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信息(部分)
问题:拉伸缠绕膜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回答:拉伸缠绕膜是一种高弹性的塑料薄膜,广泛用于物流、仓储等领域,通过包裹和固定货物,防止运输过程中散落、受潮或污染。
问题:检测拉伸缠绕膜时需关注哪些核心指标?
回答:检测核心指标包括拉伸性能、粘性、厚度均匀性、抗穿刺性等,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满足保护货物及重复使用的需求。
问题:检测流程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回答:检测流程涵盖样品采集、物理性能测试(如拉伸强度)、化学性能分析(如成分安全性)、环境适应性评估及最终报告出具。
检测项目(部分)
- 拉伸强度:衡量薄膜在拉伸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 断裂伸长率:反映薄膜断裂前的延展能力
- 粘性:评估薄膜表面自粘性能的强弱
- 厚度偏差:检测薄膜厚度的均匀性
- 抗穿刺性:模拟货物尖锐角对薄膜的破坏阻力
- 透光率:测试薄膜的透明程度
- 雾度:衡量薄膜表面光线散射现象
- 摩擦系数:分析薄膜层间或与货物表面的滑动性能
- 热封强度:评估封口处的结合牢度
- 耐候性:测试紫外线、温湿度变化后的性能稳定性
- 回缩力:测量薄膜包裹后的回弹保持能力
- 撕裂强度:评估薄膜抗撕裂扩展的能力
- 挥发物含量:检测生产过程中残留溶剂的释放量
- 密度:反映材料成分的均匀性
- 透湿性:衡量水蒸气穿透薄膜的速率
- 氧气透过率:评估薄膜对气体的阻隔性能
- 抗静电性:测试表面电荷消散能力
- 低温脆性:检测寒冷环境下的柔韧性变化
- 重金属含量:确保材料符合环保安全标准
- 老化试验:模拟长期使用后的性能衰减情况
检测范围(部分)
- PE拉伸缠绕膜
- PVC拉伸缠绕膜
- 预拉伸缠绕膜
- 手用缠绕膜
- 机用缠绕膜
- 彩色缠绕膜
- 抗紫外线缠绕膜
- 防静电缠绕膜
- 加强型缠绕膜
- 纳米复合缠绕膜
- 可降解缠绕膜
- 阻燃缠绕膜
- 单面粘缠绕膜
- 双面粘缠绕膜
- 透气型缠绕膜
- 高透明度缠绕膜
- 食品级缠绕膜
- 工业级缠绕膜
- 超薄缠绕膜
- 复合结构缠绕膜
检测仪器(部分)
- 电子拉力试验机
- 厚度测量仪
- 雾度透光率测定仪
- 摩擦系数测试仪
- 穿刺强度测试仪
- 热封仪
- 气相色谱仪
- 紫外老化试验箱
- 高低温交变箱
- 静电衰减测试仪
检测标准(部分)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烯烃塑料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用于非直接接触食品,运输包装用的拉伸缠绕膜。
本部分给出了在可搬运的箱子和集装箱、托盘/单元货载物品及不可搬运的物品和不能用托盘装运的物品上安置和附着RFID标签的指南。
本部分为用于物流应用中的RFID标签及其包装提供了指导。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福利彩票即开型彩票的设计、质量检验、判定和评价。
同类型票据、票证业可参考使用。
本文件适用于金属材料室温拉伸性能的测定。
注:附录C给出了计算机控制试验机的补充建议。
本部分适用于温度在-196C~<10℃范围内金属材料拉伸性能的测定。
本部分适用于金属材料液氮温度拉伸性能的测定.也可适用于需要特殊设备、较小试样以及涉及锯齿形屈服、绝热增温和应变速率影响的低温(温度小于-196℃或77K)拉伸试验。
注:3He同位素的沸点为3.2K,一般情况下,液氦试验是在4He或含高浓度4He的3He和4He的混合物中进行的。
因此试验温度指定为4K。
本方法用于研究试样的拉伸性能及规定条件下测定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其他方面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
本方法适用于下列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见3.12和3.13)热塑性模塑、挤塑和浇铸材料,除未填充类型外还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混合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片材和薄膜;
--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板材,包括层压板;
--混入单向或无定向增强材料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这些增强材料如毡、织物、无捻粗纱、短切原丝、混杂纤维增强材料、无捻粗纱和碾碎纤维等;预浸渍材料制成的片材(预浸料坯);
--热致液晶聚合物。
鉴于ISO 1926,本方法一般不适用于硬质泡沫材料或含微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
1.2 本方法用于研究试样的拉伸性能及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其他方面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
1.3 本方法适用于下列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模塑和挤塑材料,除未填充类型外还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混合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片材和薄膜;
——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板材,包括层压板;
——混入单向或无定向增强材料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这些增强材料如毡、织物、无捻粗纱、短切原丝、混杂纤维增强材料、无捻粗纱和碾碎纤维等;预浸渍材料制成的片材(预浸料坯);
——热致液晶聚合物。
本方法一般不适用于硬质泡沫材料或含有微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
1.4 本方法所用试样可以按所选尺寸模塑而成,也可以从模塑件、层压板、薄膜、挤塑或铸塑片材等成品或半成品中用切削、冲切等机加工方法制成。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多用途试样(ISO 3167:1993 《塑料—多用途试样的制备和使用》)。
1.5 本方法所用试样的优先选用尺寸。用不同尺寸或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试样进行试验,其结果不可比。其他因素,如试验速度和试样的状态调节,也能影响试验结果。因此,当需要进行数据比较时,必须严格控制并记录这些影响因素。
本文件适用于下述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的热塑性模塑、挤塑和铸塑材料,包括经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增强填充材料如短纤维、细棒、小薄片和细粒料,不包括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见GB/T1040.4和GB/T1040.5) “硬质塑料”和“半硬质塑料”的定义见GB/T1040.1-2018中第3章;
——硬质和半硬质的热固性模塑和铸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纺织纤维增强材料
(见GB/T1040.4和GB/T1040.5)除外;
——热致液晶聚合物。
本文件不适用于硬质微孔材料或含有微孔材料夹层结构的材料,见GB/T9641。
本文件不适用于厚度小于1mm的柔性薄膜和片材,见GB/T1040.3。
本文件所用的试样既可模塑成规定尺寸,也可由注塑和压塑的板材经机加工、切割或冲压而成。优选多用途试样(见GB/T37426)。
1.2 本部分适用于下述范围的材料:
——硬质和版硬质的热塑性模塑、挤塑和铸塑材料,除未填充类型外还包括例如用短纤维、细棒、小薄片或细粒料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不包括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和铸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纺织纤维增强材料除外;
——热致液晶聚合物。
本部分不适用于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微孔材料或含有微孔材料夹层结构的材料。
1.3 本部分所用试样既可以模塑成规定尺寸,也可由注塑或压塑的制件或试片经机加工、切割或冲压而成。应优先选用多用途试样(见ISO3167:1993,塑料 多用途试样)
注:ISO3167:1993,已被ISO 3167:2002代替。
注:厚度大于1mm的片材由GB/T 1040.2规定。
1.2 见GB/T 1040.1-2006中的1.2。
1.3 本部分通常不适用于测定以下材料的拉伸性能:
a)泡沫塑料;
b)纺织纤维增强塑料。
1.4 见GB/T 1040.1-2006中的1.5。
本标准适用于耐介质、耐电、耐热、耐冲击等硬质橡胶。
本标准适用于硬质底材上单一平整漆膜划圈试验的测定。
用这种经验性的试验方法测得的性能,除了取决于该涂料对底材的附着力外,还取决于其他各种因素,因此不能将这个试验方法看作是测定附着力的一种方法。

检测优势
检测资质(部分)




检测实验室(部分)
合作客户(部分)





检测报告作用
1、可以帮助生产商识别产品的潜在问题或缺陷,并及时改进生产工艺,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可以为生产商提供科学的数据,证明其产品符合国际、国家和地区相关标准和规定,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产品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减少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4、可以帮助生产商构建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信誉度,并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
5、可以确定性能和特性以及元素,例如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物理性能、热学性能等,从而为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参考。
6、可以评估产品是否含有有毒有害成分,以及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从而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检测流程
1、中析研究所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
2、客户可选择寄送样品或由我们的工程师进行采样,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我们的工程师会对样品进行初步评估,并提供报价,以便客户了解检测成本。
4、双方将就检测项目进行详细沟通,并签署保密协议,以保证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行测试试验.
5、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将与客户进行密切沟通,以便随时调整测试方案,确保测试进度。
6、试验测试通常在7-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时间根据样品的类型和数量而定。
7、出具检测样品报告,以便客户了解测试结果和检测数据,为客户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为拉伸缠绕膜检测的检测内容,如需更多内容以及服务请联系在线工程师。