 可降解餐具
  • 航空餐具
  • 冰淇淋杯
  • 蛋糕托盘
  • 寿司包装盒
  • 搅拌棒
  • 快餐盒盖
  • 一次性餐盘

检测仪器(部分)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恒温恒湿试验箱
  • 电子万能试验机
  • 迁移量测定装置
  • 荧光分光光度计
  • 高压灭菌锅
  • 精密电子天平
  • 熔体流动速率仪

检测标准(部分)

国家标准 GB/T 18006.1-2009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定义和术语、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产品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各种热塑性材料制作的一次性餐饮具。
【中国标准分类】  Y68  家用电器、日用机具 【国际标准分类】  97.040.60-烹调用器皿、刀具和餐具
国家标准 GB/T 18006.3-2020 生物聚酯连卷袋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物聚酯连卷袋(以下简称连卷袋)的产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生物聚酯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连卷袋(也称撕裂袋或点断袋)。本标准的生物聚酯主要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酯键、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
【中国标准分类】  Y28  日用玻璃、陶瓷、塑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140.01-橡胶和塑料制品综合
行业标准 QB/T 4012-2010 淀粉基塑料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淀粉基塑料的术语和定义、标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淀粉基塑料包括淀粉基母粒、专用料、膜、袋、片、餐饮具、注塑制品、日用品等。
【中国标准分类】  Y28  日用玻璃、陶瓷、塑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塑料
行业标准 QB/T 5413-2019 聚乳酸热成型杯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聚乳酸热成型杯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识、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乳酸树脂为主要原料,通过挤片工艺获得片材,再经热成型工艺制造,用于餐饮使用的饮料杯,包括冷饮杯和热饮杯。
【中国标准分类】  Y28  日用玻璃、陶瓷、塑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140.01-橡胶和塑料制品综合
行业标准 QB/T 5494-2020 淀粉基蔬菜水果托盘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淀粉基蔬菜水果托盘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丙烯和淀粉为主要原料制得的、用于盛放未经加工的蔬菜和水果的一次性塑料托盘,且淀粉含量不小于45%。
【中国标准分类】  Y28  日用玻璃、陶瓷、塑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140.01-橡胶和塑料制品综合
行业标准 CCGF 209.3-2010 食品用塑料工具抽查规范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A82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国际标准分类】  55.040-包装材料和辅助物
行业标准 GH/T 1341-2021 鲜切果蔬
【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鲜切果蔬的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标签、运输和储存。
本文件适用于以新鲜果蔬为原料生产的鲜切果蔬。
【中国标准分类】  B31  经济作物 【国际标准分类】  67.080.01-水果、蔬菜及其制品综合
行业标准 SB/T 11070-2022 餐饮服务企业打包服务管理要求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餐饮服务企业打包服务管理的术语、定义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餐饮服务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就餐后剩余食品的打包服务。餐饮服务企业外卖食品的打包服务可参照相关条欺执行。
【中国标准分类】  A12  经济、文化 【国际标准分类】  03.080.30-消费者服务
行业标准 SN/T 2274-2015 食品接触材料检验规程 高分子材料类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分子材料食品接触材料的分类、要求、企业分类、产品风险分级、检验、符合性判定、不合格处置、监督管理。rn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口的预期或已经与食品接触的高分子材料类成型品及含有高分子材料的复合材料的卫生安全的检验及监管。
【中国标准分类】  X08  食品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67.250-与食品接触的物品与材料
行业标准 TB/T 1932-2014 旅客列车卫生及检测技术规定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铁路旅客列车卫生要求和检测方法。rn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铁路运营的各等级旅客列车。
【中国标准分类】  S09  铁路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13.100-职业安全、工业卫生
地方标准 DB32/T 3458-2018 居家养老送餐服务规范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居家养老送餐服务的总体要求、机构要求、人员要求、送餐用品要求、服务要求以及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为居家养老助餐点或居家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的餐饮服务机构。
【中国标准分类】  A12  经济、文化 【国际标准分类】  03.080.30-消费者服务
地方标准 DB13/T 2090-2014 景区旅游快餐安全规范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景区旅游快餐安全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场地(馆〕、设施设备、食品安全控制、卫生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环境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辖区内各种类型旅游景区。
【中国标准分类】  A12  经济、文化 【国际标准分类】  03.080-服务
地方标准 DB33/T 2241.7-2020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第7部分:餐饮服务提供者
【适用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餐饮服务提供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应急物资配备、从业人员管理、启用前消毒、启用后要求、菜肴留样、健康宣传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餐饮服务提供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及管理,其他传染病疫情适用时可参照执行。
【中国标准分类】  C50  卫生 【国际标准分类】  13.100-职业安全、工业卫生
地方标准 DB33/T 2271-2020 塑料滚花头螺钉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螺纹规格为M4~M16的塑料滚花头螺钉。
【中国标准分类】  J13  通用零部件 【国际标准分类】  21.060.10-螺栓、螺钉、螺柱
国家标准 GB/T 1033.1-2008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适用范围】GB/T 1033本部分规定了非泡沫塑料密度的三种测定方法:rn— 方法A:浸渍法,适用于除粉料外无气孔的固体塑料。rn— 方法B:液体比重瓶法,适用于粉料,片料,粒料或制品部件的小切片。rn— 方法C:滴定法,适用于无孔的塑料。rn本部分适用于模塑的或挤出的无孔的非泡沫塑料,以及粉料、片料和颗粒状非泡沫塑料。rn注:本部分适用于各种无气孔的粒料。密度通常用来考察塑料材料的物理结构或组成的变化,也用来评价样品或试样的均一性。塑料材料的密度取决于试样制备的方法,这种情况下,试样的制备方法应包含在材料相关标准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33.2-2010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2部分:密度梯度柱法
【适用范围】  GB/T 1033的本部分规定了用密度梯度柱测定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模塑或挤出的无孔非泡沫塑料固体颗粒。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33.3-2010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3部分:气体比重瓶法
【适用范围】GB/T 1033的本部分规定了内部不含孔隙的任何形状的固体非泡沫塑料的密度或比容的测量方法。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塑料
国家标准 GB/T 1034-2008 塑料 吸水性的测定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平板或曲面形状的固体塑料在厚度方向吸水性的方法。本标准也规定了当试样浸入水中或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测量规定塑料试样尺寸的吸水量。对单相材料假设通过试样厚度方向上具有恒定吸水性的费克扩散行为,那么可以测定通过厚度方向的水分扩散系数。该模型对均质材料和增强聚合物基料在玻璃化温度以下的试验是有效的。然而一些两相基料,如固化的环氧树脂可能要求多相吸收模型,不包含在本标准范围内。rn材料的吸水性和(或)扩散系数适于比较塑料暴露于相同条件下的平衡吸水量。若在非湿度平衡条件下比较材料的性能,就不局限于单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塑料
国家标准 GB 1034-1986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36-1989 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塑料
国家标准 GB/T 1037-2021 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 杯式增重与减重法
【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的两种杯式测定方法——增重法和减重法。
本文件适用于塑料薄膜与薄片的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纸张、无纺布、人造革等材料的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可参照使用。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140.10-薄膜和薄板
国家标准 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装有干燥剂的试验杯中测定塑料材料的透水蒸气性。 本标准适用于塑料薄膜(包括复合塑料薄膜)、片材和人造革等材料的透水蒸气性的测定。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140-橡胶和塑料制品
国家标准 GB/T 1038.1-2022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差压法
【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在压差条件下,测定塑料薄膜和薄片以及多层结构材料的气体透过性的两种试验方法——压力传感器法和气相色谱法。
本文件适用于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的测定,其他材料的气体透过性测定可参照使用。
注:差压法通常也称为压差法。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140.10-薄膜和薄板
国家标准 GB/T 1038.2-2022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压差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压差法测定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量和气体透过系数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空气或其他试验气体。
【中国标准分类】  G33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140.10-薄膜和薄板
国家标准 GB 1038-1970 塑料薄膜透气性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塑料
国家标准 GB/T 1040.1-2018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
【适用范围】GB/T 1040的本部分规定了在规定条件下测定塑料和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一般原则,并规定了几种不同形状的试样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这些材料在本标准的其他部分予以详述。
本方法用于研究试样的拉伸性能及规定条件下测定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其他方面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
本方法适用于下列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见3.12和3.13)热塑性模塑、挤塑和浇铸材料,除未填充类型外还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混合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片材和薄膜;
--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板材,包括层压板;
--混入单向或无定向增强材料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这些增强材料如毡、织物、无捻粗纱、短切原丝、混杂纤维增强材料、无捻粗纱和碾碎纤维等;预浸渍材料制成的片材(预浸料坯);
--热致液晶聚合物。
鉴于ISO 1926,本方法一般不适用于硬质泡沫材料或含微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40.1-2006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
【适用范围】1.1 GB/T 1040的本部分规定了在规定条件下测定塑料和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一般原则,并规定了几种不同形状的试样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这些材料在本标准的其他部分予以详述。
1.2 本方法用于研究试样的拉伸性能及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其他方面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
1.3 本方法适用于下列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模塑和挤塑材料,除未填充类型外还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混合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片材和薄膜;
——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板材,包括层压板;
——混入单向或无定向增强材料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这些增强材料如毡、织物、无捻粗纱、短切原丝、混杂纤维增强材料、无捻粗纱和碾碎纤维等;预浸渍材料制成的片材(预浸料坯);
——热致液晶聚合物。
本方法一般不适用于硬质泡沫材料或含有微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
1.4  本方法所用试样可以按所选尺寸模塑而成,也可以从模塑件、层压板、薄膜、挤塑或铸塑片材等成品或半成品中用切削、冲切等机加工方法制成。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多用途试样(ISO 3167:1993 《塑料—多用途试样的制备和使用》)。
1.5 本方法所用试样的优先选用尺寸。用不同尺寸或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试样进行试验,其结果不可比。其他因素,如试验速度和试样的状态调节,也能影响试验结果。因此,当需要进行数据比较时,必须严格控制并记录这些影响因素。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40.2-2022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适用范围】本文件在GB/T1040.1的基础上规定了用于测定模塑和挤塑材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条件。
本文件适用于下述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的热塑性模塑、挤塑和铸塑材料,包括经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增强填充材料如短纤维、细棒、小薄片和细粒料,不包括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见GB/T1040.4和GB/T1040.5) “硬质塑料”和“半硬质塑料”的定义见GB/T1040.1-2018中第3章;
——硬质和半硬质的热固性模塑和铸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纺织纤维增强材料
(见GB/T1040.4和GB/T1040.5)除外;
——热致液晶聚合物。
本文件不适用于硬质微孔材料或含有微孔材料夹层结构的材料,见GB/T9641。
本文件不适用于厚度小于1mm的柔性薄膜和片材,见GB/T1040.3。
本文件所用的试样既可模塑成规定尺寸,也可由注塑和压塑的板材经机加工、切割或冲压而成。优选多用途试样(见GB/T37426)。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40.2-2006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适用范围】1.1  GB/T 1040的本部分在第1部分基础上规定了用于测定模塑和挤塑塑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条件。
1.2  本部分适用于下述范围的材料:
 ——硬质和版硬质的热塑性模塑、挤塑和铸塑材料,除未填充类型外还包括例如用短纤维、细棒、小薄片或细粒料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不包括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和铸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纺织纤维增强材料除外;
 ——热致液晶聚合物。
本部分不适用于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微孔材料或含有微孔材料夹层结构的材料。
1.3 本部分所用试样既可以模塑成规定尺寸,也可由注塑或压塑的制件或试片经机加工、切割或冲压而成。应优先选用多用途试样(见ISO3167:1993,塑料 多用途试样)
 注:ISO3167:1993,已被ISO 3167:2002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40.3-2006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适用范围】1.1  GB/T 1040的本部分在第1部分基础上规定了测定厚度小于1mm的塑料薄膜或薄片拉伸性能的试验条件。
注:厚度大于1mm的片材由GB/T 1040.2规定。
1.2  见GB/T 1040.1-2006中的1.2。
1.3  本部分通常不适用于测定以下材料的拉伸性能:
a)泡沫塑料;
b)纺织纤维增强塑料。
1.4  见GB/T 1040.1-2006中的1.5。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40.4-2006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4部分: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
【适用范围】 1.1 GB/T 1040的本部分在第1部分基础上,规定了测定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条件。rn 对单向增强复合材料的规定见GB/T 1040的第5部分。rn 1.2 见GB/T 1040.1-2006 中的1.2n 1.3 本部分适用于下列材料:n ——混入非单向增强材料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所用的非单向增强材料如毡片、机织物、无捻粗纱织物、短切原丝及上述增强材料的组合物、混杂纤维、无捻粗纱、短切或磨碎纤维或预浸渍材料(预浸料)等(对于直接注塑试样,见GB/T 1040.2-2006 中的1A 型试样);rn ——带有单向增强材料的上述材料复合制品和用单向层压片材构成的多向增强材料,所提供的层压片材应是匀称的;rn ——由这些材料制作的成品。rn 涉及到的增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聚芳酰胺纤维或其他类似纤维。rn 1.4 本部分应使用按ISO 1368 或其他等效方法制作的试板或从带有合适平面的成品或半成品经机加工制成的试样。rn 1.5 见GB/T 1040.1-2006 中的1.5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40.5-2008 塑料 压缩性能的测定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标准条件下测定塑料压缩性能的方法。规定了标准试样,但其长度可以调整,以防止其压缩翘曲而影响试验结果,以及试验速度的范围。rn本标准用于研究试样的压缩行为并用来测定在标准条件下压缩应力-应变与压缩强度、压缩模量及其他特性的关系。rn本标准适用于下述材料:n—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模塑和挤塑材料,包括用短纤维、小条、小片或颗粒填充的增强复合材料以及未填充的复合材料或半硬质的热塑性片材;n—硬质或半硬质的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或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或半硬质的热固性片材;n—热致液晶聚合物。rn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41-1992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塑料
国家标准 GB 1042-1979 塑料弯曲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G32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140-橡胶和塑料制品
国家标准 GB/T 1043.2-2018 塑料  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仪器化冲击试验
【适用范围】1.1  GB/T1043的本部分规定了一种使用力一挠度曲线测定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试验方法。遵循GB/T 1043.1-2008规定的几种不同类型的试样和试验,以及根据不同的材料类型、试样类型和缺口类型而规定的试验参数。
描述了动态效应,例如传感器一冲击刀系统的共振,试样共振以及初始接触与惯性峰之间的关系(参见图1中曲线b和附录A)。
1.2  简支梁和悬臂梁试验方法间的对比参见GB/T 1043.1-2008的第1章。
GB/T 1043.1-2008适用于只用冲击强度表征冲击行为,并且冲击试验机的势能要与待测试样的断裂能近似匹配(见ISO13802:1999,附录C)。本部分适用于使用力-挠度曲线或力-时间曲线详细表征冲击行为,以及用于研制能避免上述提及的能量匹配要求的自动化冲击仪器。
1.3  本部分适用的材料范围参见GB/T 1043.1-2008的第1章。
1.4  保证试验结果可比的通用要求参见GB/T 1043.1-2008的第1章。
1.5  本部分得到的试验数据不适用于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对试验数据的使用方法也不属于本部分讨论的内容。应用本方法所得的数据时,须标明引用本部分或与相关当事人协商。
通过改变试验环境温度、试样缺口半径、试样厚度以及使用不同条件制备试样等方法可以获得材料的断裂行为的信息。
本部分不涉及解析力-挠度曲线上每个点的形成机理,对该机理的解析方法现仍处于研究阶段。
1.6  只有在试样制备条件和试验条件均相同时,测定的结果才具有可比性。综合评价试样对冲击应力的响应时,需要确定变形速率以及温度对结晶度和水分含量等材料参数的影响关系。因此,不能用本部分直接预测制品的冲击断裂行为,但可以用本部分测量从制品上裁取的试样。
1.7  如果通过前期试验建立了本部分与GB/T 1043.1-2008的可比性,则冲击强度可采用本部分测定的结果。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国家标准 GB/T 1043-1993 酚醛模塑料命名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G31  合成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塑料综合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检测

检测优势

检测资质(部分)

荣誉 荣誉 荣誉 荣誉

检测实验室(部分)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合作客户(部分)

客户 客户 客户 客户 客户

检测报告作用

1、可以帮助生产商识别产品的潜在问题或缺陷,并及时改进生产工艺,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可以为生产商提供科学的数据,证明其产品符合国际、国家和地区相关标准和规定,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产品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减少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4、可以帮助生产商构建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信誉度,并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

5、可以确定性能和特性以及元素,例如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物理性能、热学性能等,从而为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参考。

6、可以评估产品是否含有有毒有害成分,以及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从而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检测流程

1、中析研究所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

2、客户可选择寄送样品或由我们的工程师进行采样,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我们的工程师会对样品进行初步评估,并提供报价,以便客户了解检测成本。

4、双方将就检测项目进行详细沟通,并签署保密协议,以保证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行测试试验.

5、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将与客户进行密切沟通,以便随时调整测试方案,确保测试进度。

6、试验测试通常在7-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时间根据样品的类型和数量而定。

7、出具检测样品报告,以便客户了解测试结果和检测数据,为客户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检测的检测内容,如需更多内容以及服务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上一篇:湿巾检测
下一篇:擦窗机检测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